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至6月中旬,省政協主席、各位副主席分別深入聯點貧困縣的扶貧一線,調研督導脫貧攻堅工作;6月6日至7日,省政協首次主席集體視察,圍繞易地扶貧搬遷進行民主監督和協商建言;6月20日至21日,十二屆青海省政協首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聚焦六盤山片區脫貧攻堅開展專題協商議政。一項項圍繞脫貧攻堅的調研協商工作有序展開。
堅持把助推脫貧攻堅作為政協履職盡責的核心要務來抓,全省三級政協聚焦精準,持續助推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目標任務落地落細落實。2016-2017年,西寧市政協連續兩年由市政協領導帶隊,深入基層調研精準扶貧工作。在專題議政常委會上,委員代表專題發言,政府相關部門介紹精準扶貧情況并答復委員詢問。參與扶貧調研協商的委員達100余位,大家共同為精準扶貧出招,為推進脫貧攻堅協商建言。海南州政協近3年來共開展脫貧攻堅調研視察活動8次、雙月協商座談會3次、委員提交脫貧攻堅提案和建議47條,為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工作參考。格爾木市政協由主席帶隊,深入鄉鎮進行專題調研,從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水利、電力、交通等八個方面詳細了解格爾木精準扶貧工作基本情況,形成調研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參考。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政協先后兩年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2015年組成6個調研組,深入全縣19個鄉鎮的73個貧困村、17個非貧困村、1000余戶農戶,走村入戶、問卷調查,摸清了大通縣貧困村的總體情況,為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2017年,按照縣委的安排,縣政協再次組織委員分成4個調研組,著重就2016年以來大通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
通過深入扶貧一線調研,委員們了解到:省委省政府通過全方位構建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責任體系、投入體系和考核監督體系,壓實責任,綜合施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4.6%下降到2017年底的8.1%,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低保兜底,貧困地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總體實現。
建言脫貧攻堅:
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在我省各級政協組織圍繞脫貧攻堅深入調研和協商議政中,廣大政協委員接受了自我教育、得到了自我提高,更增強了履職盡責的責任感。委員們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發展壯大產業、補齊脫貧短板、凝聚攻堅合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益建議。
針對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的突出問題,委員們建議:要堅持扶貧不養懶人的工作導向,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將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改進幫扶方式,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現象。大力宣傳青海省關于摘帽縣、退出村、脫貧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扶貧政策不變、力度不減的政策措施,消除貧困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后顧之憂。要分析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分類引導群眾轉變觀念,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如何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不斷提升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委員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全省已脫貧的貧困人口中80%以上通過開發式扶貧走上致富路,同時青海也是全國光伏項目貧困村全覆蓋的唯一省份。委員們建議,鞏固現有成果,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按照“縣有優勢主導產業、有扶貧產業園區,村有集體經濟、有光伏電站、有致富帶頭人,戶有穩定增收項目”的標準,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要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進一步落實好貧困家庭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加大對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力度。
2016年以來,青海對標“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總體要求,對38個縣的5.2萬戶20萬農牧民實施了易地搬遷。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搬遷安置4.8萬戶18.3萬人,其余的困難農牧民群眾今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入住新居。
搬遷后,每一戶群眾是否能夠“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省政協黨組決定在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選擇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監督性視察。6月6日至7日,由多杰熱旦主席和6位副主席組成的視察組赴西寧市湟中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視察。這是本屆省政協為了強化民主監督職能而建立主席集體視察制度后,開展的首次民主監督性視察。
