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的送紅股和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簡稱“高送轉”。不同于國外公司重視現金股利,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更熱衷于送紅股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而且部分公司分派或轉增比例非常高。今年以來,在高壓監管的態勢下,市場對高送轉現象的反應已經逐漸趨于理性,但仍有部分公司借此炒作,其中偏離基本面、與成長性嚴重不匹配的高送轉屢見不鮮。這不僅扭曲了價值投資的理念,也容易滋生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規行為。
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異常高送轉的操作手法,我們對幾種高送轉可能伴生的違規情形進行了梳理,以幫助投資者認清“套路”,了解炒作風險。
表現一:炮制題材,操縱股價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對于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進行資本運作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特定時間段的股票價格將作為股票發行價格的重要依據;又比如,大股東擬通過股票質押方式進行融資的,股票價格也對其融資金額有重要影響。所以,為達到使股價快速上升的目的,即便高送轉與公司基本面嚴重不匹配,部分上市公司還是會利用高送轉為非公開發行“托價”,或者幫大股東股票質押“托底”。
表現二:內幕交易,暗箱操作
常見的操作手法一般是內幕知情人在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預案披露前買入股票,然后利用高送轉題材刺激股價,待公司股價拉高后擇機拋售;或者采取上市公司在業績下滑信息公開披露前推出高送轉“利好”,掩護業績信息的內幕知情人“出貨”。比如已被證監會開出罰單的海潤光伏,公司實際控制人、部分股東及公司高管作為海潤光伏2014年度業績預虧這一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利用高送轉題材炒作并借機大舉減持。隨后不久海潤光伏發布預虧8億元的公告,股價一度暴跌,許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遭受了損失。
表現三:傾力配合,利益輸送
利用高送轉配合重要股東減持套現的手法可謂層出不窮,甚至有減持與高送轉已經形成了“固定套餐”的說法。有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為了高價減持,有“節奏”地發布高送轉等“利好”消息抬高股價。盡管每一次減持前都進行信息披露,但其“利好”消息的釋放行為總伴隨著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的減持,從中長期來看,其動機和操作手法都十分可疑,不排除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表現四:造低價幻覺,引投資者接盤
上市公司進行高送轉,經過除權之后股票價格將調低。這一“降價”效應可能會刺激投資者,尤其是具有低股價偏好的投資者。有相關數據顯示,高送轉預案披露后,中小投資者凈買入增加,超大戶和機構投資者則從預案披露后持續凈賣出甚至大幅減倉。這種情形可能是由于中小投資者容易被股票名義價格所影響從而改變投資決策,而機構投資者一般理性程度相對較高,但也不排除部分機構或超大戶利用中小投資者的“名義價格幻覺”采取反向策略獲利。最終,在高位買入的中小投資者被迫就成了“接盤俠”。
高送轉實質上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即資本公積或者未分配利潤重分類為公司股本,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沒有任何本質影響,對投資者享有的上市公司權益也沒有任何影響。投資者應當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增強對高送轉的理性理解和認識,尤其要注意送轉比例脫離公司基本面和財務狀況等反常情況,不要將高送轉作為優質股或潛力股的標簽。
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了解異常高送轉的操作手法,我們對幾種高送轉可能伴生的違規情形進行了梳理,以幫助投資者認清“套路”,了解炒作風險。
表現一:炮制題材,操縱股價
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對于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進行資本運作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特定時間段的股票價格將作為股票發行價格的重要依據;又比如,大股東擬通過股票質押方式進行融資的,股票價格也對其融資金額有重要影響。所以,為達到使股價快速上升的目的,即便高送轉與公司基本面嚴重不匹配,部分上市公司還是會利用高送轉為非公開發行“托價”,或者幫大股東股票質押“托底”。
表現二:內幕交易,暗箱操作
常見的操作手法一般是內幕知情人在上市公司利潤分配預案披露前買入股票,然后利用高送轉題材刺激股價,待公司股價拉高后擇機拋售;或者采取上市公司在業績下滑信息公開披露前推出高送轉“利好”,掩護業績信息的內幕知情人“出貨”。比如已被證監會開出罰單的海潤光伏,公司實際控制人、部分股東及公司高管作為海潤光伏2014年度業績預虧這一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在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利用高送轉題材炒作并借機大舉減持。隨后不久海潤光伏發布預虧8億元的公告,股價一度暴跌,許多不明真相的投資者遭受了損失。
表現三:傾力配合,利益輸送
利用高送轉配合重要股東減持套現的手法可謂層出不窮,甚至有減持與高送轉已經形成了“固定套餐”的說法。有的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為了高價減持,有“節奏”地發布高送轉等“利好”消息抬高股價。盡管每一次減持前都進行信息披露,但其“利好”消息的釋放行為總伴隨著實際控制人或大股東的減持,從中長期來看,其動機和操作手法都十分可疑,不排除有利益輸送的嫌疑。
表現四:造低價幻覺,引投資者接盤
上市公司進行高送轉,經過除權之后股票價格將調低。這一“降價”效應可能會刺激投資者,尤其是具有低股價偏好的投資者。有相關數據顯示,高送轉預案披露后,中小投資者凈買入增加,超大戶和機構投資者則從預案披露后持續凈賣出甚至大幅減倉。這種情形可能是由于中小投資者容易被股票名義價格所影響從而改變投資決策,而機構投資者一般理性程度相對較高,但也不排除部分機構或超大戶利用中小投資者的“名義價格幻覺”采取反向策略獲利。最終,在高位買入的中小投資者被迫就成了“接盤俠”。
高送轉實質上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即資本公積或者未分配利潤重分類為公司股本,對公司的盈利能力沒有任何本質影響,對投資者享有的上市公司權益也沒有任何影響。投資者應當提高信息甄別能力,增強對高送轉的理性理解和認識,尤其要注意送轉比例脫離公司基本面和財務狀況等反常情況,不要將高送轉作為優質股或潛力股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