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西省大同市環保局頂層,越過城市樓群,能夠遠遠看清橫亙在城市西北的山脈和山脈上林立的風力發電塔。
大同是山西乃至中國的“煤都”。“煤都”大同,因煤而興,因煤而污,因煤而困。過去,大同曾在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排名第三,云岡石窟曾因污染致使“五萬大佛身披黑裟”。
而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大同的評價是:山西省大同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實現從“煤都黑”到“大同藍”。
那么,“煤都黑”是怎樣轉變為“大同藍”的?
黨政同責 嚴格問責 抓出“大同藍”
大同市委、市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徹底改變大同的“煤都黑”形象,盡快消除大同人的“心肺之患”,成為擺在大同市委、市政府案上的頭等大事。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表示,環境質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要求,黨政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層層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壓實各級環保主體責任,全力以赴落實治污攻堅任務,堅決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環保切實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確保取得實效。
記者看到一組數據:張吉福、武宏文一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生態環保40多次。僅在中央環保督察及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市委常委會議研究環保議題5次,張吉福針對環保工作批示85次,召開和參加環保工作會議13次,現場檢查調研1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環保工作8次,市政府辦公會議研究環保議題33次,武宏文對環保工作批示36次,召開和參加環保工作會議22次,現場檢查調研16次。
為推進生態環保工作落實,大同市出臺了《大同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同市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大同市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縣區年度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實施細則》等,并嚴格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和環保問責。全市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117人:政務警告10人,黨內警告15人,談話提醒18人,誡勉34人,通報批評及書面檢查32人,行政記過3人,深刻檢查3人,警告2人,產生了震懾作用。
重拳合力 嚴控嚴管 逼出“大同藍”
大同市二電廠內,廠區干凈整潔。近年來,二電廠共投資1.2億元,實現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大同市環保局局長郝瑞表示,大同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污、鐵的心腸問責、鐵的制度治本,打出一套鐵腕治污“組合拳”,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嚴打重罰決不姑息。
依靠環保杠桿調出“大同藍”。僅2017年,淘汰煤炭落后產能415萬噸,煤炭產業占全市規模工業比重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占全省的30%和40%。劃定城市禁燃區,每年向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2.2萬戶居民發放免費環保型煤。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集中供熱5.93萬戶。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提標改造鍋爐265臺,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75%。
依靠鐵腕管控管出“大同藍”。2017年以來,全市共出動8760人次、車輛裝備5292車次,排查企業6106家,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78件,取締“散亂污”企業610家,取締小洗煤廠、小儲煤廠137家,淘汰燃煤鍋爐243臺。2018年開展6個環保專項行動,查處環境違法問題1000余個,查處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案件500余起,行政處罰1674.9萬元。
同時,依法取締“散亂污”企業209家,對35家排放VOC的企業嚴格整治,9家電力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家水泥、3家鋼鐵及化工行業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對494家企業的全面達標整治情況進行評估。5年淘汰鍋爐1217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89381輛, 74家重點企業實現達標排放。
依靠綠色生態托出“大同藍”。2018年,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2億元,完成營造林任務26.17萬畝,完成未成林造林地管護45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完成重點鄉村園林綠化25個。2018年建成區新增綠化面積116萬平方米,解決989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區的生態破壞問題。
緊迫發力 再打硬仗 守護“大同藍”
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賀中偉告訴記者,2018年大同市全年綜合指數5.18,大氣環境質量連續6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優良率為83.7%,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81%的目標任務。
但是,大同市實現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依然任務很重,形成和壯大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依然任務艱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繼續加大力度,降低煤炭產業占全市規模工業比重仍需邁大步子。
記者看到,在2019年大同市的生態環保工作安排中,大同將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運輸結構方面集中發力。減少過剩和落后產能,推進“氫都”“能谷”建設,加快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增長新能源動能。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禁煤區”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100%。治理重型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污染,從嚴查處不合格油品,推動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
以“大同藍”帶動“大同清”,以“大同清”推動“大同綠”,打好碧水攻堅戰和凈土推進戰。將桑干河和和御河斷面水質改善作為重中之重任務,確保2019年這兩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2020年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達到國家和省考核要求的目標。按要求在規定時限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對地塊污染風險進行篩查,加快治理修復“開源一號”項目,加快組織實施靈丘縣、云岡區及天鎮縣農用地超標區域治理修復,加快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大同是山西乃至中國的“煤都”。“煤都”大同,因煤而興,因煤而污,因煤而困。過去,大同曾在全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排名第三,云岡石窟曾因污染致使“五萬大佛身披黑裟”。
而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于對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的通報》,對大同的評價是:山西省大同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實現從“煤都黑”到“大同藍”。
那么,“煤都黑”是怎樣轉變為“大同藍”的?
