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國家能源局正式下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今年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額度為15億元,其中5億用于戶用光伏,10億用于競價項目補貼,競價項目申請時間延后至6月15日,準備周期較去年多出2個月。
大體而言,有關政策對行業支持力度與預期相仿,但因為疫情額緣故,建設時間窗口更寬松。
前有政策靴子落地,爾后光伏行業便真要開干了。盡管有疫情的不利影響,但今年的光伏行業前景仍較明朗。
從股價來看,市場對光伏概念板塊亦較樂觀。板塊指數農歷新年開始30個交易日中,20日錄得陽線。期間累計漲幅為6.88%。上周五,光伏概念板塊指數小幅下跌0.07%,但仍有智慧能源、特變電工、智光電氣等九只個股錄得漲停。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正常開工,但由于今年準備周期更長,因此較去年因此手續不足導致部分項目延期,至今年年底國內競價項目并網裝機量可達到40-45GW,超越去年。
2020行業迎"終極搶裝之年"
今年為國內最后一批新增光伏項目補貼之年,行業或將在最后一年迎來終極搶裝。另一方面,去年第三季末開始放量的裝機潮部分項目將順延至今年上半年,加碼今年的行業需求。
根據《通知》安排,今年的競價結果或將在6月底前發布,7至8月招標,9至12月進入新項目建設周期。今年光伏項目總補貼為15億元(競價10億元、 戶用5億元),對應裝機規模約為 23GW。
而上半年的光伏裝機項目仍主要為去年的存量項目(約 15GW),且由于受第一季疫情影響,行業并網節點將順延至第二季。
基于以上兩點,在補貼最后一年,光伏行業競價裝機量有望迎來補貼"最后的狂歡"。
對比外國經驗,德國自2010年開始用電側平價,12年開始發電側平價,光伏滲透率自1.85%快速提高至4.19%。而當前中國光伏滲透率為3%,在今年補貼結束開始平價后,滲透率仍有較高的提升空間。
根據國家電網的統計,2018年中國光伏電站平均度電成本0.377元/kWh,低于風電、光熱發電。預計在平價趨勢下,今年將會下降到0.26-0.30元/kWh,2025年為0.23-0.26,2030年則下降至0.20-0.23元/KWh。
當前全行業中,煤電發電的成本最低,全國各省區火電上網標桿電價介乎0.25至0.45元/KWh之間,平價之后光伏發電將在電力行業中有更大的價格優勢,從而促進滲透率進一步增加。
從全球光伏行業來看,光伏項目總成本下降為總體趨勢。2010至2018 年,因光伏組件與電站BOS等成本下降,大型太陽能光伏項目平均安裝成本下降66%至84%;全球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光伏項目則下降62%。項目成本下降亦刺激裝機需求迅速攀升。2017年全球 GW 級以上國家/地區有9個,2018年增至11個,而預計今年將將進一步增加至16個。
國產光伏設備由于在性價比上享有優勢,正受到更多海外國家/地區親睞。當前海外行業需求全球性快速上升對國內企業業績亦將構成利好。
平價趨勢下的行業受益標的
光伏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環節主要包括硅礦石和高純度硅料的開采、提煉和生產為代表的原材料生產行業,對應硅礦石開采與冶金硅提純、多晶硅提純、單晶/多晶硅片加工與切割等環節。
中游為行業技術核心環節,包括單晶/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生產與組裝等環節;下游則為成品的最終應用。
中游環節方面,2018年全球前十大企業多晶硅總產能為45.7萬噸,同比增長20.2%,占比達行業總產能71.2%。其中,中國企業占7席位。根據硅業協會統計數據,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多晶硅累計產量為24.39萬噸,進口量為10.99萬噸,進口量占總需求量比重由2018年的38.4%下降至35.2%。
在多晶硅自給率持續提升的邏輯下,目前國內多晶硅市場仍有35%的國產替代空間。
國內主要多晶硅生產商中,2017年以來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東方希望、新特和大全等企業相繼公布了擴產計劃,該部分新增產能將令單位成本持續下降,有關公司可享受超額收受益。
其中,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和大全新能源均為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有通威股份。
