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慢慢轉涼,冬季取暖又漸漸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取暖問題涉及千家萬戶,一頭牽著百姓溫暖過冬,一頭連著藍天白云。如何打造一個干凈溫暖的幸福城市?安陽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8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會議上,作為2017年答辯確定的重點候選城市,我市通過近一年不斷完善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在本次試點城市評審中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核,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名單。
這一筆濃墨重彩值得喝彩!三年示范期共計15億元實實在在的中央補助資金令安陽百姓受益無窮。驕人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全市上下的心血。
長期以來,取暖與污染像對無法回避的矛盾,由于我國資源稟賦特點,北方農村地區冬季取暖以燃煤為主。同樣1噸煤,散燒煤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是燃煤電廠的10倍以上,散燒煤取暖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16年起,我市將治理環境污染和清潔取暖工作上升為“一號工程”,并下決心踏破堅冰,攻堅克難,開拓創新。
2017年,全市累計完成燃氣管網新建(改造)1210.2千米,完成電網改造804.1千米,根據地區情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完成“雙替代”戶數10.2萬戶;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155萬平方米,市區集中供熱率達83%;建成潔凈型煤生產企業16家,鄉鎮配送站57個,村級配送網點1157個,配送清潔型煤6.6萬余噸;排查登記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647臺共計1147.2蒸噸,已全部拆除到位,可減少燃煤68.8萬噸/年……這些數據印證了我市全力打造清潔取暖安陽樣板的信心和決心。
及早謀劃,完善配套政策
2017年,我市立足早謀劃、早安排、早展開,春節過后便開始對清潔取暖工作進行研究謀劃,并組織人員到邯鄲學習“氣代煤”經驗做法。我市先后制訂出臺了《安陽市2017年持續做好燃煤散燒管控行動方案》《安陽市2017年“電代煤”工作實施方案》《安陽市2017年“氣代煤”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2017年燃煤管控及清潔取暖工作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步驟、政策措施、組織實施,推動各項工作及早展開。
實施財政補貼是落實政府推動的關鍵舉措。針對財政補貼這一關鍵環節,我市制定了《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專項補貼資金發放辦法》《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運行補貼發放流程》《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工作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清潔取暖配套政策措施,對實施清潔取暖的居民開展一次性設備購置補貼和運行補貼。
2017年冬天,殷都區西郊鄉王裕口社區很多居民家都用上了天然氣取暖。“當時,買壁掛爐政府補貼了3500元,我只花了1000多元,不僅如此,天然氣費政府一年還補貼600元。”社區居民朱桂枝坦言,正因為有政府補貼,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燃煤取暖,率先在該社區使用上了天然氣壁掛爐取暖。“我們沒花多少錢就換成了天然氣取暖,這種取暖方式可比燒煤干凈多了,而且供暖穩定,再也不用擔心火突然滅了室內溫度降低。”朱桂枝說。
其實,受益的何止是朱桂枝一家。我市2016年以來對實施“電(氣)代煤”的居民用戶,按照政府統一采購設備價格的60%,每戶最高不超過3500元給予一次性設備購置補貼;采暖期,對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居民戶,按照經核定的新增用氣、用電量,給予1元/立方米(每戶最高補貼600立方米)、0.2元/千瓦時(每戶最高補貼3000千瓦時)的運行補貼;對炊事用煤改為用罐裝液化氣的居民,按照每戶每年12罐LPG(15公斤罐)、每罐3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對潔凈型煤爐具補貼1000元/臺,潔凈型煤補貼400元/噸。各縣也分別參照市里政策制定了補貼政策。
因地制宜,全域整體推進
實施清潔取暖工程不僅需要打破群眾多年的生活習慣,還要增加群眾的生活成本。為順利打開工作局面,2017年年初,我市確立了重點突破、全域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市區建成區、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為重點,要求市區建成區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戶數的80%,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戶數的70%,確保完成國家、省下達的“雙替代”5萬戶的目標任務。考慮整個燃煤散燒管控政策的統一執行與實施,我市要求其他廣大農村地區根據各自情況全面實行“氣代煤”“電代煤”以及清潔型煤替代,實現全域整體推進。
根據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按照通知中的“各地要以鄉鎮或區縣為單位,全行政區域整體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工作,集中資源,‘掛圖作戰’,嚴禁攤派式在不同村莊零散開展工作”和省組織整村推進的新要求,我市及時調整政策,支持、鼓勵縣(市)區選擇電力、燃氣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群眾對清潔取暖認可度較高的249個村莊(社區),因地制宜,“宜氣則氣”“宜電則電”,開展整村推進“雙替代”工作。通過重點突破、試點先行,打造亮點、帶動一片,使我市清潔取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市推行的電蓄能(相變儲能)試點得到了省發改委等部門的認可,整村推進“雙替代”完成7.7萬戶。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抓住成功入選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上下同心、同舟共濟,切實按照“因能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作。2017年年底,由于國內油田資源短缺,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我市立即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清潔取暖推廣模式,在集中供熱無法覆蓋的區域以“電代煤”為主體,大力推進空氣源熱泵技術、相變儲能電采暖技術等更加節能、環保、便利、安全的取暖模式,同時兼顧地熱能供暖、生物質取暖、工業余熱等采暖方式,并統籌做好建筑節能工作,走出一條“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冬季清潔取暖之路,力爭通過3年的扎實工作,有效推動能源生產革命、消費結構和群眾生活方式變革,實現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為安陽“藍天工程”和京津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貢獻力量。