每到一處,主席們仔細察看基礎設施情況,零距離傾聽群眾聲音。視察組認為,全省上下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項目建設進展良好,搬遷群眾生活得到穩定保障,后續產業發展和就業工作不斷加強。就視察中了解到的問題, 視察組建議:要高度重視許多貧困地區位于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特殊實際,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為生態環境減負、助搬遷群眾致富。要全面落實人口梯度轉移、土地流轉經營、產業集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思路,切實把后續產業培育、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作為搬遷的先決條件,從根本上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關鍵時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6月20日至21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常委會議舉行,圍繞青海六盤山片區脫貧攻堅協商議政。這是十二屆省政協第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委員們建議,要準確把握扶貧格局變化,突出深度貧困鄉鎮和特殊困難群體,抓重點補弱項,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發展機遇,解決好貧困地區水、電、路等建設滯后問題,加大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力度,改變因病致貧突出現象,努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面落實好社會保障政策,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要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和脫貧扶持激勵機制,更加注重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的有效銜接,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抓好聯點幫扶:
讓困難群眾
感到政協就在身邊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沒有退路的攻堅戰。我省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39名省級干部聯點到縣,領導干部下鄉調研突出扶貧內容,五級書記抓扶貧,建立了責任到人、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扶貧責任體系,形成了壓茬推進、狠抓落實的強勁態勢。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嚴格按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要求,把聯點幫扶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中,確保將聯點幫扶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是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的聯點縣。5月31日至6月1日,他深入尕讓鄉阿言麥村、河西鎮下馬家村、河東鄉周家村及貴德縣紫光凝農牧科技專業合作社電商服務中心、常牧鎮曲丹峪易地搬遷項目、青海瑰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貧產業園、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小區項目,詳細了解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實地走訪貧困戶,調研督導該縣脫貧攻堅工作。省政協各位副主席也分別深入聯點縣問題多、困難大的地區調研督導扶貧工作,推動問題解決。
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鄉、石灰窯回族鄉地處淺山,干旱缺水,農作物產量低,這里的3個村是省政協的聯點扶貧村,省政協先后選派16名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
省政協領導高度重視,強調扎實開展聯點扶貧,既是扶貧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省政協領導多次前往聯點村,走訪慰問貧困戶,掌握駐村干部工作進展,指導精準扶貧工作。2月12日,距離新一屆省政協換屆后僅僅半個月,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副主席王曉勇就來到洪水泉鄉,看望慰問省政協派駐扶貧工作隊員及困難群眾,勉勵大家精準實施好每一個扶貧項目,鞏固發展好脫貧成果,讓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此后,省政協黨組會議專題聽取了聯點扶貧工作匯報,副主席王曉勇又再次赴聯點村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召開省政協機關扶貧工作會議,協調解決幫扶工作和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兩年多來,省政協真情幫扶3個聯點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家庭牧場投資28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投資680余萬元,為貧困群眾送去慰問金4萬余元,發放了價值2萬元的藥品和3.2萬元的殘障人輔助工具,給幫扶戶帶去各類生產生活物資折合人民幣4.7萬元。目前,3個村已完成脫貧任務。2016、2017年度省政協機關連續被省上評為省級定點扶貧先進單位,被海東市評為優秀定點幫扶單位。
海東市政協聯點幫扶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峰鎮白多峨村。白多峨村位于腦山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22人,貧困發生率22.5%,是全省重點貧困村之一。2016年以來,海東市政協協助村“兩委”確定了“一村一特多品”的思路,連片發展當歸種植、畜牧養殖、鄉村旅游等高效特色產業。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全村當歸種植面積達74.93公頃,種植區域覆蓋7個村民小組,增強了白多峨村自我造血功能。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協在聯點幫扶天峻縣舟群鄉崗東村的工作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崗東村解決通信、道路、畜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崗東村17.53公里沙石標化道路已竣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在實施,村級公共文化、衛生功能服務設施項目已經落實,3戶貧困戶易地搬遷項目已經完成入住,11戶危房改造項目已建成。
平均海拔4500米的玉樹市哈秀鄉甘寧村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協的聯點幫扶村。甘寧村是純牧業村,全村354戶1231人,精準識別扶貧戶145戶516人。在全面幫扶甘寧村、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玉樹州政協指導和幫助村“兩委”開展好精準脫貧、村級換屆等重點工作,積極宣傳扶貧政策措施。幫助甘寧村爭取扶持資金成立了三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購畜631頭,發展集體產業。爭取投資48萬元為甘寧村修建了超市,給該村又增一份村集體資產。
