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新政”之后,國內光伏市場熱度驟降,不少企業紛紛將重心再次瞄準海外市場。
近日,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531新政’之后,整天待在辦公室。反觀隔壁負責海外市場的辦公室,一改往日悠閑,忙得不可開交。
”多位受訪的企業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531新政”之后,公司海外業務成倍增長。其中,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集成”,002506.SZ)總裁羅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協鑫集成海外業務增長占比已從去年的20%左右增長到近75%。
看中“一帶一路”
近幾年,國內光伏市場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風頭正勁,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一度受到“冷落”。
不過,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為“531新政”),明確光伏嚴控建設規模、補貼進一步退坡,這讓原本發展迅猛的國內光伏市場踩上了“急剎車”。
除此之外,8月3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歐洲的裝機需求在經歷了短暫低迷之后也開始復蘇。
在此背景下,光伏海外市場逐漸熱鬧起來,開拓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為數不多的選擇。
聯盛新能源集團CEO郝鵬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531新政”的落地,國內的光伏企業只好出去了。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的單晶龍頭企業,該公司的戰略與海外市場高級總監夏愛民對這一市場變化深有體會。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印象中隆基2017年市場分布中,國內占比達90%,海外僅占接近10%左右。但進入2018年上半年,海外市場呈現成倍增長趨勢,諸如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快速增長,拉美、中東、亞太等新興市場也急劇增長。
誠然,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后“531新政”時代新的角力點,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可見一斑。
2018年1~9月,光伏(含硅片、電池、組件)的出口總額1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其中,上半年的電池片和組件出口額為66.2億美元,同比增加24.7%;而組件出口量則為34GW,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的出口量。
不僅如此,羅鑫預測,明年海外市場會有40%?50%增長,規模可達到80?90GW。2019年將是海外市場爆發的一年,預計將有36~40個國家將進入GW級裝機規模。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劉雨菁向本報記者分析道,總體來說,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南美洲地區的市場會多一些,隨后中東、地中海等區域也會逐漸發展起來,但是,東南亞相對是比較慢的。
對此,羅鑫表示,未來光伏的海外市場會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因為 “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光照條件相對要好。而且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煤電、水電或者核電的投資較為困難。同時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基本上沒有擁有相對完善的高壓、超高壓輸變電設施。所以分布式能源或者移動能源將在這些國家成為主流,而光伏作為分布式能源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警惕歷史重演
雖然隨著國內市場的萎縮,海外市場正在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的“救命稻草”,但回顧過去,過分依賴海外市場而造成的后果讓人仍心有余悸。
曾幾何時,國內光伏產品近90%以上出口海外,施正榮、彭小峰等人聲名鵲起,一時風光無限。
正因如此,為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歐美先后多次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等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光伏產品以歐美為主的市場呈現斷崖式的下跌,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到很大的沖擊,致使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明星企業應聲倒下。
對此,曾在無錫尚德共事過的夏愛民和羅鑫作為“過來人”感受頗深。
夏愛民表示,原來中國光伏70%以上的市場集中在歐美地區,對中國的光伏企業實施“雙反”之后,歐美產業界借助政府之手對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實現“封堵”,市場徹底淪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沖在前線的,往往是首個倒下的。正因如此,無錫尚德作為沖在前線的老大哥就倒下了。但是無錫尚德的倒下也敲響了警鐘。
夏愛民感嘆道:“坦率來講,如果沒有無錫尚德的倒下,能不能這么快出臺相關救濟政策,我們無法預料。但是無錫尚德的倒下,客觀上讓中國政府下決心來挽救光伏產業,否則,倒下的將會是幾十上百個尚德。
