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縣車鳴峪鄉是當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該鄉把光伏發電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通過“農光互補”的模式,讓6個貧困村實現集體收入破零,200多戶貧困群眾有了穩定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造血扶貧”的致富路。
車鳴峪村是車鳴峪鄉6個貧困村之一,一走進該村,總投資550萬元,占地27畝該,10棟共600kw的集中光伏發電大棚整齊排列,顯得蔚為壯觀,2310塊深藍色太陽能光伏發電硅晶板熠熠生輝,兩臺變器平穩運行,一條條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將電流傳輸電網。走進光伏發電大棚,20余名工人加班加點,在各自的崗位上有序地忙碌著新一茬香菇菌棒的培育。王應枝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望著自己剛培育的2000支菌棒,笑得格外燦爛。“種香菇,政府給的項目啟動資金每人2500元,四口子,共一萬元錢,買了2000菌棒,一個菌棒去了成本可以收入1.5元,能收入3000元”
王應枝除菌棒產生的收入外,還享受光伏扶貧政策每戶3000元,同時,還把3.4畝土地流轉出去,搞光伏發電,每畝土地能收入1000塊錢。
去年以來,中陽縣車鳴峪鄉在覆蓋全鄉的6個行政村各實施100kw光伏扶貧地面電站項目,集中在車鳴峪村肩膀溝統一實施,一體化運轉。同時,結合全鄉食用菌產業發展,采取農光互補模式,將光伏電站規劃建成光伏大棚,棚頂發電,棚內發展香菇種植,實現了光伏發電與農業產業完美結合。
中陽縣車鳴峪鄉鄉長趙翔宇表示,為了便于管理,節約成本,鄉黨委、政府將6個貧困村的光伏發電集中在車鳴峪村肩膀溝統一實施,采取農光互補模式,棚頂發電,棚內種植香菇,其中,光伏發電覆蓋貧困戶136戶,320口人,戶均增收3000元,連續25年;棚內香菇10萬棒,年效益可達20萬元,可帶動200口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
目前,該項目已經并網發電見效,年可發電80萬度,每度按0.9元算,年可收益72余萬元,每村平均收益12萬元,其中,70%對各村深度貧困戶兜底扶貧,30%為村集體公益金和電站管理運行。率先在全縣實現所有行政村光伏扶貧項目全覆蓋,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破零。中陽縣車鳴峪鄉鄉長趙翔宇說,下一步要做好電站維護工作,確保各項收益達標,真正把該項目做成脫貧攻堅的好項目、好產業。
車鳴峪村是車鳴峪鄉6個貧困村之一,一走進該村,總投資550萬元,占地27畝該,10棟共600kw的集中光伏發電大棚整齊排列,顯得蔚為壯觀,2310塊深藍色太陽能光伏發電硅晶板熠熠生輝,兩臺變器平穩運行,一條條輸電線路源源不斷將電流傳輸電網。走進光伏發電大棚,20余名工人加班加點,在各自的崗位上有序地忙碌著新一茬香菇菌棒的培育。王應枝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望著自己剛培育的2000支菌棒,笑得格外燦爛。“種香菇,政府給的項目啟動資金每人2500元,四口子,共一萬元錢,買了2000菌棒,一個菌棒去了成本可以收入1.5元,能收入3000元”
王應枝除菌棒產生的收入外,還享受光伏扶貧政策每戶3000元,同時,還把3.4畝土地流轉出去,搞光伏發電,每畝土地能收入1000塊錢。
去年以來,中陽縣車鳴峪鄉在覆蓋全鄉的6個行政村各實施100kw光伏扶貧地面電站項目,集中在車鳴峪村肩膀溝統一實施,一體化運轉。同時,結合全鄉食用菌產業發展,采取農光互補模式,將光伏電站規劃建成光伏大棚,棚頂發電,棚內發展香菇種植,實現了光伏發電與農業產業完美結合。
中陽縣車鳴峪鄉鄉長趙翔宇表示,為了便于管理,節約成本,鄉黨委、政府將6個貧困村的光伏發電集中在車鳴峪村肩膀溝統一實施,采取農光互補模式,棚頂發電,棚內種植香菇,其中,光伏發電覆蓋貧困戶136戶,320口人,戶均增收3000元,連續25年;棚內香菇10萬棒,年效益可達20萬元,可帶動200口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000元。
目前,該項目已經并網發電見效,年可發電80萬度,每度按0.9元算,年可收益72余萬元,每村平均收益12萬元,其中,70%對各村深度貧困戶兜底扶貧,30%為村集體公益金和電站管理運行。率先在全縣實現所有行政村光伏扶貧項目全覆蓋,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破零。中陽縣車鳴峪鄉鄉長趙翔宇說,下一步要做好電站維護工作,確保各項收益達標,真正把該項目做成脫貧攻堅的好項目、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