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南州圍繞建成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和地熱之鄉,全力打造三江源區綠色產業集聚發展先行區工作中心,緊密結合國家、省、州能源發展戰略和實際,在持續推進新能源發展,提高能源系統效率,建設綠色發展新生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有力的促進了海南州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一、新能源基本情況。海南州清潔能源資源儲量豐富,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約13500兆瓦,占全省的55%,境內黃河流域主要支流有興海中鐵河、曲什安河、大河壩河和貴南茫拉河、同德巴曲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500兆瓦。同時,具有海拔高、空氣潔凈、日照充足、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的特點,年日照平均時數在2719小時以上,日照百分率達到55%-80%,平均太陽輻射量在6381.6 MJ/m2 以上。此外,海南州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全年均可發電,風能資源較優區域主要集中在共和縣塔拉灘、切吉地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約200 W/m2,全年風能可利用小時數在6000小時以上。根據風能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建設條件,目前風能的資源量可以達到4500兆瓦。
二、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一是基本形成了以水電、光伏為支柱產業的產業集群。全州光伏和風能總裝機容量達3942.5兆瓦,并網發電3208兆瓦,850兆瓦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電站。目前黃河干流在州境內規劃修建的梯級電站有瑪爾檔、爾多、茨哈峽、羊曲等,總裝機容量為7000兆瓦,已建成電站有龍羊峽、尼那、拉西瓦、班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5300兆瓦。境內黃河流域規劃電站73座,總裝機容量427.01兆瓦。其中已建電站38座,總裝機容量30.79兆瓦,在建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152兆瓦;擬建電站35座,總裝機容量為244.22兆瓦。大規模開發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海南州共和縣。二是目前,全州已建成并網光伏容量3095兆瓦,風電場3個總裝機容量113兆瓦,在建項目有黃河公司切吉石乃海風電場49.5兆瓦工程、茶卡鹽湖風電場49.5兆瓦工程、切吉敦曲風電場49.5兆瓦工和切吉風電場200兆瓦。與此同時,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全州電網目前通過2回750千伏線路、2回330千伏線路和4回110千伏線路與青海主網相連。電網共有750千伏公網線路2條, 330千伏公網線路14條,330千伏用戶線路2條, 110千伏公網線路23條。三是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州水電裝機容量為695.65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349.5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24.75萬千瓦,水光風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水光風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的59%,其中水電占比61%、太陽能占比57%、風電占比53%,水電、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風電產業起步較快,成為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大州,為全省清潔能源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打造全國水光風互補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現有的電力運行機制不適應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需要。以傳統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尚不能完全滿足風電、光伏發電等波動性清潔能源的并網運行要求。電力市場機制與價格機制不夠完善,電力系統的靈活性未能充分發揮,清潔能源與其它電源協調發展的技術管理體系尚未建立,清潔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仍存在技術障礙,一些技術與裝備還缺乏長期使用的考驗和經驗。清潔能源電力的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難以有效落實,就地消納和外送存在市場機制和電網運行管理方面的制約。(二)清潔能源對政策的依賴度較高。目前,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的發電成本相對于傳統能源仍偏高,度電補貼強度較高,補貼資金缺口較大,仍需要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清潔能源整體對政策扶持的依賴度較高,受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大,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三)清潔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雖然可再生能源裝機特別是新能源發電裝機逐年快速增長,但是各市場主體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不明確,利用效率不高,“重建設、輕利用”的情況較為突出,供給與需求不平衡、不協調,致使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未能充分挖掘。(四)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青海省又作為全國生態文先行區,全國生態屏障,對海南州清潔能源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開發敏感因素相對較多,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五)通道能力無法滿足新能源送出需求。現有電網不能滿足新能源送出需求,一方面藏區的發展需要電網的支撐,要求加大投入,相應的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青海藏區地處三江源,環保責任重,工業規模受限,電量收入難以補償巨額成本。藏區電網普遍服務任務重、投入大、產出小、成本高,電價矛盾日益突出。
