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墨市大信鎮營王路上,道路兩旁大片的透明光伏建筑映入眼簾,棚內透出的綠意和生機令人倍感好奇,寫著“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標牌揭示這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光伏發電項目。這片園區的主導者和建設者、青島昌盛日電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盛控股”)董事長李堅之在今年初以16.31億的價格買下美達股份15.49%的股權,并獲君合投資委托13%的投票權,成為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
這已經是昌盛控股第二次出現在資本市場,它的兩次現身實現了從控股新三板公司到控股A股公司的“二級跳”。2015年底,昌盛控股旗下的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盛日電”)登陸新三板,并以1.74億的凈利拔得當年新能源企業頭籌。然而僅僅9個月后,昌盛日電宣告終止掛牌,匆匆結束了新三板旅程。2017年初,昌盛控股入主美達股份,成功進入A股市場。這一系列節奏明晰、迅捷高效的動作,無不彰顯著昌盛控股背后強有力的掌舵人和執行團隊。
李堅之,這位從體制內下海的創業者正帶領昌盛控股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昌盛控股在短短4年內已于全國28個省份和87個縣區落地了項目,一躍成為光伏農業的龍頭和產業扶貧的典范。成功控股美達股份以后,昌盛控股將進入A股市場,或許只有這里,才能承載李堅之向記者談論的宏大理想。
“光伏+農業”打通工農兩端
從2015年的1.74億凈利,到2016年的2.9億凈利,昌盛日電這家年輕的企業不僅安然度過了2013年前后的光伏企業大洗牌,而且成為不折不扣的逆行者,公司業績在2014-2016年出現了穩健增長。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昌盛日電走出了一條“光伏+農業”的路子,不僅擺脫了光伏制造業的泥潭,而且還打通了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阻隔,更憑借其產業扶貧的屬性獲得了各地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光伏農業的根本創新在于用工業的資產去干農業,打通了工業端和農業端兩頭。”李堅之稱,兩端打通為工業和農業帶來了1加1大于2的結果——工業端解決了光伏電站“落地難”的問題,提高了光伏電站的用地效率;農業端攤薄了設施建設的成本,通過園區的規模化效應破解了農民自建成本高、產出低的難題。
走在昌盛控股的農業科技園區,頭頂上方是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四周則是生機盎然的農作物田,分別種上了蔬菜、菌類、茶葉和五彩苗木等農業作物。光伏大棚內還有大量通風設施、溫控設施和灌溉設施,可根據各類農作物的生長特性營造不同的小型氣候和環境。往來穿梭的務農人員穿著統一的員工制服,這些人都是當地的農民,現如今從過去的“各自耕地”變成了“集中上班”。
正是通過“光伏+農業”的有機結合,昌盛控股解決了拿地和融資兩大難題,為項目的快速復制與擴張鋪平了道路。光伏農業園區憑借其產業扶貧的屬性,受到了偏遠貧困地區政府的歡迎,在項目拿地上獲得一路綠燈。此外,光伏農業在貸款上享受政策性銀行提供的優惠期限貸款資金,這為公司在光伏版圖上開疆拓土提供了巨大幫助。
農業綜合體對標阿里巴巴
目前,在昌盛控股的項目中,光伏發電貢獻了85%的利潤,農業僅貢獻了15%。李堅之認為,光伏農業培育形成了農業產業集群,有著非常廣闊的挖潛空間,將來業績一旦釋放,將比光伏發電貢獻更多利潤。
“我們用20%的園區土地成立了農業創客空間,專門致力于創業項目的孵化,”李堅之說,“昌盛的目標是打造農業綜合體,成為像萬達綜合商業體或者阿里巴巴那樣的平臺,我們提供從培育種植到交易服務再到供應鏈金融的全產業鏈支持。”
昌盛控股的創客空間不僅為創業者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還向各個創業團隊提供政策、法律、資金等多方面的咨詢和支持。李堅之用木桶理論來形容昌盛的創客項目,產業園區是木桶的底,創業者帶來的是人才和項目兩塊長板,其他短板由園區提供幫扶。
昌盛控股曾在2015年制定計劃,三年扶持5到8家農業龍頭企業,孵化20家以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培養30到50個家庭農場主,扶植150到200個種植大戶。到今天,包括“北茶老徐”、“微自然”、“餐桌管家”等創客空間孵化的品牌已經從光伏農業園逐漸發展壯大,走入千家萬戶。
李堅之認為,光伏農業園將以點帶面,逐步發展成特色農業社區,然后輻射周邊,培育形成農業特色小鎮。屆時這里可以承載文旅、健康、物流商貿等各類產業發展,擁有非常廣闊的空間。過去5年間,這個的設想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落地,昌盛控股已經在28個省份布局了100余個農業園區,其中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占地面積已達10萬畝,70%園區已經投入運營。
