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能發電,地上也不能閑著。為了讓光伏最大限度發揮作用,增加土地效益,國網秭歸縣供電公司在茅坪鎮建東村實施“農光互補”行動,進行光伏立體開發,促進秭歸庫區農民增收。
立體開發就是將光伏板棚架下面的空地用來種植作物。國網秭歸縣供電公司光伏辦主任周立貴介紹,去年,國家電網公司啟動陽光扶貧行動計劃,投資850萬元在建東村建成了26.73畝的光伏發電基地,基地里搭設了2米高的光伏板棚架。為不使棚架下面的土地空置、將土地價值最大化,國網秭歸供電公司決定在棚架下種植經濟作物,并花10多萬元種植了3萬多株中華蚊母種苗,預計兩年時間可以增收6萬多元。
這筆收入和光伏發電的收益,都將作為項目扶貧資金,為農村發展輸血。據了解,建東村光伏電站自去年8月31日建成并網發電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48萬多度,創收近48萬元。據介紹,待相關程序完善后,該項目將移交給村里管理。
“我們的想法是讓它天上能掙錢,地上能受益,計劃等這批花卉苗木出圃以后,種植蘑菇,每畝蘑菇大概可以收入千把塊錢,一年賺個兩三萬塊錢沒有問題。”茅坪鎮建東村黨總支書記李勝如是說。
立體開發就是將光伏板棚架下面的空地用來種植作物。國網秭歸縣供電公司光伏辦主任周立貴介紹,去年,國家電網公司啟動陽光扶貧行動計劃,投資850萬元在建東村建成了26.73畝的光伏發電基地,基地里搭設了2米高的光伏板棚架。為不使棚架下面的土地空置、將土地價值最大化,國網秭歸供電公司決定在棚架下種植經濟作物,并花10多萬元種植了3萬多株中華蚊母種苗,預計兩年時間可以增收6萬多元。
這筆收入和光伏發電的收益,都將作為項目扶貧資金,為農村發展輸血。據了解,建東村光伏電站自去年8月31日建成并網發電以來,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48萬多度,創收近48萬元。據介紹,待相關程序完善后,該項目將移交給村里管理。
“我們的想法是讓它天上能掙錢,地上能受益,計劃等這批花卉苗木出圃以后,種植蘑菇,每畝蘑菇大概可以收入千把塊錢,一年賺個兩三萬塊錢沒有問題。”茅坪鎮建東村黨總支書記李勝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