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綠能寶發布的公告,截止6月20日,綠能寶共兌付206人,總金額327萬,僅占逾期支付租金總額的1.5%,同時綠能寶在公告中特別強調,180天100%本金收益全兌付的承諾沒有變化。
綠能寶2015年上線,SPI綠能寶2016年在納斯達克轉板上市,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綠能寶強勢擴張,完成6次收購,基本形成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和澳洲五大市場的同步發展的格局。
在業界看來,綠能寶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結果今年4月出現“兌付危機”,讓眾人都大跌眼鏡。
理論上穩賺不賠的新能源產業,引人矚目的“互聯網+融資租賃+新能源”創新模式,還有納斯達克上市的保證,綠能寶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風光不再,綠能寶兌付危機陷入僵局
經過兩個多月的發酵,綠能寶兌付危機在怎樣演變?
4月17日,綠能寶發布聯合聲明,稱由于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承租人不能按期兌付提現金額。并承諾提現逾期最長將在180日內按照T+30日通過平臺向投資人進行兌付,且保證此期間綠能寶平臺各項工作不受影響。
按照此公告,5月10日起綠能寶應當開始兌付工作,但其實并未能實現。
5月9日,綠能寶更新公告,截止當時,平臺共逾期支付租金總計2.22億元,逾期項目融資總額達4.3億元。但由于款項催收、項目融資及逾期項目起訴等原因,暫不能按4月17日承諾的T+30的形式啟動兌付。
在兌付危機爆發后兩個多月里,綠能寶的態度略顯消極,官方網站僅發表過4次公開聲明,對于網上流傳的負責人辭職等流言也未予以回應,相比前兩年“開掛式”的版圖擴張,綠能寶在兌付危機的處理上可以說是相當被動。
穩賺不賠,綠能寶到底是個啥
綠能寶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綠能寶是SPI綠能寶2015年1月斥資9999萬美元打造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它為光伏生產商和個人、機構投資者提供一個交易平臺,平臺上賣的就是光伏產品,大到光伏電站,小到太陽能電池板,覆蓋了不同層次的投資者需求。
這種類似眾籌建電站的方法,有效解決了光伏產業對資金大量需求、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這就是人多好辦事吧。
綠能寶的模式把光伏企業融資的問題解決了,那投資者的風險問題怎么辦?
對此,毛毅峰曾公開解釋,綠能寶的投資風險幾乎為零,投資人投資的各個項目均真實有效,即便投資項目失敗了,由于承租人公司的經營和持有資產遠大于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因此可以確保各投資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額兌付,唯一的風險就是時間風險。
從理論上來說,綠能寶作為中間平臺,收益源于太陽能發電產出,那么在排除天氣的因素后,基本可以實現固定產出,利益可以計算,是非常穩定的理財產品,那么綠能寶的跳水,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生搬硬套,“互聯網金融+光伏”先鋒失利
綠能寶上線之初,就有業內人士對其模式表示懷疑。這一模式最大的bug其實就是它的時間風險,即光伏產業的長周期回報和是互聯網金融的特點能否相協調?所謂的模式創新,是不是就是將“互聯網+”的模式生搬硬套到光伏產業上?
針對這個問題,無所不能采訪了長期跟蹤研究光伏融資模式的專家王潤川,他認為“短債長投”是綠能寶陷入資金危機的關鍵原因。
短債長投指將短期借款用于長期用途,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危的財務操作方式。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短期回報,綠能寶也深諳此理,因此為吸引投資,承諾按月支付租金。
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周期一般在7、8年左右,即使是光伏電站的組件產品,其回報周期至少也需要3年左右。如此長的回報周期,平臺想要穩定收益,必須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新用戶的投資資金去支付老用戶的收益。
一旦綠能寶的資金蓄水池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平臺自身就無法支付用戶的收益,陷入資金周轉失靈的困境。今年4月開始的綠能寶兌付危機就是這個原因,當時逾期支付金額高達2.22億元。
雖然綠能寶官方聲明,此次兌付危機是由于政府補貼延遲到位,但是綠能寶的蓄水池已經建得太大,而且“漏洞百出”,即使光伏補貼及時到位,恐也難以應對兌付危機。
王潤川認為,未來,綠能寶要解決兌付危機,只有變賣電站或融資方向銀行貸款。
綠能寶2015年上線,SPI綠能寶2016年在納斯達克轉板上市,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綠能寶強勢擴張,完成6次收購,基本形成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和澳洲五大市場的同步發展的格局。
在業界看來,綠能寶的發展前景一片大好,結果今年4月出現“兌付危機”,讓眾人都大跌眼鏡。
理論上穩賺不賠的新能源產業,引人矚目的“互聯網+融資租賃+新能源”創新模式,還有納斯達克上市的保證,綠能寶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風光不再,綠能寶兌付危機陷入僵局
經過兩個多月的發酵,綠能寶兌付危機在怎樣演變?
