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筆者在汝城縣大坪鎮城溪村看到,一座占地1.5畝的光伏電站格外顯眼,整齊劃一的光伏發電板熠熠生輝。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53個項目點、67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建設,實現并網發電3500千瓦。
汝城縣地處湘粵贛邊際中心,羅霄山脈南端,海拔較高,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年均光照時長約為1280小時,排全省第二,非常適宜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去年以來,該縣搶抓納入全省光伏扶貧試點縣機遇,把光伏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在全縣試點建設90個村級光伏電站、1000戶戶用型光伏電站,裝機總量達8400千瓦,探索出了一條引領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陽光路”。
為發揮光伏扶貧最大效益,該縣精心籌劃組織,縣林業、國土、電力等多部門聯動參與項目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劃組成選址工作組,堅持先廢舊礦山后宜林荒山、先公房屋頂后民房屋頂、先分散后適度集中的“三先三后”原則,利用工礦廢棄用地、村部、學校、農村公房等閑置資源,用時4個月,實地考察280余處,最終確定符合國土和林業等法律規定的80個站址。
為加快光伏扶貧項目推進速度,汝城縣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的項目指揮部,下設施工對接協調、現場監管、物料準備、技術服務4個工作組。出臺了光伏扶貧項目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抽調14名精干力量分派到各鄉鎮督導項目建設。采取多部門聯合集中審批、并聯審批方式,兩周內完成了立項備案、規劃許可、用地許可、政府采購、施工單位確定等全部程序。圍繞光伏扶貧,該縣先后召開縣長辦公會4次、項目推進會6次,解決實際問題72件。
該縣積極探索“光伏+”發展模式,實施“光伏+美麗鄉村”建設,將光伏板安裝與房屋構造、排列形狀有機結合,打造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集益鄉流溪村實施了“光伏+農業大棚”建設,在食用菌鋼架大棚上建站914千瓦,合理規避用地障礙,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53個項目點、67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建設,實現并網發電3500千瓦。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所有光伏發電項目將建成并發電,每年可實現電費收入960萬元,促進每個貧困村年均增收4萬多元、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400多元以上。
汝城縣地處湘粵贛邊際中心,羅霄山脈南端,海拔較高,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年均光照時長約為1280小時,排全省第二,非常適宜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去年以來,該縣搶抓納入全省光伏扶貧試點縣機遇,把光伏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在全縣試點建設90個村級光伏電站、1000戶戶用型光伏電站,裝機總量達8400千瓦,探索出了一條引領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的“陽光路”。
為發揮光伏扶貧最大效益,該縣精心籌劃組織,縣林業、國土、電力等多部門聯動參與項目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劃組成選址工作組,堅持先廢舊礦山后宜林荒山、先公房屋頂后民房屋頂、先分散后適度集中的“三先三后”原則,利用工礦廢棄用地、村部、學校、農村公房等閑置資源,用時4個月,實地考察280余處,最終確定符合國土和林業等法律規定的80個站址。
為加快光伏扶貧項目推進速度,汝城縣成立了縣委書記、縣長掛帥的項目指揮部,下設施工對接協調、現場監管、物料準備、技術服務4個工作組。出臺了光伏扶貧項目試點工作方案和實施細則,抽調14名精干力量分派到各鄉鎮督導項目建設。采取多部門聯合集中審批、并聯審批方式,兩周內完成了立項備案、規劃許可、用地許可、政府采購、施工單位確定等全部程序。圍繞光伏扶貧,該縣先后召開縣長辦公會4次、項目推進會6次,解決實際問題72件。
該縣積極探索“光伏+”發展模式,實施“光伏+美麗鄉村”建設,將光伏板安裝與房屋構造、排列形狀有機結合,打造成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集益鄉流溪村實施了“光伏+農業大棚”建設,在食用菌鋼架大棚上建站914千瓦,合理規避用地障礙,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截至目前,該縣已完成53個項目點、67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建設,實現并網發電3500千瓦。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所有光伏發電項目將建成并發電,每年可實現電費收入960萬元,促進每個貧困村年均增收4萬多元、每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400多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