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山東省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8—2022年)的通知》。對山東省從2018年~2022年的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進行了解讀。由于文件非常長,本文僅就空氣源熱泵的相關內容進行摘錄和分析。
什么是“清潔取暖”?
文件指出:清潔取暖是指利用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天然氣、電(含各類熱泵)、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熱網)、節能建筑(熱用戶)等環節。
目前山東省取暖總體情況
城市取暖面積17.78億平方米,取暖率為91.9%;農村地區取暖面積11.08億平方米,取暖率為83.0%。
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建筑總面積約32.70億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積約19.35億平方米,農村地區建筑面積約13.35億平方米。全省城鄉建筑總取暖面積約28.86億平方米,取暖率為88.3%。其中,
清潔取暖發展情況。近年來,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滿足用戶清潔取暖需求,山東省在加快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的同時,積極推進天然氣、電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替代,城鄉清潔取暖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清潔取暖面積約17.75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54.3%。其中,城市清潔取暖面積15.34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79.3%;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面積2.41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17.9%。
電取暖是利用電能,使用電鍋爐或蓄熱式電暖器、發熱電纜、電熱膜及各類電驅動熱泵等供暖設施向用戶供暖的方式。
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要求
到2022年,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其中,縣城及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75%左右。
到2020年,全省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其中,20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55%左右。
7個大氣污染防治通道城市和濟南、青島、煙臺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發展目標。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7市作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濟南、青島、煙臺等3市作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要率先形成天然氣與電取暖等替代散燒煤的清潔取暖基本格局,對于減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帶動全省清潔取暖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和示范帶動作用。
到2022年,縣城及以上城市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80%左右。
到2020年,9個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85%左右,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0%左右;7個傳輸通道城市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青島、煙臺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推進策略及技術路線
空氣能
取暖方式的選擇應統籌區域內能源資源供應、環境約束、經濟承受能力和取暖用熱特點,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在優先發展集中供暖的同時,積極發展工業余熱、天然氣、電能、地熱能、、海洋能、、、風電、等多種能源取暖。
積極推進各類型電取暖。根據氣溫、水源、土壤等條件特性,結合電網架構能力,因地制宜優先選用低溫空氣源、污水源、地源、海水源等熱泵取暖,發揮電能高品質優勢,充分利用低品位的能源熱量,提升電能取暖效率。
發展熱泵熱風機
鼓勵利用低谷電,科學發展蓄熱式電鍋爐取暖,有效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不具備集中供暖條件的區域,、、蓄熱式電暖器、碳晶板、碳纖維板、電熱膜、發熱電纜等分散式電取暖。
城市發展技術路線
圍繞實現城市清潔取暖基本全覆蓋的發展目標,在積極發展集中供熱為主的基礎上,在城市規劃新區和熱力管網難以覆蓋的片區大力發展區域性清潔供暖,在集中供暖難以覆蓋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因地制宜的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等分散清潔取暖。
大力發展空氣源熱泵
大力發展區域性集中供暖。在熱力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和城市規劃新區,根據熱負荷需求和可利用資源條件,、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中深層地熱能、天然氣分布式燃機和蓄熱式電鍋爐等區域性集中供暖,作為城市集中供暖的重要補充。區域性集中供暖系統應盡可能采用多能互補的能源形式,強化智能化控制,形成穩定可靠高效的供暖熱源。
推廣使用戶用空氣源熱泵、熱泵熱風機或燃氣壁掛爐
在集中供暖不能覆蓋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實施煤改電和煤改氣等分散取暖。鼓勵集中供熱管網向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延伸,對城市中不具備集中供暖的棚戶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等用戶,等分散取暖。
農村地區發展技術路線
應主要推廣空氣源熱泵
科學合理選擇清潔取暖方式。對農村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及新型農村社區,、海水源熱泵、蓄熱式電鍋爐、、、地熱能、等小型集中供暖。
燃氣壁掛爐
對于經濟基礎較好、燃氣管網通達或區域電網網架結構相對可靠,且氣源或電力供應有保障的村鎮地區或中心村,因地制宜有序開展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推廣、和、、蓄熱式電暖器、碳晶板、電熱膜、發熱電纜等取暖。