在發展趨勢上,由于薄硅片有利于降低硅耗和電池成本,硅片有向薄片化/大尺寸發展趨向。另外,隨著高效電池逐漸主導市場,單晶硅市場份額亦逐步增大。全年其市占率預計將首次超過50%。
單晶硅行業以隆基股份為首的龍頭企業自2018年開始加快擴產,去年擴產逾 30GW,今年在產能釋放情況下,行業供需偏緊的情況將會改變,單晶硅片價格全年可能會出現下降,行業開始洗牌,具有成本優勢的龍頭公司可維持盈利。
就去年前三季產能而言,當前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及晶科能源。前兩者為A股上市公司,晶科能源在美股上市。
電池片及組件方面,PERC電池是當前產能最大的高效電池,2018 年市場份額約33.5%左右,預計明年PERC電池市場占比將反超BSF電池,成為市場占比最高的電池種類。
去年下半年開始PERC電池片產能開始集中釋放,供需關系扭轉導致電池片價格逐步走弱。今年電池片廠商盈利能力或將出現分化,行業龍頭可繼續保持盈利。產能而言,PERC電池片行業龍頭包括通威、晶科、隆基及愛旭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為"光伏行業發展的第五次技術革命"的HJT電池(異質結電池)目前全球已有產能約為3GW,今年預期會有4-7GW新增產能(今年可能HJT產業化元年),部分龍頭企業的HJT項目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投運。未來HJT領域可能會成為光伏領域下一個投資的風口。
目前有規劃HJT項目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通威、東方日升及愛康科技。
逆變器方面,按2018年數據統計,全球行業銷量最高的企業為華為及陽光電源,國內廠商銷量排在是之后為科士達及上能電氣。以上企業中,陽光電源及科士達為A股上市公司。
以上光伏產業鏈的A股八家上市公司有五家已公布去年業績預告,除愛康科技預期出現首虧外,其余均預告盈喜。去年股價對應漲幅方面,同樣除愛康科技外,其余均錄得雙位數增幅,且今年年內至今仍繼續錄得增長。
目前就市盈率而言,除愛康科技、中環股份及科士達外,其余個股動態市盈率均低于25X。在今年補貼最后一年搶裝即將來臨、國外光伏裝機量持續提升及平價倒逼成本下降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光伏行業個股或有望延續去年的邏輯,業績與股價再同步實現一定程度增長。
大體而言,有關政策對行業支持力度與預期相仿,但因為疫情額緣故,建設時間窗口更寬松。
前有政策靴子落地,爾后光伏行業便真要開干了。盡管有疫情的不利影響,但今年的光伏行業前景仍較明朗。
從股價來看,市場對光伏概念板塊亦較樂觀。板塊指數農歷新年開始30個交易日中,20日錄得陽線。期間累計漲幅為6.88%。上周五,光伏概念板塊指數小幅下跌0.07%,但仍有智慧能源、特變電工、智光電氣等九只個股錄得漲停。
今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行業正常開工,但由于今年準備周期更長,因此較去年因此手續不足導致部分項目延期,至今年年底國內競價項目并網裝機量可達到40-45GW,超越去年。
2020行業迎"終極搶裝之年"
今年為國內最后一批新增光伏項目補貼之年,行業或將在最后一年迎來終極搶裝。另一方面,去年第三季末開始放量的裝機潮部分項目將順延至今年上半年,加碼今年的行業需求。
根據《通知》安排,今年的競價結果或將在6月底前發布,7至8月招標,9至12月進入新項目建設周期。今年光伏項目總補貼為15億元(競價10億元、 戶用5億元),對應裝機規模約為 23GW。
而上半年的光伏裝機項目仍主要為去年的存量項目(約 15GW),且由于受第一季疫情影響,行業并網節點將順延至第二季。
基于以上兩點,在補貼最后一年,光伏行業競價裝機量有望迎來補貼"最后的狂歡"。
對比外國經驗,德國自2010年開始用電側平價,12年開始發電側平價,光伏滲透率自1.85%快速提高至4.19%。而當前中國光伏滲透率為3%,在今年補貼結束開始平價后,滲透率仍有較高的提升空間。
根據國家電網的統計,2018年中國光伏電站平均度電成本0.377元/kWh,低于風電、光熱發電。預計在平價趨勢下,今年將會下降到0.26-0.30元/kWh,2025年為0.23-0.26,2030年則下降至0.20-0.23元/KWh。
當前全行業中,煤電發電的成本最低,全國各省區火電上網標桿電價介乎0.25至0.45元/KWh之間,平價之后光伏發電將在電力行業中有更大的價格優勢,從而促進滲透率進一步增加。