”不過,對于此次倚重海外市場,夏愛民分析道,此次是對落后產能的肅清,是行業的升級換代。與之前不同,因為市場一次性停滯,企業只能餓死了。例如,那邊有肉,但對不起,肉吊在空中根本不讓你吃。
羅鑫也表示,近幾年,光伏通過自身和政策的調整,與之前相比,貸款的規模沒有那么大,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較好,現在一線企業都比較健康。
對此,劉雨菁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海外市場現正呈現去中心化的趨勢。2012年,海外市場可能只有幾個國家,但現在海外市場其實是很多市場。所以她認為歷史重演的可能性較低。
據悉,組件出口市場的集中度確實在持續降低,新興市場(南美、中東、北非)為主的遍地開花局面繼續發展,歐洲部分地區及澳大利亞同樣保持增長。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正在減弱。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組件對美國出口僅為2533萬美元,同比下降89.8%,出口量僅為89MW。
理性看待海外市場
雖然海外市場這塊“肥肉”極具誘惑力,但饑渴難耐的中國光伏企業仍需理性對待。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廣彬表示,中國的光伏企業看似強大,但事實上,在“走出去”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內部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決策效率很慢;外部信息不對稱,使得對目標國家基本情況了解得不深不透。
對此,夏愛民向記者舉了其在印度商談的例子。他表示,如果套用中國的情況去看海外,國內覺得很多事情都很容易搞定。但是,到了印度,不要想當然認為這里的情況跟中國一樣。從法律的角度講,印度繼承了英國的法律體系,但是印度又有一些當地獨特的文化。當做項目執行時,當地的人文法律等因素都需要考慮。
不過,夏愛民強調,更為重要的是,要分析印度的產業鏈,當地并不具備大規模光伏制造的產業鏈基礎,企業將面臨從零開始。而以一家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搭建全產業鏈是比較有難度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這樣就會導致項目遲緩。另外就是印度相關政策的反復無常,很難讓企業戰略性地下決心在印度市場大展身手。
除對目的地了解不夠深入外,在國外,企業并沒有形成往下游走的規模。郝鵬表示,國內上游光伏企業其實在“走出去”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全球光伏組件產品,絕大多數都是由國內企業提供,但是下游涉及到電站投資方面,市場占據份額比較低。夏愛民表示,電站投資開發是一個工程項目,跟房地產開發一樣,從選地、買地到開發建設,再到把房子賣出去,需要較長的周期。但是組件可以依托于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個市場有三五個渠道商,全球十幾個大的市場上面便會有幾十家的合作伙伴。
所以國內的企業往往選擇將組件出售給國企、央企等一些有“走出去”實力的中國伙伴企業和海外合作伙伴。夏愛民認為,國企、央企做開發商持有電站,那么國內的民營企業就充當“農民工”的角色,給他搬磚頭(組件),提供最好的磚頭,形成良性互動的過程,共贏發展。
近日,一位光伏企業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531新政’之后,整天待在辦公室。反觀隔壁負責海外市場的辦公室,一改往日悠閑,忙得不可開交。
”多位受訪的企業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531新政”之后,公司海外業務成倍增長。其中,協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集成”,002506.SZ)總裁羅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協鑫集成海外業務增長占比已從去年的20%左右增長到近75%。
看中“一帶一路”
近幾年,國內光伏市場在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下,風頭正勁,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相比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一度受到“冷落”。
不過,今年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因落款日期為5月31日,業內稱為“531新政”),明確光伏嚴控建設規模、補貼進一步退坡,這讓原本發展迅猛的國內光伏市場踩上了“急剎車”。
除此之外,8月31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措施將于9月3日到期后終止,歐洲的裝機需求在經歷了短暫低迷之后也開始復蘇。
在此背景下,光伏海外市場逐漸熱鬧起來,開拓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為數不多的選擇。
聯盛新能源集團CEO郝鵬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531新政”的落地,國內的光伏企業只好出去了。隆基樂葉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的單晶龍頭企業,該公司的戰略與海外市場高級總監夏愛民對這一市場變化深有體會。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印象中隆基2017年市場分布中,國內占比達90%,海外僅占接近10%左右。但進入2018年上半年,海外市場呈現成倍增長趨勢,諸如美國、日本等成熟市場快速增長,拉美、中東、亞太等新興市場也急劇增長。
誠然,海外市場正成為光伏企業后“531新政”時代新的角力點,從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可見一斑。