培育壯大清潔取暖產業
抓住國家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我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雙重機遇,立足自身優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集中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提升清潔取暖裝備制造和智能化水平,培育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新引擎,為清潔取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裝備支撐。
大力發展低溫空氣源熱泵
穩步發展淺層土壤源、海水源熱泵,、,積極發展污水源熱泵、吸收式熱泵,進一步提升熱泵產業層次和規模,形成從主機制造、零部件制造、關鍵設備配套、技術服務等完整產業鏈,打造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萊蕪等熱泵產業集群,進一步鞏固我省在全國熱泵強省產業地位。
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工作
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清潔取暖全覆蓋。優先考慮農村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清潔取暖,加快推進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院(室)、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等設施清潔化取暖改造。在加快推進既有公共服務設施清潔化改造的同時,新建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必須同步配套清潔取暖設施。
優先選擇空氣源熱泵
選擇清潔取暖方式時應結合取暖建筑的總體規模、熱負荷連續性和集中程度等因素,、蓄熱電鍋爐、、地熱能等相對集中的清潔取暖方式。力爭到2018年年底,全省農村的公共建筑和農村新型社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
鼓勵村鎮新建公共建筑和農村新型社區采用建筑節能設計、施工,提高建筑冬季節能保溫效果
積極推進農村地區建筑節能。。新建、改建農房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通過外墻、屋頂保溫、隔熱斷橋中空玻璃門窗、戶外連廊等方式,增強農房保溫功能。
推廣農房和太陽能一體化設計方案和施工圖集,通過建造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采暖系統等方式充分利用太陽能。結合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推廣使用節能型灶連炕。對已建農村公共建筑和農戶住宅,采用外墻保溫、屋頂改造、封廈+后窗改造等方式進行建筑圍護結構節能保溫改造,降低建筑物熱耗,改善保溫節能效果。
加大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支持保障。將農村地區清潔取暖作為推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資源、資金、政策等要素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清潔取暖帶來的實惠,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熱管網、燃氣管網、配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
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政府財政補貼資金重點用于農村地區,包括農村中小學、敬老院等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完善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管理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切實改變農村地區取暖無規劃、無管理、無支持的狀態,保障農村取暖科學有序發展。
什么是“清潔取暖”?
文件指出:清潔取暖是指利用清潔化燃煤(超低排放)、天然氣、電(含各類熱泵)、地熱、生物質、太陽能、工業余熱、核能等清潔化能源,通過高效用能系統實現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為目標的取暖全過程,涉及清潔熱源、高效輸配管網(熱網)、節能建筑(熱用戶)等環節。
目前山東省取暖總體情況
城市取暖面積17.78億平方米,取暖率為91.9%;農村地區取暖面積11.08億平方米,取暖率為83.0%。
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建筑總面積約32.70億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積約19.35億平方米,農村地區建筑面積約13.35億平方米。全省城鄉建筑總取暖面積約28.86億平方米,取暖率為88.3%。其中,
清潔取暖發展情況。近年來,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和滿足用戶清潔取暖需求,山東省在加快煤炭等傳統能源清潔化利用的同時,積極推進天然氣、電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替代,城鄉清潔取暖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清潔取暖面積約17.75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54.3%。其中,城市清潔取暖面積15.34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79.3%;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面積2.41億平方米,清潔取暖率17.9%。
電取暖是利用電能,使用電鍋爐或蓄熱式電暖器、發熱電纜、電熱膜及各類電驅動熱泵等供暖設施向用戶供暖的方式。
未來5年的總體發展要求
到2022年,全省清潔取暖率達到80%以上。其中,縣城及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75%左右。
到2020年,全省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70%以上。其中,20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平均清潔取暖率達到55%左右。
7個大氣污染防治通道城市和濟南、青島、煙臺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發展目標。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7市作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濟南、青島、煙臺等3市作為我省新舊動能轉換核心區,要率先形成天然氣與電取暖等替代散燒煤的清潔取暖基本格局,對于減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帶動全省清潔取暖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和示范帶動作用。
