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緣故,歐洲的電力需求大幅度下滑,與此同時,4月以來,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還進入了生產高峰,這就意味著,第一季度就開始出現于歐洲德國、法國等國的負電價現象還將不斷發生。
眾所周知,電力的儲存是極為困難的,可是,要關閉一家火電廠或者是核電廠,卻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以及花費相當的時間。因此,當遭遇供過于求的局面時,以零價格,甚至負價格提供電力,其實在經濟層面是完全說得通的。
事實上,這種倒貼錢請人用電的事情,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行業發生得更加頻繁,這些行業的運營成本堪稱已經最低化,只要陽光還在照耀大地,風還在吹,就可以發出電來。此外,那些享有補貼的電廠,也完全可能在負價格環境當中賺錢——只要補貼額度超過損失額度,他們實際上還是有利潤的。
歐洲負電價的“重災區”德國,是當地的一個電力生產和出口大戶,該國的電網當中,可更新能源占比已經非常高,而本國和鄰國的需求現在都很低迷,自己消費不完,鄰居也不需要,電力供求的嚴重失衡最終就造成了創紀錄的長期負電價。
4月間,疫情使得德國電力系統遭受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雖然需求因為經濟停擺而大幅縮減,但是供應卻因為日照和風力的充足而大幅竄升。
于是乎,電力批發價格一再深深跌入負數區間,意味著電廠實際上是在付錢給批發客戶,請后者使用自己的電力,因為和關閉電廠相比,還是這樣做比較劃算。專家指出,這正說明德國電力系統的彈性還是不足。
英國氣候智庫Ember的分析師瓊斯(Dave Jones)解釋道:“德國的電力需求縮減和其他一些國家相比,幅度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因此人們很自然就會覺得,德國電力行業受到的沖擊要小一些,但實際情況恰好相反。這是因為,史上第一次,周邊的國家也不需要德國的電力了,他們自己發的電完全能夠自給。”
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柯尼希(Hanns Koenig)則強調,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更新能源發電行業都必須變得更有機動性,以更好地應對未來若干年當中可更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的大趨勢。
“電價變成了負數,因為對于熱電廠而言,停止生產是不可能的,或者更不經濟的選項。事實就是,哪怕在負電價之下,電網當中大量的可更新能源玩家并沒有明確的動機停止生產。”
這是因為,根據德國的《可更新能源法案》,不管批發電價處在怎樣的水平,大多數可更新能源電廠都可以按照產量獲得相應的“上網電價補貼”,即哪怕電價為負,這些補貼也可以成為穩定的利潤來源。
另外一個讓傳統電廠頭痛的麻煩則在于,根據4月下旬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歐洲的整體批發電價很可能在2025年前都不會完全恢復曾經的水平。
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大爆發以來,歐洲批發電價上演了一幕慘烈崩盤,已經下跌了30%到40%,而電價復原的速度,當然要看疫情的后續發展。研究者將封鎖持續時間、需求、供應、大宗商品價格、投資和融資等等都納入考慮,建立了模型,預測了四種可能性和相應的結果。
最樂觀的預期下,電價到2022年就能夠復原,而在深度衰退預期下,復原可能就需要等上五年的時間。
眾所周知,電力的儲存是極為困難的,可是,要關閉一家火電廠或者是核電廠,卻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以及花費相當的時間。因此,當遭遇供過于求的局面時,以零價格,甚至負價格提供電力,其實在經濟層面是完全說得通的。
事實上,這種倒貼錢請人用電的事情,在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行業發生得更加頻繁,這些行業的運營成本堪稱已經最低化,只要陽光還在照耀大地,風還在吹,就可以發出電來。此外,那些享有補貼的電廠,也完全可能在負價格環境當中賺錢——只要補貼額度超過損失額度,他們實際上還是有利潤的。
歐洲負電價的“重災區”德國,是當地的一個電力生產和出口大戶,該國的電網當中,可更新能源占比已經非常高,而本國和鄰國的需求現在都很低迷,自己消費不完,鄰居也不需要,電力供求的嚴重失衡最終就造成了創紀錄的長期負電價。
4月間,疫情使得德國電力系統遭受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雖然需求因為經濟停擺而大幅縮減,但是供應卻因為日照和風力的充足而大幅竄升。
于是乎,電力批發價格一再深深跌入負數區間,意味著電廠實際上是在付錢給批發客戶,請后者使用自己的電力,因為和關閉電廠相比,還是這樣做比較劃算。專家指出,這正說明德國電力系統的彈性還是不足。
英國氣候智庫Ember的分析師瓊斯(Dave Jones)解釋道:“德國的電力需求縮減和其他一些國家相比,幅度只有后者的一半左右,因此人們很自然就會覺得,德國電力行業受到的沖擊要小一些,但實際情況恰好相反。這是因為,史上第一次,周邊的國家也不需要德國的電力了,他們自己發的電完全能夠自給。”
Aurora Energy Research的柯尼希(Hanns Koenig)則強調,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可更新能源發電行業都必須變得更有機動性,以更好地應對未來若干年當中可更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的大趨勢。
“電價變成了負數,因為對于熱電廠而言,停止生產是不可能的,或者更不經濟的選項。事實就是,哪怕在負電價之下,電網當中大量的可更新能源玩家并沒有明確的動機停止生產。”
這是因為,根據德國的《可更新能源法案》,不管批發電價處在怎樣的水平,大多數可更新能源電廠都可以按照產量獲得相應的“上網電價補貼”,即哪怕電價為負,這些補貼也可以成為穩定的利潤來源。
另外一個讓傳統電廠頭痛的麻煩則在于,根據4月下旬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歐洲的整體批發電價很可能在2025年前都不會完全恢復曾經的水平。
新冠病毒疫情在歐洲大爆發以來,歐洲批發電價上演了一幕慘烈崩盤,已經下跌了30%到40%,而電價復原的速度,當然要看疫情的后續發展。研究者將封鎖持續時間、需求、供應、大宗商品價格、投資和融資等等都納入考慮,建立了模型,預測了四種可能性和相應的結果。
最樂觀的預期下,電價到2022年就能夠復原,而在深度衰退預期下,復原可能就需要等上五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