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自去年啟動了“綠盾2018”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等專項行動,涵蓋了當前生態環境建設領域的重點和難點。七大專項行動的攻堅克難,離不開科技支撐。然而,目前存在這樣的局面:有的地方政府面對環境問題缺乏有效應對,環保產業界沒有前沿技術,科研機構有成熟技術卻難以落地。如何打造一個交流平臺,實現三方充分對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做這樣的探索。
4月14日至17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2019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舉行。此次大會包括14日召開的2019中國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14日至17日舉辦的45場分論壇研討會及300多場次的技術路演交流活動。來自生態環境科研機構、政府部門和環保產業界代表約600人出席環境技術大會高峰論壇,而參加各分論壇研討會和技術路演交流活動的超過4000人次。
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科技創新
就生態文明建設而言,中國已不可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這就需要不斷創新。生態環境科研機構需要創新,環保產業界也需要創新。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在此次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強調,“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正處在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攻堅期,污染治理的艱巨性日益凸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面臨多重挑戰,需要多方面保障支撐,科技創新的推動作用尤其重要。”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強調,技術的創新對環境企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環境產業要保持少年心,用少年特有的執著和好奇,探尋環境技術的創新。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周國梅書記說,環保市場是政策驅動型市場,污染治理需求不斷釋放,政策利好頻出,環保產業發展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企業要把握好國內市場新機遇,還要瞄準國際市場,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加強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
此次高峰論壇分為五大議題,依次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保產業的使命擔當”“科技創新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轉化助力產業技術升級”“長江保護修復”“生態環保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每個議題的專家報告中都緊緊圍繞著技術創新以及推動產業升級。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萬軍認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是帶來我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一個重要進程,包括監管體系、政策體系、法制能力以及保障社會行動等多方面能力的綜合體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水安全研究院院長夏軍指出,黨和國家特別關注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在加強長江全流域監管、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各方面,都急需引進一些綠色發展、低耗高效的技術。
生態環境部科技財務司科技處處長禹軍介紹,為破解一些地方的生態環境難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生態環境部已在多個城市設立了駐點研究工作領導小組,也有總體專家組,在經費保障上建立國家、地方、社會、企業多方投入的機制,還建立了考核機制、會商與信息報送機制、資源共享機制等。
創新成果急需轉化為生產力
生態環境科研機構悉心研發的先進技術,要成為生態環保鐵軍手中的有力武器解決環境難題,必須進行成果轉化。本次環境技術大會的主題就是推動環保優秀成果的轉化。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任勇針對當前我國環境領域中科研成果轉化率和推廣率偏低的問題,介紹將開通國家生態環境科技服務平臺,該平臺能讓環保企業、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校三方充分對接,讓優秀的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王志華表示,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利用自身平臺優勢,致力于通過大學術體系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大學術體系包括學術交流、技術評估、成果轉化以及人才推舉等各個方面。
就當前大力推進的長江保護與修復專項行動來說,更離不開水利以及相關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長江保護修復聯合研究中心運行主任劉錄三認為,現在總體思路就是以改善長江流域和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為目標,以推動水專項科技成果轉化為主線,以駐點研究團隊為抓手,把沿線相關科研機構灑落的成果凝練起來,把分散的團隊團結起來,共抓長江大保護。
在每個議題的專家報告結束后,還有嘉賓對話。相關領域環保企業負責人提出當前從業面臨的困惑,并就此與專家產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各方都從中獲得有益的啟迪。這也證明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此次技術大會,為生態環境領域內政、產、學、研、用各方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臺,成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環保優秀成果展首次亮相環博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除了舉辦環境技術高峰論壇,還在上海舉行的環博會上集中展示學會優秀環保科技成果。
4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環博會上,作為環博會的主辦方之一,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了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環保科技獎獲獎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等各方優秀成果參展。這也是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優秀科技成果首次亮相上海環博會。
本屆環博會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設立了約400平方米的展位。在環博會的E2展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的中英文名稱和綠水青山的LOGO十分醒目,門樓兩側分別展示了學會“自立、包容、求真、創新”的價值觀和“建設國際一流學會”的愿景。
在學會展區內,幾十塊燈箱海報全方位、系統性展示了學會大學術、大傳播、人才智庫的全新戰略布局和業務體系,并詳細介紹了學會各項業務構成,充分體現了該平臺在國家環境保護和科技發展事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此外,學會作為生態環境領域最高獎——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的評選單位,在展區中集中展示了榮獲2018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的獲獎項目介紹。進入學會展區,來自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環保科技創新示范項目、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的多項先進環保科技成果通過儀器設備、沙盤模型、燈箱海報等形式集中展示,吸引了大批參觀者駐足觀看,并同參展工作人員進行咨詢交流,現場人氣高漲。
在學會專區的另一側,“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幾個大字非常醒目,大幅展板對工程中心建設歷程、領域布局、發展成就等做了整體性介紹,吸引了觀展人群的目光。
據工作人員介紹,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由原環境保護部于1998年啟動,致力于解決重大環保科技問題,引領行業技術創新,促進環保產業發展,是環保領域一支重要的“國家隊”。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建設和已建成的環保工程技術中心有44家,在水、大氣、固廢、危廢、噪聲、監測、農村、生態等主要污染控制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主辦方希望通過環博會這個展示交流的平臺,進一步提升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的行業影響力。
為促進優秀科技成果的轉化,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在本屆環博會期間組織了多個場次的路演交流活動,。在“環境物聯與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上,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就如何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升環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進行了技術交流。國家環境保護創新技術路演交流會上呈現了經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推出的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單位、優秀環保創新示范項目。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會員創新技術應用案例分享會上,其中多家參展單位圍繞精準監測精確治理、市政污泥焚燒等當前生態環境熱點和難點問題,介紹其研發應用的前沿技術成果。多家環保企業負責人就參展設備和技術進行詳細咨詢,有望達成進一步的合作。
不忘初心,凝心聚力,砥礪前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將繼續深耕細作,不斷提升服務品質,推出更多優秀科技成果,助力成果轉化,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