擁抱清潔能源時代
李堅之認為,清潔能源顛覆式的時代已經來了。目前,太陽能僅占發電總量的不足2%,而國家要求在2020年清潔能源占比達到15%,2030年達到20%。“未來有兩個重要趨勢,一是電力高度可再生能源化,二是終端用能高度電能化。可以看到,汽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變革已經開始,而且很快將實現顛覆。”
然而,清潔能源的發展或許還得看“政策的臉色”。近年來,隨著國家光伏電價補貼的逐年下調,地面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的利潤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李堅之必須提前為昌盛控股謀劃未來。他認為,國家補貼制度的逐步弱化和退出是光伏發電的大勢所趨,將來昌盛控股要借助市場機制來解決盈利問題。
“兩年以后,國家實行強制綠證制度,高耗能企業必須到我們來買綠證,這替代了國補的作用。另外,全國碳排放權的強制性交易對我們也是利好,按照每發一度電省一公斤二氧化碳來測算,我們20MW的項目一年可以增加5%到10%的收益,這也將彌補電價補貼下降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2016年5月,昌盛控股與華為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昌盛將借助華為的信息技術優勢和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提升光伏電站管理運維和光伏農業產業園區智能化管理水平。“能源互聯網時代正在到來,今后用戶既是用電的主體又是發電的主體,”李堅之說,“隨著儲能技術解決清潔能源的穩定性問題,化石能源被替代的命運不可避免。昌盛將來的路會非常寬,我們要做新能源電力的運營商,參與到發電、配電、售電等多個環節。”
或將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美達股份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基礎條件,現在又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李堅之認為,上市公司身處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擁有資金、地域、人才等各方面優質資源,美達股份是老牌上市公司,主業又是行業龍頭地位,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再加上昌盛入主美達以后,形成了非常穩定的股東結構,建立了干事創業熱情極高的董事會,他稱“我們一定把美達的主業做得更好”。
此外,李堅之并未透露上市公司相關的資產注入和置換計劃,但在此前美達股份發布的公告中曾明確提到,昌盛控股方面不排除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簽署日未來十二個月內嘗試對上市公司資產、業務進行調整的可能,目的是“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這已經是昌盛控股第二次出現在資本市場,它的兩次現身實現了從控股新三板公司到控股A股公司的“二級跳”。2015年底,昌盛控股旗下的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盛日電”)登陸新三板,并以1.74億的凈利拔得當年新能源企業頭籌。然而僅僅9個月后,昌盛日電宣告終止掛牌,匆匆結束了新三板旅程。2017年初,昌盛控股入主美達股份,成功進入A股市場。這一系列節奏明晰、迅捷高效的動作,無不彰顯著昌盛控股背后強有力的掌舵人和執行團隊。
李堅之,這位從體制內下海的創業者正帶領昌盛控股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昌盛控股在短短4年內已于全國28個省份和87個縣區落地了項目,一躍成為光伏農業的龍頭和產業扶貧的典范。成功控股美達股份以后,昌盛控股將進入A股市場,或許只有這里,才能承載李堅之向記者談論的宏大理想。
“光伏+農業”打通工農兩端
從2015年的1.74億凈利,到2016年的2.9億凈利,昌盛日電這家年輕的企業不僅安然度過了2013年前后的光伏企業大洗牌,而且成為不折不扣的逆行者,公司業績在2014-2016年出現了穩健增長。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昌盛日電走出了一條“光伏+農業”的路子,不僅擺脫了光伏制造業的泥潭,而且還打通了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阻隔,更憑借其產業扶貧的屬性獲得了各地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光伏農業的根本創新在于用工業的資產去干農業,打通了工業端和農業端兩頭。”李堅之稱,兩端打通為工業和農業帶來了1加1大于2的結果——工業端解決了光伏電站“落地難”的問題,提高了光伏電站的用地效率;農業端攤薄了設施建設的成本,通過園區的規模化效應破解了農民自建成本高、產出低的難題。