全省各級政協認真種好聯點幫扶“責任田”,不僅在幫助基層抓好班子建設、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發展難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還搭建起了一座座連接黨組織和貧困地區的“連心橋”,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感受到人民政協就在身邊。
堅持把助推脫貧攻堅作為政協履職盡責的核心要務來抓,全省三級政協聚焦精準,持續助推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目標任務落地落細落實。2016-2017年,西寧市政協連續兩年由市政協領導帶隊,深入基層調研精準扶貧工作。在專題議政常委會上,委員代表專題發言,政府相關部門介紹精準扶貧情況并答復委員詢問。參與扶貧調研協商的委員達100余位,大家共同為精準扶貧出招,為推進脫貧攻堅協商建言。海南州政協近3年來共開展脫貧攻堅調研視察活動8次、雙月協商座談會3次、委員提交脫貧攻堅提案和建議47條,為州委、州政府提供了工作參考。格爾木市政協由主席帶隊,深入鄉鎮進行專題調研,從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水利、電力、交通等八個方面詳細了解格爾木精準扶貧工作基本情況,形成調研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參考。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政協先后兩年組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2015年組成6個調研組,深入全縣19個鄉鎮的73個貧困村、17個非貧困村、1000余戶農戶,走村入戶、問卷調查,摸清了大通縣貧困村的總體情況,為推進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2017年,按照縣委的安排,縣政協再次組織委員分成4個調研組,著重就2016年以來大通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研。
通過深入扶貧一線調研,委員們了解到:省委省政府通過全方位構建脫貧攻堅政策體系和責任體系、投入體系和考核監督體系,壓實責任,綜合施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4.6%下降到2017年底的8.1%,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1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低保兜底,貧困地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9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標總體實現。
建言脫貧攻堅:
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在我省各級政協組織圍繞脫貧攻堅深入調研和協商議政中,廣大政協委員接受了自我教育、得到了自我提高,更增強了履職盡責的責任感。委員們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發展壯大產業、補齊脫貧短板、凝聚攻堅合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益建議。
針對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的突出問題,委員們建議:要堅持扶貧不養懶人的工作導向,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將正向激勵與反向約束相結合,改進幫扶方式,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現象。大力宣傳青海省關于摘帽縣、退出村、脫貧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扶貧政策不變、力度不減的政策措施,消除貧困地區和脫貧群眾的后顧之憂。要分析群眾內生動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分類引導群眾轉變觀念,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如何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不斷提升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委員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全省已脫貧的貧困人口中80%以上通過開發式扶貧走上致富路,同時青海也是全國光伏項目貧困村全覆蓋的唯一省份。委員們建議,鞏固現有成果,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按照“縣有優勢主導產業、有扶貧產業園區,村有集體經濟、有光伏電站、有致富帶頭人,戶有穩定增收項目”的標準,大力推進產業扶貧。要把教育扶貧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進一步落實好貧困家庭學生15年免費教育政策,加大對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力度。
2016年以來,青海對標“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總體要求,對38個縣的5.2萬戶20萬農牧民實施了易地搬遷。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搬遷安置4.8萬戶18.3萬人,其余的困難農牧民群眾今年年底前可以全部入住新居。
搬遷后,每一戶群眾是否能夠“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省政協黨組決定在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選擇圍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監督性視察。6月6日至7日,由多杰熱旦主席和6位副主席組成的視察組赴西寧市湟中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易地扶貧搬遷項目視察。這是本屆省政協為了強化民主監督職能而建立主席集體視察制度后,開展的首次民主監督性視察。
每到一處,主席們仔細察看基礎設施情況,零距離傾聽群眾聲音。視察組認為,全省上下高度重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項目建設進展良好,搬遷群眾生活得到穩定保障,后續產業發展和就業工作不斷加強。就視察中了解到的問題, 視察組建議:要高度重視許多貧困地區位于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特殊實際,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為生態環境減負、助搬遷群眾致富。要全面落實人口梯度轉移、土地流轉經營、產業集約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思路,切實把后續產業培育、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作為搬遷的先決條件,從根本上實現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
