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山西麓,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境內光照資源比較豐富。年均總輻射量在116-132千卡/cm2,年日照時數在2315-2898小時之間,日照百分率為53%-65%,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廣闊。
目前肥城大規模的光伏發電企業有3家:肥城盛陽新能源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肥城市天辰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和肥城泰盛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共發電3483.37萬千瓦時。肥城合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肥城君明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已并網發電,2016發電量為1649.5萬千萬時,目前還未納入統計范圍中。還在施工中的光伏項目有3個:王莊鎮潤峰19兆瓦項目已完成光伏板安裝14兆瓦,送出線路正在施工;湖屯鎮泰盛湖屯鎮泰盛30兆瓦農光互補二期20兆瓦項目光伏板安裝完成5兆瓦;安站鎮興宇2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道路施工已完成4兆瓦,正在進行升壓站建設及基礎打樁工作。
肥城市在推動光伏發展中,主要面臨補貼指標爭取難、土地計劃落實難等因素制約。
1. 取得指標難,政府補貼的等待時間比較長。光伏企業前期取得省能源管理局開發指標難度大,獲得項目核準、備案時間長,導致項目開工不斷延后。光伏發電項目只有經過能源部門核準或備案才能享受發電補貼,保證合理盈利水平,否則沒有發電補貼,投運即虧損。獲得指標后,獲得補貼的等待時間比較長。指標爭取難讓不少正在做前期工作的地面電站項目陡然“停車”。經了解,目前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是0.36元/每千瓦時,每度電政府補貼0.64元,目前2015年以來的政府補貼都沒有到位。
2、成本相對較高,市場競爭力弱。光伏發電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成本較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一般在0.7元/千瓦時以上,而火電成本一般僅為0.4-0.5元/千瓦時。光伏發電與風能發電短期內仍難以與火電直接競爭,當下新能源項目的發展緣于政策補貼,隨著光伏發電、風電技術的進步,補貼會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3.土地計劃落實難。光伏發電項目需要的土地面積較大。據測算,1兆瓦地面光伏電站占地近20畝,分布式光伏占地面積約15畝(10000平方米)。建設30兆瓦的地面光伏電站需要600畝土地,3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需要面積3萬平方米(約45畝)。目前,對于土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項目需要大面積的土地指標是制約光伏項目的瓶頸之一。
4.光伏資源具備開發價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山地,區域道路等級低,路面質量差,設備運輸困難。
建議:
(一)加強政府服務。光伏發電作為一項新技術,在成本上還高于常規能源,在發電特性上又是波動的,現階段不可能單純依靠市場自我發展,還需要政府加以扶持。目前,我市光伏發電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就要求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專項經費,加大對光伏市場培育和引導力度,協調解決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二)加強規劃引導,推進產業集聚。優化產業布局,將新能源產業納入能源開發利用和城鎮建設等相關規劃。系統開展太陽能資源、建筑屋頂及其他場地光伏發電應用的資源調查工作,根據資源詳查和評估的結果,制定科學的開發規劃,避免盲目發展;根據資源空間分布、用電負荷和發展規劃,合理規范新能源開發,避免因位置重疊而影響新能源的進一步利用。落實重點建設項目,優先保障列入規劃且建設條件落實的項目爭取年度規模指標。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加強產業引導,實施品牌帶動,推進產業集群和集聚,逐步建立從新能源開發利用到設備制造的整個產業鏈條,形成能源產業集群。
(三)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對我市新能源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新能源產業的激勵政策,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切實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新能源項目所需的土地、交通、資金、供電等各種要素要優先予以保證,對項目審批、建設、投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目前肥城大規模的光伏發電企業有3家:肥城盛陽新能源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肥城市天辰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和肥城泰盛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共發電3483.37萬千瓦時。肥城合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肥城君明光伏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 MW)已并網發電,2016發電量為1649.5萬千萬時,目前還未納入統計范圍中。還在施工中的光伏項目有3個:王莊鎮潤峰19兆瓦項目已完成光伏板安裝14兆瓦,送出線路正在施工;湖屯鎮泰盛湖屯鎮泰盛30兆瓦農光互補二期20兆瓦項目光伏板安裝完成5兆瓦;安站鎮興宇2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道路施工已完成4兆瓦,正在進行升壓站建設及基礎打樁工作。
肥城市在推動光伏發展中,主要面臨補貼指標爭取難、土地計劃落實難等因素制約。
1. 取得指標難,政府補貼的等待時間比較長。光伏企業前期取得省能源管理局開發指標難度大,獲得項目核準、備案時間長,導致項目開工不斷延后。光伏發電項目只有經過能源部門核準或備案才能享受發電補貼,保證合理盈利水平,否則沒有發電補貼,投運即虧損。獲得指標后,獲得補貼的等待時間比較長。指標爭取難讓不少正在做前期工作的地面電站項目陡然“停車”。經了解,目前光伏發電的上網電價是0.36元/每千瓦時,每度電政府補貼0.64元,目前2015年以來的政府補貼都沒有到位。
2、成本相對較高,市場競爭力弱。光伏發電產業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仍然是成本較高,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光伏發電成本一般在0.7元/千瓦時以上,而火電成本一般僅為0.4-0.5元/千瓦時。光伏發電與風能發電短期內仍難以與火電直接競爭,當下新能源項目的發展緣于政策補貼,隨著光伏發電、風電技術的進步,補貼會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3.土地計劃落實難。光伏發電項目需要的土地面積較大。據測算,1兆瓦地面光伏電站占地近20畝,分布式光伏占地面積約15畝(10000平方米)。建設30兆瓦的地面光伏電站需要600畝土地,3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需要面積3萬平方米(約45畝)。目前,對于土地日益緊張的情況下,項目需要大面積的土地指標是制約光伏項目的瓶頸之一。
4.光伏資源具備開發價值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山地,區域道路等級低,路面質量差,設備運輸困難。
建議:
(一)加強政府服務。光伏發電作為一項新技術,在成本上還高于常規能源,在發電特性上又是波動的,現階段不可能單純依靠市場自我發展,還需要政府加以扶持。目前,我市光伏發電還處于起步階段,這就要求市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落實專項經費,加大對光伏市場培育和引導力度,協調解決項目開發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二)加強規劃引導,推進產業集聚。優化產業布局,將新能源產業納入能源開發利用和城鎮建設等相關規劃。系統開展太陽能資源、建筑屋頂及其他場地光伏發電應用的資源調查工作,根據資源詳查和評估的結果,制定科學的開發規劃,避免盲目發展;根據資源空間分布、用電負荷和發展規劃,合理規范新能源開發,避免因位置重疊而影響新能源的進一步利用。落實重點建設項目,優先保障列入規劃且建設條件落實的項目爭取年度規模指標。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加強產業引導,實施品牌帶動,推進產業集群和集聚,逐步建立從新能源開發利用到設備制造的整個產業鏈條,形成能源產業集群。
(三)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對我市新能源的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新能源產業的激勵政策,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切實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新能源項目所需的土地、交通、資金、供電等各種要素要優先予以保證,對項目審批、建設、投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