我國鼓勵發電端的清潔能源生產和用戶端的電力消費,大力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和電力生產清潔化,須大力扶持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能源消費的可再生清潔化供應的實現,將會形成近百萬億的新興產業規模,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有效改善生態環境。
稅收減免有益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提升
劉漢元表示,與民生相關的稅收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減免企業稅負,2016年減免稅收超過5700億,2017年將進一步減稅降費,減免稅負總額或達5500億。“(減免稅負)我們感覺到這種政策舉措的推出,對目前經濟形勢和整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競爭力的維系,和未來進一步擴展市場都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據了解,2017年劉漢元兩會帶來多項提案,其中一項就是呼吁減免光伏企業的稅費。劉漢元介紹,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是全額全稅征收,企業除了增值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還有包括土地使用稅在內的超過20種其他稅費要繳。傳統制造型企業稅費過高,生存壓力巨大,對新興產業來說,更是舉步維艱,光伏新能源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漢元
輕裝上陣”助推電力體制改革
劉漢元多年來“兩會”持續關注光伏產業的發展。2017年兩會,劉漢元帶來的提案中就包括建議盡快取消電費組成中的“基本電費”和“基金及附加”。“電改實際上學的就是高速公路體制……上路拿卡,出路交費”。劉漢元比喻,整個國家電網和輸電網形成一個如同高速公路網一樣的電網結構。
在電力改革中,劉漢元認為,應當減少電網企業非市場經濟職能,把原來國家賦予電網企業對基金及附加的征收、代收等體制機制應該做一些徹底的清理,讓企業輕裝上陣。“我們呼吁把這種基本電費和各種基金及其附加從電費的收取體制里面統統減免”。
劉漢元委員認為,收取用電企業的基本電費是為了國家經濟和電網發展的需要,以建設相應配套的容量來滿足用電企業的需求。在經濟形勢較好、企業滿負荷運營時還能承受,但當經濟形勢低迷,政府去產能、大刀闊斧進行供給側改革的今天,一些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基本電價的問題就愈加凸現。
劉漢元
實踐跨界創新 推廣“漁光一體”
劉漢元認為,三十年前我們關注如何吃飽的問題,三十年后我們更關心如何吃得更健康、更安全的問題,因此中國農業如何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移,從原來追求數量到實現供給側改革,真正實現質量上的轉型升級,這是未來農村、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過去三十年是量變的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是質的提升,即附加價值的上升。” 劉漢元說。那么,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可以使生產的水產品能擁有更好的品質?
對此,劉漢元提出一個獨到的見解,把光伏產業和水產養殖結合在一起,進行跨界的創新,即“漁光一體”的概念。他解釋,過去每一畝池塘每年可收獲近一噸的水產品,那我們在維持產量、提升品質的同時,在魚塘中疊加上光伏發電一體化的技術應用,這樣就可以實現維持魚塘原有產量不變,還能同時輸出5萬度至10萬度電的效果。
稅收減免有益中國制造業全球競爭力提升
劉漢元表示,與民生相關的稅收問題受到廣泛關注。近年來,我國政府持續減免企業稅負,2016年減免稅收超過5700億,2017年將進一步減稅降費,減免稅負總額或達5500億。“(減免稅負)我們感覺到這種政策舉措的推出,對目前經濟形勢和整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競爭力的維系,和未來進一步擴展市場都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
據了解,2017年劉漢元兩會帶來多項提案,其中一項就是呼吁減免光伏企業的稅費。劉漢元介紹,目前我國光伏行業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是全額全稅征收,企業除了增值稅及附加、企業所得稅,還有包括土地使用稅在內的超過20種其他稅費要繳。傳統制造型企業稅費過高,生存壓力巨大,對新興產業來說,更是舉步維艱,光伏新能源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劉漢元
輕裝上陣”助推電力體制改革
劉漢元多年來“兩會”持續關注光伏產業的發展。2017年兩會,劉漢元帶來的提案中就包括建議盡快取消電費組成中的“基本電費”和“基金及附加”。“電改實際上學的就是高速公路體制……上路拿卡,出路交費”。劉漢元比喻,整個國家電網和輸電網形成一個如同高速公路網一樣的電網結構。
在電力改革中,劉漢元認為,應當減少電網企業非市場經濟職能,把原來國家賦予電網企業對基金及附加的征收、代收等體制機制應該做一些徹底的清理,讓企業輕裝上陣。“我們呼吁把這種基本電費和各種基金及其附加從電費的收取體制里面統統減免”。
劉漢元委員認為,收取用電企業的基本電費是為了國家經濟和電網發展的需要,以建設相應配套的容量來滿足用電企業的需求。在經濟形勢較好、企業滿負荷運營時還能承受,但當經濟形勢低迷,政府去產能、大刀闊斧進行供給側改革的今天,一些企業經營十分困難,基本電價的問題就愈加凸現。
劉漢元
實踐跨界創新 推廣“漁光一體”
劉漢元認為,三十年前我們關注如何吃飽的問題,三十年后我們更關心如何吃得更健康、更安全的問題,因此中國農業如何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移,從原來追求數量到實現供給側改革,真正實現質量上的轉型升級,這是未來農村、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過去三十年是量變的三十年、未來的三十年是質的提升,即附加價值的上升。” 劉漢元說。那么,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可以使生產的水產品能擁有更好的品質?
對此,劉漢元提出一個獨到的見解,把光伏產業和水產養殖結合在一起,進行跨界的創新,即“漁光一體”的概念。他解釋,過去每一畝池塘每年可收獲近一噸的水產品,那我們在維持產量、提升品質的同時,在魚塘中疊加上光伏發電一體化的技術應用,這樣就可以實現維持魚塘原有產量不變,還能同時輸出5萬度至10萬度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