走在昌盛控股的農業科技園區,頭頂上方是整齊排列的光伏板,四周則是生機盎然的農作物田,分別種上了蔬菜、菌類、茶葉和五彩苗木等農業作物。光伏大棚內還有大量通風設施、溫控設施和灌溉設施,可根據各類農作物的生長特性營造不同的小型氣候和環境。往來穿梭的務農人員穿著統一的員工制服,這些人都是當地的農民,現如今從過去的“各自耕地”變成了“集中上班”。
正是通過“光伏+農業”的有機結合,昌盛控股解決了拿地和融資兩大難題,為項目的快速復制與擴張鋪平了道路。光伏農業園區憑借其產業扶貧的屬性,受到了偏遠貧困地區政府的歡迎,在項目拿地上獲得一路綠燈。此外,光伏農業在貸款上享受政策性銀行提供的優惠期限貸款資金,這為公司在光伏版圖上開疆拓土提供了巨大幫助。
農業綜合體對標阿里巴巴
目前,在昌盛控股的項目中,光伏發電貢獻了85%的利潤,農業僅貢獻了15%。李堅之認為,光伏農業培育形成了農業產業集群,有著非常廣闊的挖潛空間,將來業績一旦釋放,將比光伏發電貢獻更多利潤。
“我們用20%的園區土地成立了農業創客空間,專門致力于創業項目的孵化,”李堅之說,“昌盛的目標是打造農業綜合體,成為像萬達綜合商業體或者阿里巴巴那樣的平臺,我們提供從培育種植到交易服務再到供應鏈金融的全產業鏈支持。”
昌盛控股的創客空間不僅為創業者提供免費的辦公場所,還向各個創業團隊提供政策、法律、資金等多方面的咨詢和支持。李堅之用木桶理論來形容昌盛的創客項目,產業園區是木桶的底,創業者帶來的是人才和項目兩塊長板,其他短板由園區提供幫扶。
昌盛控股曾在2015年制定計劃,三年扶持5到8家農業龍頭企業,孵化20家以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時培養30到50個家庭農場主,扶植150到200個種植大戶。到今天,包括“北茶老徐”、“微自然”、“餐桌管家”等創客空間孵化的品牌已經從光伏農業園逐漸發展壯大,走入千家萬戶。
李堅之認為,光伏農業園將以點帶面,逐步發展成特色農業社區,然后輻射周邊,培育形成農業特色小鎮。屆時這里可以承載文旅、健康、物流商貿等各類產業發展,擁有非常廣闊的空間。過去5年間,這個的設想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落地,昌盛控股已經在28個省份布局了100余個農業園區,其中現代設施農業園區占地面積已達10萬畝,70%園區已經投入運營。
擁抱清潔能源時代
李堅之認為,清潔能源顛覆式的時代已經來了。目前,太陽能僅占發電總量的不足2%,而國家要求在2020年清潔能源占比達到15%,2030年達到20%。“未來有兩個重要趨勢,一是電力高度可再生能源化,二是終端用能高度電能化。可以看到,汽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變革已經開始,而且很快將實現顛覆。”
然而,清潔能源的發展或許還得看“政策的臉色”。近年來,隨著國家光伏電價補貼的逐年下調,地面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的利潤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李堅之必須提前為昌盛控股謀劃未來。他認為,國家補貼制度的逐步弱化和退出是光伏發電的大勢所趨,將來昌盛控股要借助市場機制來解決盈利問題。
“兩年以后,國家實行強制綠證制度,高耗能企業必須到我們來買綠證,這替代了國補的作用。另外,全國碳排放權的強制性交易對我們也是利好,按照每發一度電省一公斤二氧化碳來測算,我們20MW的項目一年可以增加5%到10%的收益,這也將彌補電價補貼下降給我們帶來的損失。”
2016年5月,昌盛控股與華為簽訂全面合作協議,昌盛將借助華為的信息技術優勢和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提升光伏電站管理運維和光伏農業產業園區智能化管理水平。“能源互聯網時代正在到來,今后用戶既是用電的主體又是發電的主體,”李堅之說,“隨著儲能技術解決清潔能源的穩定性問題,化石能源被替代的命運不可避免。昌盛將來的路會非常寬,我們要做新能源電力的運營商,參與到發電、配電、售電等多個環節。”
或將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質量
“美達股份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基礎條件,現在又面臨著新的歷史機遇”,李堅之認為,上市公司身處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擁有資金、地域、人才等各方面優質資源,美達股份是老牌上市公司,主業又是行業龍頭地位,具有顯著的先發優勢。再加上昌盛入主美達以后,形成了非常穩定的股東結構,建立了干事創業熱情極高的董事會,他稱“我們一定把美達的主業做得更好”。
此外,李堅之并未透露上市公司相關的資產注入和置換計劃,但在此前美達股份發布的公告中曾明確提到,昌盛控股方面不排除在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簽署日未來十二個月內嘗試對上市公司資產、業務進行調整的可能,目的是“增強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上市公司資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