到2022年,縣城及以上城市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80%左右。
到2020年,9個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縣城和城鄉結合部清潔取暖率達到85%左右,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到60%左右;7個傳輸通道城市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青島、煙臺市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
推進策略及技術路線
空氣能
取暖方式的選擇應統籌區域內能源資源供應、環境約束、經濟承受能力和取暖用熱特點,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在優先發展集中供暖的同時,積極發展工業余熱、天然氣、電能、地熱能、、海洋能、、、風電、等多種能源取暖。
積極推進各類型電取暖。根據氣溫、水源、土壤等條件特性,結合電網架構能力,因地制宜優先選用低溫空氣源、污水源、地源、海水源等熱泵取暖,發揮電能高品質優勢,充分利用低品位的能源熱量,提升電能取暖效率。
發展熱泵熱風機
鼓勵利用低谷電,科學發展蓄熱式電鍋爐取暖,有效提升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不具備集中供暖條件的區域,、、蓄熱式電暖器、碳晶板、碳纖維板、電熱膜、發熱電纜等分散式電取暖。
城市發展技術路線
圍繞實現城市清潔取暖基本全覆蓋的發展目標,在積極發展集中供熱為主的基礎上,在城市規劃新區和熱力管網難以覆蓋的片區大力發展區域性清潔供暖,在集中供暖難以覆蓋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因地制宜的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等分散清潔取暖。
大力發展空氣源熱泵
大力發展區域性集中供暖。在熱力管網覆蓋不到的區域和城市規劃新區,根據熱負荷需求和可利用資源條件,、污水源熱泵、海水源熱泵、中深層地熱能、天然氣分布式燃機和蓄熱式電鍋爐等區域性集中供暖,作為城市集中供暖的重要補充。區域性集中供暖系統應盡可能采用多能互補的能源形式,強化智能化控制,形成穩定可靠高效的供暖熱源。
推廣使用戶用空氣源熱泵、熱泵熱風機或燃氣壁掛爐
在集中供暖不能覆蓋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實施煤改電和煤改氣等分散取暖。鼓勵集中供熱管網向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延伸,對城市中不具備集中供暖的棚戶區、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等用戶,等分散取暖。
農村地區發展技術路線
應主要推廣空氣源熱泵
科學合理選擇清潔取暖方式。對農村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及新型農村社區,、海水源熱泵、蓄熱式電鍋爐、、、地熱能、等小型集中供暖。
燃氣壁掛爐
對于經濟基礎較好、燃氣管網通達或區域電網網架結構相對可靠,且氣源或電力供應有保障的村鎮地區或中心村,因地制宜有序開展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推廣、和、、蓄熱式電暖器、碳晶板、電熱膜、發熱電纜等取暖。
培育壯大清潔取暖產業
抓住國家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和我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雙重機遇,立足自身優勢,聚焦重點領域、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域,集中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推廣應用,提升清潔取暖裝備制造和智能化水平,培育經濟增長和產業升級新引擎,為清潔取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裝備支撐。
大力發展低溫空氣源熱泵
穩步發展淺層土壤源、海水源熱泵,、,積極發展污水源熱泵、吸收式熱泵,進一步提升熱泵產業層次和規模,形成從主機制造、零部件制造、關鍵設備配套、技術服務等完整產業鏈,打造青島、煙臺、濰坊、淄博、德州、萊蕪等熱泵產業集群,進一步鞏固我省在全國熱泵強省產業地位。
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工作
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清潔取暖全覆蓋。優先考慮農村地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清潔取暖,加快推進幼兒園、中小學、衛生院(室)、養老院、便民服務中心等設施清潔化取暖改造。在加快推進既有公共服務設施清潔化改造的同時,新建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必須同步配套清潔取暖設施。
優先選擇空氣源熱泵
選擇清潔取暖方式時應結合取暖建筑的總體規模、熱負荷連續性和集中程度等因素,、蓄熱電鍋爐、、地熱能等相對集中的清潔取暖方式。力爭到2018年年底,全省農村的公共建筑和農村新型社區基本實現清潔取暖全覆蓋。
鼓勵村鎮新建公共建筑和農村新型社區采用建筑節能設計、施工,提高建筑冬季節能保溫效果
積極推進農村地區建筑節能。。新建、改建農房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通過外墻、屋頂保溫、隔熱斷橋中空玻璃門窗、戶外連廊等方式,增強農房保溫功能。
推廣農房和太陽能一體化設計方案和施工圖集,通過建造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采暖系統等方式充分利用太陽能。結合當地農民的生活習慣,推廣使用節能型灶連炕。對已建農村公共建筑和農戶住宅,采用外墻保溫、屋頂改造、封廈+后窗改造等方式進行建筑圍護結構節能保溫改造,降低建筑物熱耗,改善保溫節能效果。
加大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支持保障。將農村地區清潔取暖作為推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資源、資金、政策等要素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讓更多群眾享受到清潔取暖帶來的實惠,加快推進農村集中供熱管網、燃氣管網、配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的短板。
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財政支持力度,政府財政補貼資金重點用于農村地區,包括農村中小學、敬老院等公益性社會服務機構。完善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管理機制,加強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切實改變農村地區取暖無規劃、無管理、無支持的狀態,保障農村取暖科學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