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德國萊茵TÜV集團(以下簡稱“TÜV萊茵”)主辦的2019“質勝中國”光伏盛典暨“質勝中國”優勝獎頒獎典禮期間,TÜV萊茵聯手普華永道中國發布了《2019中國光伏電站資產交易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
此次《白皮書》以詳實的數據和眾多真實案例全面解讀了中國光伏市場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中國光伏電站資產交易過往總結、日本光伏市場從增量市場到存量交易市場的轉變及對中國市場的啟示和引領、國內光伏電站資產交易中常見的技術風險和財務風險、成功光伏電站交易指南及案例分析等諸多被普遍關注的熱點,幫助光伏產業鏈內的企業了解光伏電站資產交易現狀及趨勢,為未來日益興起的中國光伏電站資產交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2018年“531”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歷經劇烈調整和轉型。 “531”新政叫停普通地面式光伏電站的新增投資,中央政府開始加大控制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力度,直接導致下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下滑。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電站1740.1萬千瓦,同比減少37.2%;而分布式光伏1714.3萬千瓦,同比增長12%。受此影響,主流分析機構不約而同地下調2019及2020年的新增裝機預期,認為新增光伏規模將減少至40GW左右。與此同時,補貼退坡進度加快。到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推廣無補貼光伏項目,投機性開發商進入光伏裝機市場的門檻被大幅提高,存量的優質電站資產瞬間升值,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融資產品。數據顯示,531后中國電站資產交易規模實現“井噴”,2018年下半年交易量(1295MW)遠超2015年來所有電站交易的總和(413MW),交易金額也從2015年7.86億人民幣狂飆至89.27億人民幣,可以說中國光伏市場終于開始從增量市場轉向交易市場。
在《白皮書》中,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提醒投資者,在中國整體宏觀經濟放緩、光伏政策緊縮的大環境下,中國光伏市場未來新增裝機將呈現新的趨勢和特點:整體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趨降;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集中式電站裝機,成為新增裝機的主力;光伏補貼退坡加速,中國光伏產業正式進入無補貼時代。而電站交易也將日益活躍和成熟,取代裝機容量成為新的關注點:從增量市場向交易市場發展,行業集中度和整合會進一步提升;電站交易將呈現多樣化發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各自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光伏項目的融資方式逐漸成熟。《白皮書》指出,在未來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全面放緩的情況下,行業內大中型企業將更多依賴收(并)購的方式獲得裝機容量的提升,而行業內小型企業受國家補貼兌付延后以及經營風險影響,現金流壓力較大,未來大概率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實現退出。
作為各自領域的龍頭,自此《白皮書》的發布也意味著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日后在電站交易環節的深入合作。談及日后的合作,普華永道中國能源、基礎設施、礦業并購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好的合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在整個電站交易環節中,無論 TÜV萊茵還是普華永道中國都是積極參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TÜV萊茵以技術為出發點,提供專業的檢測、認證、標準等服務;普華永道中國則以財務為關注點,提供各類財務、投資、稅務、咨詢、法律等方面的建議,雙方優勢互補,共同在電站交易、投資、并購及運營上著力,推動電站資產交易擴大和深入。
而針對記者對于“電站資產證券化的進展緩慢“的提問,TÜ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服務商務經理安超把原因歸結到電站質量良莠不齊及標準缺乏上,“不同電站之間的質量差異很大”,站在海量電站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安超認為“集中式電站由于體量大,一般有整體的質量管控,因此在總體上質量相對好于分布式電站“,而在扶貧和戶用領域,則由于參與方多,環節復雜,缺乏統一的判別標準,因此質量很難得到統一的保障。普華永道中國企業并購服務主管合伙人李明則把問題更多地歸結到體量上。他認為只有體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吸引金融機構的關注,同時李明也對安超的觀點表示贊同,他強調“資產證券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化,有統一的標準才能去判斷,然而當個體化差異還是很大的時候就很難衡量和判定,這時候包括政策執行,地域……各種可能都會是電站資產證券化進展緩慢的原因“。
發布會上,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都對中國光伏電站交易市場的未來保持樂觀,他們表示電站的質量會越來越向國外標準看齊,專業的團隊運作也會越來越多,而投資者也會更加專業,如果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能得到保證,電站資產交易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爆發式增長。TÜ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服務副總裁鄒馳騁高度評價了此次與普華永道中國在《白皮書》上的合作,他還表示,“在光伏電站資產交易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技術盡職調查,識別和分析電站生命周期每個階段和層面的各種潛在技術風險,評估這些風險對光伏電站質量,性能和安全方面的影響以及對電站交易的影響,都至關重要。”