四、新能源發展思路。(一)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綠色能源基地。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重點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和海南州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著力將海南建設成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州。“十三五”期間,爭取清潔能源產業完成投資1000億元。一是積極發展水電。“十三五”期間,新增水電裝機容量540萬千瓦。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保障已建成的尼那、拉西瓦及龍羊峽等水電站正常運行,啟動爾多水電站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羊曲和茨哈水電站建設進程,擴機擴容拉西瓦等現有水電站,爭取2017年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努力擴大黃河上游水電基地。二是重點推進光伏、光熱發電。以生態光伏產業園為載體,重點發展規模化太陽能發電,建設共和、興海、貴南、同德等光伏或光熱園區,在貴德等地探索光伏發電應用與設施農用地結合,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動海南州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三是統籌兼顧風力發電。以現有風力發電站為基礎,加快共和縣切吉、塔拉灘、倒淌河等區域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加快風電就地消納和外送,重點建設海南州250萬千瓦風力發電、風能綜合產業基地等項目,把風力發電培育成海南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四是繼續發展多能互補。牢牢把握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入選國家首批多能互補基礎優化示范工程的機遇,充分發揮黃河水電的密集開發優勢,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提高黃河流域整體水光互補光伏發電能力,解決網架送出能力和地區電網調峰能力不足的雙重制約,實現海南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戰略目標。(二)著力打造西電東送基地。“十三五”期間,應積極融入國家西電東送戰略,打造西北地區的西電東輸基地。一是為助力綠色能源示范省建設,滿足海南新能源開發及外送,規劃建設青海塔拉-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塔拉直流外送容量1000萬千瓦,可以滿足海南基地光伏1200萬千瓦、風電300萬千瓦、光熱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需求。二是完善海南州總體電網網架結構。到2020年,海南州規劃電網全部建成后,以電力送出為主的海南電網將形成以750千伏變電站為匯集點的330kv輻射型網架,與青海主網之間形成3回750kV聯絡線(塔拉~日月山雙回和塔拉~西寧線路)。同時覆蓋海南州的750kv電網將形成1個雙環網和1個三角形單環網的網架結構,與甘肅電網之間形成4回750kv聯絡線,大幅增強青海東部電網供電可靠性和甘青斷面電網結構。(三)著力打造中國地熱之鄉。一是加大地熱資源勘查和評價力度。加大共和縣恰卜恰、貴德、興海地熱資源勘查及干熱巖勘探力度,查明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區地質條件、 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到 2020 年基本查清全州地熱能資源情況和分布特點。二是加快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重點發展共和、貴德、興海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全力推進恰卜恰地區地熱資源運用試驗進度,開發利用熱水資源溫室種植、低溫熱水發電、溫泉藥浴、供暖洗浴,全面促進地熱能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四)著力加大清潔能源惠民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電力資源優勢和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契機,推進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共和至西寧充電系統電網連接,重點以共和為中心,輻射帶動貴德、貴南、同德、興海,初步形成覆蓋全州主要城鎮的城際快充網絡。二是持續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依托海南州水光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積極推動光伏、光熱、風電等新能源技術在城市區域供電、供熱、交通和建筑中的應用,三是加強光伏扶貧力度。深入貫徹落實好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和省光伏扶貧工作方案,完成建設貴南縣1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
一、新能源基本情況。海南州清潔能源資源儲量豐富,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約13500兆瓦,占全省的55%,境內黃河流域主要支流有興海中鐵河、曲什安河、大河壩河和貴南茫拉河、同德巴曲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約500兆瓦。同時,具有海拔高、空氣潔凈、日照充足、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的特點,年日照平均時數在2719小時以上,日照百分率達到55%-80%,平均太陽輻射量在6381.6 MJ/m2 以上。此外,海南州屬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全年均可發電,風能資源較優區域主要集中在共和縣塔拉灘、切吉地區,年平均風功率密度約200 W/m2,全年風能可利用小時數在6000小時以上。根據風能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其他建設條件,目前風能的資源量可以達到4500兆瓦。
二、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一是基本形成了以水電、光伏為支柱產業的產業集群。全州光伏和風能總裝機容量達3942.5兆瓦,并網發電3208兆瓦,850兆瓦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電站。目前黃河干流在州境內規劃修建的梯級電站有瑪爾檔、爾多、茨哈峽、羊曲等,總裝機容量為7000兆瓦,已建成電站有龍羊峽、尼那、拉西瓦、班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5300兆瓦。境內黃河流域規劃電站73座,總裝機容量427.01兆瓦。其中已建電站38座,總裝機容量30.79兆瓦,在建電站3座,總裝機容量152兆瓦;擬建電站35座,總裝機容量為244.22兆瓦。大規模開發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海南州共和縣。二是目前,全州已建成并網光伏容量3095兆瓦,風電場3個總裝機容量113兆瓦,在建項目有黃河公司切吉石乃海風電場49.5兆瓦工程、茶卡鹽湖風電場49.5兆瓦工程、切吉敦曲風電場49.5兆瓦工和切吉風電場200兆瓦。與此同時,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全州電網目前通過2回750千伏線路、2回330千伏線路和4回110千伏線路與青海主網相連。電網共有750千伏公網線路2條, 330千伏公網線路14條,330千伏用戶線路2條, 110千伏公網線路23條。三是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州水電裝機容量為695.65萬千瓦、光伏裝機容量349.5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24.75萬千瓦,水光風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全省水光風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的59%,其中水電占比61%、太陽能占比57%、風電占比53%,水電、太陽能產業發展迅速,風電產業起步較快,成為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大州,為全省清潔能源發展注入強大動力,為打造全國水光風互補的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基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一)現有的電力運行機制不適應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需要。