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負責人就《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采用恒溫恒濕平衡—整體稱重
引入“全程序空白”質控要求,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樣品均無效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HJ836-2017)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監測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么要針對低濃度顆粒物測定制定一個新標準,原先的方法標準有哪些不適用的地方?
答: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燃煤電廠低濃度排放改造,要求改造后的顆粒物排放濃度不大于5mg/m3,而現行的顆粒物監測標準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在顆粒物濃度較低、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監測結果準確度相對較差,主要原因一是沉積在采樣嘴及采樣管前段的顆粒物無法回收,造成監測結果偏低;二是在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長時間采樣容易造成濾筒受潮破損,影響顆粒物測試的準確度。為解決上述問題,滿足現行污染源排放的監測需求,特制定本標準。同時在《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修改單中規定:當測定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濃度時,濃度小于等于20mg/m3時,適用HJ836(《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濃度大于20mg/m3且不超過50mg/m3時,與HJ836同時適用。
問:低濃度顆粒物方法標準的技術路線和GB/T16157-1996的區別是什么?
答:GB/T16157-1996采用干燥皿冷卻,并只稱量采樣濾筒。而本標準則采用恒溫恒濕平衡—整體稱重,恒溫恒濕平衡,就是樣品在采樣前后要在統一的溫濕度狀況下平衡穩定后稱量,與GB/T16157-1996相比,恒溫恒濕平衡可以有效減少稱量波動,提高稱量的穩定性;整體稱重,就是將濾膜封裝在采樣頭內采樣,并將采樣頭整體進行稱量,這種方式能有效避免濾膜破損,并保證沉積在采樣嘴及采樣管前段的樣品得到回收,提高了測定的準確度。
問:如何保證低濃度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答:在低濃度顆粒物監測過程中,樣品污染會引起較大的監測誤差,本標準引入了“全程序空白”質控要求,可判斷樣品在測定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全程序空白”指除采樣過程中采樣嘴背對氣流不采集廢氣外,其他操作與實際樣品操作完全相同獲得的樣品。標準規定,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樣品均無效。
本標準對采樣準備、布點、采樣、運輸、預處理和稱量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提高了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采用恒溫恒濕平衡—整體稱重
引入“全程序空白”質控要求,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樣品均無效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HJ836-2017)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環境監測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么要針對低濃度顆粒物測定制定一個新標準,原先的方法標準有哪些不適用的地方?
答: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燃煤電廠低濃度排放改造,要求改造后的顆粒物排放濃度不大于5mg/m3,而現行的顆粒物監測標準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在顆粒物濃度較低、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監測結果準確度相對較差,主要原因一是沉積在采樣嘴及采樣管前段的顆粒物無法回收,造成監測結果偏低;二是在煙氣濕度較大的情況下,長時間采樣容易造成濾筒受潮破損,影響顆粒物測試的準確度。為解決上述問題,滿足現行污染源排放的監測需求,特制定本標準。同時在《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GB/T16157-1996)修改單中規定:當測定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濃度時,濃度小于等于20mg/m3時,適用HJ836(《固定污染源廢氣低濃度顆粒物的測定重量法》);濃度大于20mg/m3且不超過50mg/m3時,與HJ836同時適用。
問:低濃度顆粒物方法標準的技術路線和GB/T16157-1996的區別是什么?
答:GB/T16157-1996采用干燥皿冷卻,并只稱量采樣濾筒。而本標準則采用恒溫恒濕平衡—整體稱重,恒溫恒濕平衡,就是樣品在采樣前后要在統一的溫濕度狀況下平衡穩定后稱量,與GB/T16157-1996相比,恒溫恒濕平衡可以有效減少稱量波動,提高稱量的穩定性;整體稱重,就是將濾膜封裝在采樣頭內采樣,并將采樣頭整體進行稱量,這種方式能有效避免濾膜破損,并保證沉積在采樣嘴及采樣管前段的樣品得到回收,提高了測定的準確度。
問:如何保證低濃度測定結果的準確性?
答:在低濃度顆粒物監測過程中,樣品污染會引起較大的監測誤差,本標準引入了“全程序空白”質控要求,可判斷樣品在測定過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全程序空白”指除采樣過程中采樣嘴背對氣流不采集廢氣外,其他操作與實際樣品操作完全相同獲得的樣品。標準規定,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樣品均無效。
本標準對采樣準備、布點、采樣、運輸、預處理和稱量等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提高了測定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