4月17日,綠能寶發布聯合聲明,稱由于光伏補貼延遲等原因,致使平臺提現出現逾期現象,承租人不能按期兌付提現金額。并承諾提現逾期最長將在180日內按照T+30日通過平臺向投資人進行兌付,且保證此期間綠能寶平臺各項工作不受影響。
按照此公告,5月10日起綠能寶應當開始兌付工作,但其實并未能實現。
5月9日,綠能寶更新公告,截止當時,平臺共逾期支付租金總計2.22億元,逾期項目融資總額達4.3億元。但由于款項催收、項目融資及逾期項目起訴等原因,暫不能按4月17日承諾的T+30的形式啟動兌付。
在兌付危機爆發后兩個多月里,綠能寶的態度略顯消極,官方網站僅發表過4次公開聲明,對于網上流傳的負責人辭職等流言也未予以回應,相比前兩年“開掛式”的版圖擴張,綠能寶在兌付危機的處理上可以說是相當被動。
穩賺不賠,綠能寶到底是個啥
綠能寶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綠能寶是SPI綠能寶2015年1月斥資9999萬美元打造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它為光伏生產商和個人、機構投資者提供一個交易平臺,平臺上賣的就是光伏產品,大到光伏電站,小到太陽能電池板,覆蓋了不同層次的投資者需求。
這種類似眾籌建電站的方法,有效解決了光伏產業對資金大量需求、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這就是人多好辦事吧。
綠能寶的模式把光伏企業融資的問題解決了,那投資者的風險問題怎么辦?
對此,毛毅峰曾公開解釋,綠能寶的投資風險幾乎為零,投資人投資的各個項目均真實有效,即便投資項目失敗了,由于承租人公司的經營和持有資產遠大于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因此可以確保各投資人的逾期租金和本金可全額兌付,唯一的風險就是時間風險。
從理論上來說,綠能寶作為中間平臺,收益源于太陽能發電產出,那么在排除天氣的因素后,基本可以實現固定產出,利益可以計算,是非常穩定的理財產品,那么綠能寶的跳水,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生搬硬套,“互聯網金融+光伏”先鋒失利
(圖片來源綠能寶官方網站)
綠能寶上線之初,就有業內人士對其模式表示懷疑。這一模式最大的bug其實就是它的時間風險,即光伏產業的長周期回報和是互聯網金融的特點能否相協調?所謂的模式創新,是不是就是將“互聯網+”的模式生搬硬套到光伏產業上?
針對這個問題,無所不能采訪了長期跟蹤研究光伏融資模式的專家王潤川,他認為“短債長投”是綠能寶陷入資金危機的關鍵原因。
短債長投指將短期借款用于長期用途,這本身就是一種高危的財務操作方式。互聯網金融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短期回報,綠能寶也深諳此理,因此為吸引投資,承諾按月支付租金。
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周期一般在7、8年左右,即使是光伏電站的組件產品,其回報周期至少也需要3年左右。如此長的回報周期,平臺想要穩定收益,必須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用新用戶的投資資金去支付老用戶的收益。
一旦綠能寶的資金蓄水池沒有新的資金注入,平臺自身就無法支付用戶的收益,陷入資金周轉失靈的困境。今年4月開始的綠能寶兌付危機就是這個原因,當時逾期支付金額高達2.22億元。
雖然綠能寶官方聲明,此次兌付危機是由于政府補貼延遲到位,但是綠能寶的蓄水池已經建得太大,而且“漏洞百出”,即使光伏補貼及時到位,恐也難以應對兌付危機。
王潤川認為,未來,綠能寶要解決兌付危機,只有變賣電站或融資方向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