以傳統能源為主的電力系統尚不能完全滿足風電、光伏發電等波動性清潔能源的并網運行要求。電力市場機制與價格機制不夠完善,電力系統的靈活性未能充分發揮,清潔能源與其它電源協調發展的技術管理體系尚未建立,清潔能源發電大規模并網仍存在技術障礙,一些技術與裝備還缺乏長期使用的考驗和經驗。清潔能源電力的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難以有效落實,就地消納和外送存在市場機制和電網運行管理方面的制約。(二)清潔能源對政策的依賴度較高。目前,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等的發電成本相對于傳統能源仍偏高,度電補貼強度較高,補貼資金缺口較大,仍需要通過促進技術進步和建立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進一步降低發電成本。清潔能源整體對政策扶持的依賴度較高,受政策調整的影響較大,可再生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限制。(三)清潔能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雖然可再生能源裝機特別是新能源發電裝機逐年快速增長,但是各市場主體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不明確,利用效率不高,“重建設、輕利用”的情況較為突出,供給與需求不平衡、不協調,致使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未能充分挖掘。(四)生態環保壓力不斷加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青海省又作為全國生態文先行區,全國生態屏障,對海南州清潔能源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開發敏感因素相對較多,面臨的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五)通道能力無法滿足新能源送出需求。現有電網不能滿足新能源送出需求,一方面藏區的發展需要電網的支撐,要求加大投入,相應的成本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青海藏區地處三江源,環保責任重,工業規模受限,電量收入難以補償巨額成本。藏區電網普遍服務任務重、投入大、產出小、成本高,電價矛盾日益突出。
四、新能源發展思路。(一)著力打造千萬千瓦級綠色能源基地。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重點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太陽能光熱發電示范工程和海南州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著力將海南建設成國家綠色能源示范州。“十三五”期間,爭取清潔能源產業完成投資1000億元。一是積極發展水電。“十三五”期間,新增水電裝機容量540萬千瓦。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保障已建成的尼那、拉西瓦及龍羊峽等水電站正常運行,啟動爾多水電站前期工作,開工建設哇讓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羊曲和茨哈水電站建設進程,擴機擴容拉西瓦等現有水電站,爭取2017年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努力擴大黃河上游水電基地。二是重點推進光伏、光熱發電。以生態光伏產業園為載體,重點發展規模化太陽能發電,建設共和、興海、貴南、同德等光伏或光熱園區,在貴德等地探索光伏發電應用與設施農用地結合,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推動海南州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三是統籌兼顧風力發電。以現有風力發電站為基礎,加快共和縣切吉、塔拉灘、倒淌河等區域風力發電產業發展,加快風電就地消納和外送,重點建設海南州250萬千瓦風力發電、風能綜合產業基地等項目,把風力發電培育成海南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四是繼續發展多能互補。牢牢把握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入選國家首批多能互補基礎優化示范工程的機遇,充分發揮黃河水電的密集開發優勢,大力發展抽水蓄能電站,提高黃河流域整體水光互補光伏發電能力,解決網架送出能力和地區電網調峰能力不足的雙重制約,實現海南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戰略目標。(二)著力打造西電東送基地。“十三五”期間,應積極融入國家西電東送戰略,打造西北地區的西電東輸基地。一是為助力綠色能源示范省建設,滿足海南新能源開發及外送,規劃建設青海塔拉-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塔拉直流外送容量1000萬千瓦,可以滿足海南基地光伏1200萬千瓦、風電300萬千瓦、光熱200萬千瓦新能源外送需求。二是完善海南州總體電網網架結構。到2020年,海南州規劃電網全部建成后,以電力送出為主的海南電網將形成以750千伏變電站為匯集點的330kv輻射型網架,與青海主網之間形成3回750kV聯絡線(塔拉~日月山雙回和塔拉~西寧線路)。同時覆蓋海南州的750kv電網將形成1個雙環網和1個三角形單環網的網架結構,與甘肅電網之間形成4回750kv聯絡線,大幅增強青海東部電網供電可靠性和甘青斷面電網結構。(三)著力打造中國地熱之鄉。一是加大地熱資源勘查和評價力度。加大共和縣恰卜恰、貴德、興海地熱資源勘查及干熱巖勘探力度,查明主要水熱型地熱區(田)及淺層地熱能、干熱巖開發區地質條件、 熱儲特征、地熱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到 2020 年基本查清全州地熱能資源情況和分布特點。二是加快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重點發展共和、貴德、興海地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全力推進恰卜恰地區地熱資源運用試驗進度,開發利用熱水資源溫室種植、低溫熱水發電、溫泉藥浴、供暖洗浴,全面促進地熱能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四)著力加大清潔能源惠民工程建設。一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電力資源優勢和創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契機,推進完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共和至西寧充電系統電網連接,重點以共和為中心,輻射帶動貴德、貴南、同德、興海,初步形成覆蓋全州主要城鎮的城際快充網絡。二是持續推進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依托海南州水光風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項目,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資源,積極推動光伏、光熱、風電等新能源技術在城市區域供電、供熱、交通和建筑中的應用,三是加強光伏扶貧力度。深入貫徹落實好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和省光伏扶貧工作方案,完成建設貴南縣10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