黨政同責 嚴格問責 抓出“大同藍”
大同市委、市政府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徹底改變大同的“煤都黑”形象,盡快消除大同人的“心肺之患”,成為擺在大同市委、市政府案上的頭等大事。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吉福表示,環境質量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級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抓好生態環境保護。市委副書記、市長武宏文要求,黨政主要領導以身作則,層層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進一步壓實各級環保主體責任,全力以赴落實治污攻堅任務,堅決守住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環保切實抓在手上,落實到行動中,確保取得實效。
記者看到一組數據:張吉福、武宏文一年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生態環保40多次。僅在中央環保督察及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期間,市委常委會議研究環保議題5次,張吉福針對環保工作批示85次,召開和參加環保工作會議13次,現場檢查調研1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環保工作8次,市政府辦公會議研究環保議題33次,武宏文對環保工作批示36次,召開和參加環保工作會議22次,現場檢查調研16次。
為推進生態環保工作落實,大同市出臺了《大同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大同市環境保護工作職責規定》《大同市環境保護督察實施方案》《縣區年度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實施細則》等,并嚴格實施環保“一票否決”和環保問責。全市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責任117人:政務警告10人,黨內警告15人,談話提醒18人,誡勉34人,通報批評及書面檢查32人,行政記過3人,深刻檢查3人,警告2人,產生了震懾作用。
重拳合力 嚴控嚴管 逼出“大同藍”
大同市二電廠內,廠區干凈整潔。近年來,二電廠共投資1.2億元,實現了污染物超低排放。大同市環保局局長郝瑞表示,大同以鐵的擔當盡責、鐵的手腕治污、鐵的心腸問責、鐵的制度治本,打出一套鐵腕治污“組合拳”,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嚴打重罰決不姑息。
依靠環保杠桿調出“大同藍”。僅2017年,淘汰煤炭落后產能415萬噸,煤炭產業占全市規模工業比重同比下降3.6個百分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占全省的30%和40%。劃定城市禁燃區,每年向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2.2萬戶居民發放免費環保型煤。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工程,集中供熱5.93萬戶。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00萬平方米,提標改造鍋爐265臺,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75%。
依靠鐵腕管控管出“大同藍”。2017年以來,全市共出動8760人次、車輛裝備5292車次,排查企業6106家,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78件,取締“散亂污”企業610家,取締小洗煤廠、小儲煤廠137家,淘汰燃煤鍋爐243臺。2018年開展6個環保專項行動,查處環境違法問題1000余個,查處按日計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案件500余起,行政處罰1674.9萬元。
同時,依法取締“散亂污”企業209家,對35家排放VOC的企業嚴格整治,9家電力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家水泥、3家鋼鐵及化工行業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對494家企業的全面達標整治情況進行評估。5年淘汰鍋爐1217臺,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89381輛, 74家重點企業實現達標排放。
依靠綠色生態托出“大同藍”。2018年,投入生態建設資金2.2億元,完成營造林任務26.17萬畝,完成未成林造林地管護45萬畝、森林撫育2萬畝,完成重點鄉村園林綠化25個。2018年建成區新增綠化面積116萬平方米,解決989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區的生態破壞問題。
緊迫發力 再打硬仗 守護“大同藍”
西省生態環境廳大氣處處長賀中偉告訴記者,2018年大同市全年綜合指數5.18,大氣環境質量連續6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優良率為83.7%,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81%的目標任務。
但是,大同市實現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依然任務很重,形成和壯大產業多元支撐的結構格局依然任務艱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繼續加大力度,降低煤炭產業占全市規模工業比重仍需邁大步子。
記者看到,在2019年大同市的生態環保工作安排中,大同將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運輸結構方面集中發力。減少過剩和落后產能,推進“氫都”“能谷”建設,加快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增長新能源動能。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使用,“禁煤區”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100%。治理重型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污染,從嚴查處不合格油品,推動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
以“大同藍”帶動“大同清”,以“大同清”推動“大同綠”,打好碧水攻堅戰和凈土推進戰。將桑干河和和御河斷面水質改善作為重中之重任務,確保2019年這兩個國考斷面全部退出劣Ⅴ類,2020年達到Ⅳ類水質標準,達到國家和省考核要求的目標。按要求在規定時限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對地塊污染風險進行篩查,加快治理修復“開源一號”項目,加快組織實施靈丘縣、云岡區及天鎮縣農用地超標區域治理修復,加快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