向霧霾亮劍,讓天空更藍。隨著我市清潔取暖工作的持續推進,安陽的冬天將更加溫暖、潔凈、宜居。
8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2018年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競爭性評審會議上,作為2017年答辯確定的重點候選城市,我市通過近一年不斷完善冬季清潔取暖實施方案,在本次試點城市評審中順利通過專家組審核,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名單。
這一筆濃墨重彩值得喝彩!三年示范期共計15億元實實在在的中央補助資金令安陽百姓受益無窮。驕人成績的背后,凝聚著全市上下的心血。
長期以來,取暖與污染像對無法回避的矛盾,由于我國資源稟賦特點,北方農村地區冬季取暖以燃煤為主。同樣1噸煤,散燒煤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是燃煤電廠的10倍以上,散燒煤取暖已成為我國北方地區冬季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自2016年起,我市將治理環境污染和清潔取暖工作上升為“一號工程”,并下決心踏破堅冰,攻堅克難,開拓創新。
2017年,全市累計完成燃氣管網新建(改造)1210.2千米,完成電網改造804.1千米,根據地區情況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完成“雙替代”戶數10.2萬戶;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155萬平方米,市區集中供熱率達83%;建成潔凈型煤生產企業16家,鄉鎮配送站57個,村級配送網點1157個,配送清潔型煤6.6萬余噸;排查登記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647臺共計1147.2蒸噸,已全部拆除到位,可減少燃煤68.8萬噸/年……這些數據印證了我市全力打造清潔取暖安陽樣板的信心和決心。
及早謀劃,完善配套政策
2017年,我市立足早謀劃、早安排、早展開,春節過后便開始對清潔取暖工作進行研究謀劃,并組織人員到邯鄲學習“氣代煤”經驗做法。我市先后制訂出臺了《安陽市2017年持續做好燃煤散燒管控行動方案》《安陽市2017年“電代煤”工作實施方案》《安陽市2017年“氣代煤”工作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2017年燃煤管控及清潔取暖工作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實施步驟、政策措施、組織實施,推動各項工作及早展開。
實施財政補貼是落實政府推動的關鍵舉措。針對財政補貼這一關鍵環節,我市制定了《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專項補貼資金發放辦法》《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運行補貼發放流程》《安陽市“電代煤”“氣代煤”工作考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清潔取暖配套政策措施,對實施清潔取暖的居民開展一次性設備購置補貼和運行補貼。
2017年冬天,殷都區西郊鄉王裕口社區很多居民家都用上了天然氣取暖。“當時,買壁掛爐政府補貼了3500元,我只花了1000多元,不僅如此,天然氣費政府一年還補貼600元。”社區居民朱桂枝坦言,正因為有政府補貼,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燃煤取暖,率先在該社區使用上了天然氣壁掛爐取暖。“我們沒花多少錢就換成了天然氣取暖,這種取暖方式可比燒煤干凈多了,而且供暖穩定,再也不用擔心火突然滅了室內溫度降低。”朱桂枝說。
其實,受益的何止是朱桂枝一家。我市2016年以來對實施“電(氣)代煤”的居民用戶,按照政府統一采購設備價格的60%,每戶最高不超過3500元給予一次性設備購置補貼;采暖期,對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的居民戶,按照經核定的新增用氣、用電量,給予1元/立方米(每戶最高補貼600立方米)、0.2元/千瓦時(每戶最高補貼3000千瓦時)的運行補貼;對炊事用煤改為用罐裝液化氣的居民,按照每戶每年12罐LPG(15公斤罐)、每罐30元的標準進行補貼;對潔凈型煤爐具補貼1000元/臺,潔凈型煤補貼400元/噸。各縣也分別參照市里政策制定了補貼政策。
因地制宜,全域整體推進
實施清潔取暖工程不僅需要打破群眾多年的生活習慣,還要增加群眾的生活成本。為順利打開工作局面,2017年年初,我市確立了重點突破、全域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以市區建成區、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為重點,要求市區建成區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戶數的80%,縣城、鄉鎮政府所在地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戶數的70%,確保完成國家、省下達的“雙替代”5萬戶的目標任務。考慮整個燃煤散燒管控政策的統一執行與實施,我市要求其他廣大農村地區根據各自情況全面實行“氣代煤”“電代煤”以及清潔型煤替代,實現全域整體推進。
根據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的通知》,按照通知中的“各地要以鄉鎮或區縣為單位,全行政區域整體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工作,集中資源,‘掛圖作戰’,嚴禁攤派式在不同村莊零散開展工作”和省組織整村推進的新要求,我市及時調整政策,支持、鼓勵縣(市)區選擇電力、燃氣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群眾對清潔取暖認可度較高的249個村莊(社區),因地制宜,“宜氣則氣”“宜電則電”,開展整村推進“雙替代”工作。通過重點突破、試點先行,打造亮點、帶動一片,使我市清潔取暖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我市推行的電蓄能(相變儲能)試點得到了省發改委等部門的認可,整村推進“雙替代”完成7.7萬戶。
下一步,我市將緊緊抓住成功入選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的有利契機,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上下同心、同舟共濟,切實按照“因能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作。2017年年底,由于國內油田資源短缺,北方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我市立即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清潔取暖推廣模式,在集中供熱無法覆蓋的區域以“電代煤”為主體,大力推進空氣源熱泵技術、相變儲能電采暖技術等更加節能、環保、便利、安全的取暖模式,同時兼顧地熱能供暖、生物質取暖、工業余熱等采暖方式,并統籌做好建筑節能工作,走出一條“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的冬季清潔取暖之路,力爭通過3年的扎實工作,有效推動能源生產革命、消費結構和群眾生活方式變革,實現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雙提升”,為安陽“藍天工程”和京津冀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貢獻力量。
向霧霾亮劍,讓天空更藍。隨著我市清潔取暖工作的持續推進,安陽的冬天將更加溫暖、潔凈、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