2018年1~9月,光伏(含硅片、電池、組件)的出口總額121.3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其中,上半年的電池片和組件出口額為66.2億美元,同比增加24.7%;而組件出口量則為34GW,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的出口量。
不僅如此,羅鑫預測,明年海外市場會有40%?50%增長,規模可達到80?90GW。2019年將是海外市場爆發的一年,預計將有36~40個國家將進入GW級裝機規模。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劉雨菁向本報記者分析道,總體來說,未來兩三年的時間南美洲地區的市場會多一些,隨后中東、地中海等區域也會逐漸發展起來,但是,東南亞相對是比較慢的。
對此,羅鑫表示,未來光伏的海外市場會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因為 “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光照條件相對要好。而且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煤電、水電或者核電的投資較為困難。同時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基本上沒有擁有相對完善的高壓、超高壓輸變電設施。所以分布式能源或者移動能源將在這些國家成為主流,而光伏作為分布式能源重要的組成部分,將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警惕歷史重演
雖然隨著國內市場的萎縮,海外市場正在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的“救命稻草”,但回顧過去,過分依賴海外市場而造成的后果讓人仍心有余悸。
曾幾何時,國內光伏產品近90%以上出口海外,施正榮、彭小峰等人聲名鵲起,一時風光無限。
正因如此,為保護本國產業的發展,歐美先后多次對我國光伏產品實施雙反調查等貿易救濟措施。中國光伏產品以歐美為主的市場呈現斷崖式的下跌,我國的光伏產業受到很大的沖擊,致使無錫尚德、江西賽維等明星企業應聲倒下。
對此,曾在無錫尚德共事過的夏愛民和羅鑫作為“過來人”感受頗深。
夏愛民表示,原來中國光伏70%以上的市場集中在歐美地區,對中國的光伏企業實施“雙反”之后,歐美產業界借助政府之手對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實現“封堵”,市場徹底淪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個沖在前線的,往往是首個倒下的。正因如此,無錫尚德作為沖在前線的老大哥就倒下了。但是無錫尚德的倒下也敲響了警鐘。
夏愛民感嘆道:“坦率來講,如果沒有無錫尚德的倒下,能不能這么快出臺相關救濟政策,我們無法預料。但是無錫尚德的倒下,客觀上讓中國政府下決心來挽救光伏產業,否則,倒下的將會是幾十上百個尚德。
”不過,對于此次倚重海外市場,夏愛民分析道,此次是對落后產能的肅清,是行業的升級換代。與之前不同,因為市場一次性停滯,企業只能餓死了。例如,那邊有肉,但對不起,肉吊在空中根本不讓你吃。
羅鑫也表示,近幾年,光伏通過自身和政策的調整,與之前相比,貸款的規模沒有那么大,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較好,現在一線企業都比較健康。
對此,劉雨菁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海外市場現正呈現去中心化的趨勢。2012年,海外市場可能只有幾個國家,但現在海外市場其實是很多市場。所以她認為歷史重演的可能性較低。
據悉,組件出口市場的集中度確實在持續降低,新興市場(南美、中東、北非)為主的遍地開花局面繼續發展,歐洲部分地區及澳大利亞同樣保持增長。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正在減弱。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組件對美國出口僅為2533萬美元,同比下降89.8%,出口量僅為89MW。
理性看待海外市場
雖然海外市場這塊“肥肉”極具誘惑力,但饑渴難耐的中國光伏企業仍需理性對待。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孫廣彬表示,中國的光伏企業看似強大,但事實上,在“走出去”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就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內部信息的不對稱,導致決策效率很慢;外部信息不對稱,使得對目標國家基本情況了解得不深不透。
對此,夏愛民向記者舉了其在印度商談的例子。他表示,如果套用中國的情況去看海外,國內覺得很多事情都很容易搞定。但是,到了印度,不要想當然認為這里的情況跟中國一樣。從法律的角度講,印度繼承了英國的法律體系,但是印度又有一些當地獨特的文化。當做項目執行時,當地的人文法律等因素都需要考慮。
不過,夏愛民強調,更為重要的是,要分析印度的產業鏈,當地并不具備大規模光伏制造的產業鏈基礎,企業將面臨從零開始。而以一家公司的一己之力去搭建全產業鏈是比較有難度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這樣就會導致項目遲緩。另外就是印度相關政策的反復無常,很難讓企業戰略性地下決心在印度市場大展身手。
除對目的地了解不夠深入外,在國外,企業并沒有形成往下游走的規模。郝鵬表示,國內上游光伏企業其實在“走出去”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全球光伏組件產品,絕大多數都是由國內企業提供,但是下游涉及到電站投資方面,市場占據份額比較低。夏愛民表示,電站投資開發是一個工程項目,跟房地產開發一樣,從選地、買地到開發建設,再到把房子賣出去,需要較長的周期。但是組件可以依托于一個國家,如果有一個市場有三五個渠道商,全球十幾個大的市場上面便會有幾十家的合作伙伴。
所以國內的企業往往選擇將組件出售給國企、央企等一些有“走出去”實力的中國伙伴企業和海外合作伙伴。夏愛民認為,國企、央企做開發商持有電站,那么國內的民營企業就充當“農民工”的角色,給他搬磚頭(組件),提供最好的磚頭,形成良性互動的過程,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