我省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關鍵時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6月20日至21日,省政協十二屆三次常委會議舉行,圍繞青海六盤山片區脫貧攻堅協商議政。這是十二屆省政協第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委員們建議,要準確把握扶貧格局變化,突出深度貧困鄉鎮和特殊困難群體,抓重點補弱項,集中優勢兵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發展機遇,解決好貧困地區水、電、路等建設滯后問題,加大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力度,改變因病致貧突出現象,努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面落實好社會保障政策,改善貧困地區的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要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和脫貧扶持激勵機制,更加注重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扶貧的有效銜接,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抓好聯點幫扶:
讓困難群眾
感到政協就在身邊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沒有退路的攻堅戰。我省成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39名省級干部聯點到縣,領導干部下鄉調研突出扶貧內容,五級書記抓扶貧,建立了責任到人、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扶貧責任體系,形成了壓茬推進、狠抓落實的強勁態勢。全省各級政協組織嚴格按照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要求,把聯點幫扶責任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中,確保將聯點幫扶各項措施真正落到實處。
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是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的聯點縣。5月31日至6月1日,他深入尕讓鄉阿言麥村、河西鎮下馬家村、河東鄉周家村及貴德縣紫光凝農牧科技專業合作社電商服務中心、常牧鎮曲丹峪易地搬遷項目、青海瑰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貧產業園、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安置小區項目,詳細了解脫貧攻堅進展情況,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實地走訪貧困戶,調研督導該縣脫貧攻堅工作。省政協各位副主席也分別深入聯點縣問題多、困難大的地區調研督導扶貧工作,推動問題解決。
海東市平安區洪水泉鄉、石灰窯回族鄉地處淺山,干旱缺水,農作物產量低,這里的3個村是省政協的聯點扶貧村,省政協先后選派16名年富力強的優秀干部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
省政協領導高度重視,強調扎實開展聯點扶貧,既是扶貧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省政協領導多次前往聯點村,走訪慰問貧困戶,掌握駐村干部工作進展,指導精準扶貧工作。2月12日,距離新一屆省政協換屆后僅僅半個月,省政協主席多杰熱旦、副主席王曉勇就來到洪水泉鄉,看望慰問省政協派駐扶貧工作隊員及困難群眾,勉勵大家精準實施好每一個扶貧項目,鞏固發展好脫貧成果,讓群眾都過上好日子。此后,省政協黨組會議專題聽取了聯點扶貧工作匯報,副主席王曉勇又再次赴聯點村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召開省政協機關扶貧工作會議,協調解決幫扶工作和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
兩年多來,省政協真情幫扶3個聯點村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家庭牧場投資280萬元,改善基礎設施投資680余萬元,為貧困群眾送去慰問金4萬余元,發放了價值2萬元的藥品和3.2萬元的殘障人輔助工具,給幫扶戶帶去各類生產生活物資折合人民幣4.7萬元。目前,3個村已完成脫貧任務。2016、2017年度省政協機關連續被省上評為省級定點扶貧先進單位,被海東市評為優秀定點幫扶單位。
海東市政協聯點幫扶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峰鎮白多峨村。白多峨村位于腦山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22人,貧困發生率22.5%,是全省重點貧困村之一。2016年以來,海東市政協協助村“兩委”確定了“一村一特多品”的思路,連片發展當歸種植、畜牧養殖、鄉村旅游等高效特色產業。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全村當歸種植面積達74.93公頃,種植區域覆蓋7個村民小組,增強了白多峨村自我造血功能。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協在聯點幫扶天峻縣舟群鄉崗東村的工作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崗東村解決通信、道路、畜棚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目前,崗東村17.53公里沙石標化道路已竣工,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正在實施,村級公共文化、衛生功能服務設施項目已經落實,3戶貧困戶易地搬遷項目已經完成入住,11戶危房改造項目已建成。
平均海拔4500米的玉樹市哈秀鄉甘寧村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政協的聯點幫扶村。甘寧村是純牧業村,全村354戶1231人,精準識別扶貧戶145戶516人。在全面幫扶甘寧村、助力群眾脫貧致富的路上,玉樹州政協指導和幫助村“兩委”開展好精準脫貧、村級換屆等重點工作,積極宣傳扶貧政策措施。幫助甘寧村爭取扶持資金成立了三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購畜631頭,發展集體產業。爭取投資48萬元為甘寧村修建了超市,給該村又增一份村集體資產。
全省各級政協認真種好聯點幫扶“責任田”,不僅在幫助基層抓好班子建設、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發展難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還搭建起了一座座連接黨組織和貧困地區的“連心橋”,讓困難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感受到人民政協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