此次《白皮書》以詳實的數據和眾多真實案例全面解讀了中國光伏市場發展歷程及未來趨勢、中國光伏電站資產交易過往總結、日本光伏市場從增量市場到存量交易市場的轉變及對中國市場的啟示和引領、國內光伏電站資產交易中常見的技術風險和財務風險、成功光伏電站交易指南及案例分析等諸多被普遍關注的熱點,幫助光伏產業鏈內的企業了解光伏電站資產交易現狀及趨勢,為未來日益興起的中國光伏電站資產交易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2018年“531”之后,中國光伏產業歷經劇烈調整和轉型。 “531”新政叫停普通地面式光伏電站的新增投資,中央政府開始加大控制分布式光伏規模,降低補貼力度,直接導致下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容量下滑。根據中國國家能源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3454.4萬千瓦,同比下降19.7%,其中,光伏電站1740.1萬千瓦,同比減少37.2%;而分布式光伏1714.3萬千瓦,同比增長12%。受此影響,主流分析機構不約而同地下調2019及2020年的新增裝機預期,認為新增光伏規模將減少至40GW左右。與此同時,補貼退坡進度加快。到2019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推廣無補貼光伏項目,投機性開發商進入光伏裝機市場的門檻被大幅提高,存量的優質電站資產瞬間升值,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融資產品。數據顯示,531后中國電站資產交易規模實現“井噴”,2018年下半年交易量(1295MW)遠超2015年來所有電站交易的總和(413MW),交易金額也從2015年7.86億人民幣狂飆至89.27億人民幣,可以說中國光伏市場終于開始從增量市場轉向交易市場。
在《白皮書》中,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提醒投資者,在中國整體宏觀經濟放緩、光伏政策緊縮的大環境下,中國光伏市場未來新增裝機將呈現新的趨勢和特點:整體光伏新增裝機規模趨降;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將超過集中式電站裝機,成為新增裝機的主力;光伏補貼退坡加速,中國光伏產業正式進入無補貼時代。而電站交易也將日益活躍和成熟,取代裝機容量成為新的關注點:從增量市場向交易市場發展,行業集中度和整合會進一步提升;電站交易將呈現多樣化發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各自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光伏項目的融資方式逐漸成熟。《白皮書》指出,在未來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全面放緩的情況下,行業內大中型企業將更多依賴收(并)購的方式獲得裝機容量的提升,而行業內小型企業受國家補貼兌付延后以及經營風險影響,現金流壓力較大,未來大概率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實現退出。
作為各自領域的龍頭,自此《白皮書》的發布也意味著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日后在電站交易環節的深入合作。談及日后的合作,普華永道中國能源、基礎設施、礦業并購交易主管合伙人翟黎明表示“好的合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在整個電站交易環節中,無論 TÜV萊茵還是普華永道中國都是積極參與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TÜV萊茵以技術為出發點,提供專業的檢測、認證、標準等服務;普華永道中國則以財務為關注點,提供各類財務、投資、稅務、咨詢、法律等方面的建議,雙方優勢互補,共同在電站交易、投資、并購及運營上著力,推動電站資產交易擴大和深入。
而針對記者對于“電站資產證券化的進展緩慢“的提問,TÜ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服務商務經理安超把原因歸結到電站質量良莠不齊及標準缺乏上,“不同電站之間的質量差異很大”,站在海量電站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安超認為“集中式電站由于體量大,一般有整體的質量管控,因此在總體上質量相對好于分布式電站“,而在扶貧和戶用領域,則由于參與方多,環節復雜,缺乏統一的判別標準,因此質量很難得到統一的保障。普華永道中國企業并購服務主管合伙人李明則把問題更多地歸結到體量上。他認為只有體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吸引金融機構的關注,同時李明也對安超的觀點表示贊同,他強調“資產證券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化,有統一的標準才能去判斷,然而當個體化差異還是很大的時候就很難衡量和判定,這時候包括政策執行,地域……各種可能都會是電站資產證券化進展緩慢的原因“。
發布會上,TÜV萊茵和普華永道中國都對中國光伏電站交易市場的未來保持樂觀,他們表示電站的質量會越來越向國外標準看齊,專業的團隊運作也會越來越多,而投資者也會更加專業,如果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能得到保證,電站資產交易將在不久的將來出現爆發式增長。TÜV萊茵大中華區太陽能服務副總裁鄒馳騁高度評價了此次與普華永道中國在《白皮書》上的合作,他還表示,“在光伏電站資產交易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技術盡職調查,識別和分析電站生命周期每個階段和層面的各種潛在技術風險,評估這些風險對光伏電站質量,性能和安全方面的影響以及對電站交易的影響,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