從全球光伏行業來看,光伏項目總成本下降為總體趨勢。2010至2018 年,因光伏組件與電站BOS等成本下降,大型太陽能光伏項目平均安裝成本下降66%至84%;全球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光伏項目則下降62%。項目成本下降亦刺激裝機需求迅速攀升。2017年全球 GW 級以上國家/地區有9個,2018年增至11個,而預計今年將將進一步增加至16個。
國產光伏設備由于在性價比上享有優勢,正受到更多海外國家/地區親睞。當前海外行業需求全球性快速上升對國內企業業績亦將構成利好。
平價趨勢下的行業受益標的
光伏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環節主要包括硅礦石和高純度硅料的開采、提煉和生產為代表的原材料生產行業,對應硅礦石開采與冶金硅提純、多晶硅提純、單晶/多晶硅片加工與切割等環節。
中游為行業技術核心環節,包括單晶/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生產與組裝等環節;下游則為成品的最終應用。
中游環節方面,2018年全球前十大企業多晶硅總產能為45.7萬噸,同比增長20.2%,占比達行業總產能71.2%。其中,中國企業占7席位。根據硅業協會統計數據,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多晶硅累計產量為24.39萬噸,進口量為10.99萬噸,進口量占總需求量比重由2018年的38.4%下降至35.2%。
在多晶硅自給率持續提升的邏輯下,目前國內多晶硅市場仍有35%的國產替代空間。
國內主要多晶硅生產商中,2017年以來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東方希望、新特和大全等企業相繼公布了擴產計劃,該部分新增產能將令單位成本持續下降,有關公司可享受超額收受益。
其中,通威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和大全新能源均為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有通威股份。
在發展趨勢上,由于薄硅片有利于降低硅耗和電池成本,硅片有向薄片化/大尺寸發展趨向。另外,隨著高效電池逐漸主導市場,單晶硅市場份額亦逐步增大。全年其市占率預計將首次超過50%。
單晶硅行業以隆基股份為首的龍頭企業自2018年開始加快擴產,去年擴產逾 30GW,今年在產能釋放情況下,行業供需偏緊的情況將會改變,單晶硅片價格全年可能會出現下降,行業開始洗牌,具有成本優勢的龍頭公司可維持盈利。
就去年前三季產能而言,當前行業的龍頭上市公司包括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及晶科能源。前兩者為A股上市公司,晶科能源在美股上市。
電池片及組件方面,PERC電池是當前產能最大的高效電池,2018 年市場份額約33.5%左右,預計明年PERC電池市場占比將反超BSF電池,成為市場占比最高的電池種類。
去年下半年開始PERC電池片產能開始集中釋放,供需關系扭轉導致電池片價格逐步走弱。今年電池片廠商盈利能力或將出現分化,行業龍頭可繼續保持盈利。產能而言,PERC電池片行業龍頭包括通威、晶科、隆基及愛旭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為"光伏行業發展的第五次技術革命"的HJT電池(異質結電池)目前全球已有產能約為3GW,今年預期會有4-7GW新增產能(今年可能HJT產業化元年),部分龍頭企業的HJT項目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投運。未來HJT領域可能會成為光伏領域下一個投資的風口。
目前有規劃HJT項目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通威、東方日升及愛康科技。
逆變器方面,按2018年數據統計,全球行業銷量最高的企業為華為及陽光電源,國內廠商銷量排在是之后為科士達及上能電氣。以上企業中,陽光電源及科士達為A股上市公司。
以上光伏產業鏈的A股八家上市公司有五家已公布去年業績預告,除愛康科技預期出現首虧外,其余均預告盈喜。去年股價對應漲幅方面,同樣除愛康科技外,其余均錄得雙位數增幅,且今年年內至今仍繼續錄得增長。
目前就市盈率而言,除愛康科技、中環股份及科士達外,其余個股動態市盈率均低于25X。在今年補貼最后一年搶裝即將來臨、國外光伏裝機量持續提升及平價倒逼成本下降的共同作用下,今年光伏行業個股或有望延續去年的邏輯,業績與股價再同步實現一定程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