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缺氣成為西安市民生活中無法回避的問題。針對當前形勢,業內人士分析說,供暖對天然氣的依賴比重越來越大,建議及時調整方向,推廣多種能源組合,推動熱源多元化調整和發展。
現狀 煤改氣后天然氣用氣量劇增
近年來,一到冬季用氣高峰,上游就供氣不足,供暖就會受影響。
隨著“煤改氣”的推進,熱力公司廣泛使用天然氣鍋爐,小區自備天然氣鍋爐以及老舊小區壁掛鍋爐使用越來越多,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攀升,但供應量沒有隨之提升,最多的情況是“持平”甚至還會“縮減”,因為全國都缺氣。
2018年供暖季,根據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統計,目前西安市集中供熱企業純天然氣鍋爐216臺3934蒸噸/小時,2018年采暖季總需氣量5.9億立方米,每天平均需氣量499萬立方米,需求量高于2017年。而按照天然氣上游生產企業的統一調配,2018年冬西安市氣源量與2017年基本持平。針對這一問題,西安市市政公用局配合市發改委向省發改委、燃氣公司匯報對接,多渠道協調氣源,同時做好壓非保民工作,并由各天然氣公司購買高價氣進行應急調峰。
據了解,2018年西安集中供熱企業有24家,各集中供熱企業共有燃煤鍋爐59臺,天然氣鍋爐216臺。出于環保需要,2018年以來,西安市對其中57臺集中供熱燃煤鍋爐實施了煤改潔工作,2018年實施煤改氣后的廠區沒有保留燃煤鍋爐的有12個熱源廠。
“城市供暖面積不斷擴大,集中供熱企業是大型天然氣鍋爐,還有大量的小區自備天然氣鍋爐,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的大力推進,家庭壁掛鍋爐用戶也在急劇攀升,這些都給天然氣供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天然氣經營企業來說,心有余而“氣”不足。
天然氣供應量多少決定權在上游的氣田,由于全國用氣都緊張,西安每年要氣都十分艱難。即使2018年9月,西安新氣源項目開通,實現了雙氣源供氣新格局,事實上,有新氣源通道也依然沒氣來,作為燃氣經營企業也不可能長期價格倒掛,購買高價氣來支持供暖,因此冬季缺氣現象并未得到改善。
2017年供暖季的數字是,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所轄的城六區內,包括各熱力公司的大鍋爐以及小區的小鍋爐在內,共有近2600臺天然氣鍋爐。
據了解,僅以西安城六區來說,供暖季天然氣用量占全年的60%甚至更高,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數據顯示,全年日均用氣量在240萬立方米左右,缺口非常之大。
發愁有熱力公司退費幾百萬元
“以前燒煤的時候,我們區域內供得還不錯,但從2017年冬季開始,多數煤鍋爐都被拆了,主要靠天然氣鍋爐供暖,結果冬季天然氣壓力經常不足,供暖受到了嚴重影響,投訴非常多,這個矛盾作為熱力公司根本就解決不了。”西安市內一家熱力公司負責人坦言,僅去年冬季,因為暖氣不達標,該公司就給物業退暖氣費退了幾百萬元。
他說,因為治污減霾,政策變化比較快,先是根據環保要求對鍋爐進行環保改造,改造之后又有新政策必須要拆,有的熱源點現在已經全部是天然氣鍋爐,因此一旦天然氣不足全供熱區域都受影響。
據了解,2018年西聯供熱公司仍全部由4臺燃煤鍋爐供熱。西安朱雀熱力公司全部由燃煤鍋爐改由天然氣鍋爐,西安市熱力總公司、陽光熱力公司、高新熱力公司天然氣鍋爐、燃煤鍋爐都有,隨著改造的推進,天然氣鍋爐的比重越來越高。
對于剩下的燃煤鍋爐,不知道以后還要不要拆?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相關人士說,如果現有燃煤鍋爐全部拆掉,全部改由天然氣鍋爐供暖,缺氣的情況可能會愈演愈烈。
建言出臺優惠電價推廣電力供暖
“現在西安的供暖熱源對天然氣的需求比重越來越大,而冬季高峰缺氣是全國普遍情況,應該及時調整熱源比例,推動多種能源組合,切實保障居民供暖質量。”秦華熱力集團公司負責人建議。
據了解,目前在西安供暖的熱源比例中,熱電聯產的電廠余熱、燃煤、天然氣基本三分天下。據專家介紹,電廠余熱是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供熱最經濟、穩定,比如陽光熱力公司、西安市熱力總公司、東郊能源公司都有用電廠余熱;天然氣供熱的優點是環保、穩定,缺點是價格貴,而且氣量緊張;燃煤供熱穩定,成本低,但污染較大。此外,有些熱力企業還在嘗試地熱、污水源、空氣源等供熱,但都在選址、占地面積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不應該忽視電力能源,呼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推廣鼓勵電鍋爐在采暖中的大規模使用。”秦華熱力集團公司負責人建議說,相比夏季,冬季采暖季電的用量有限,在熱源中推廣電鍋爐的普及,是目前形勢下最經濟最快速的轉型方式。他分析說,只需要對供暖有專項電價優惠政策,將低谷電價稍微降低一點,就能在供暖行業推動電鍋爐的使用,而這對于電力企業也是好事兒。曾進行過電鍋爐供暖的測算,電鍋爐有蓄電裝置,可以將夜間的低谷電儲存起來用于鍋爐運行,如果低谷電價低于每度電0.3元,就可以和天然氣供暖成本持平。據了解,目前陜西電網一般工商業用電1千伏以下低谷價格為0.3753元,而農業生產用電低谷價格為0.2694元,居民用電一檔低谷價位0.2983元。如果將小區及熱力企業電鍋爐用電降到居民用電低谷價格,就能夠支持電鍋爐的普及。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能夠大力推廣電鍋爐,適度保存燃煤鍋爐,形成電廠余熱、燃煤、天然氣、電以及污水源、空氣源、地熱等多種熱源有機組合,互相補給,對于保持供熱的穩定性、提高居民供熱質量將大有益處。 華商報記者 李琳
熱源多元化自有其道理和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熱源多元化的建議,來自于供熱企業以及業內人士。顯然,這樣的建議,首先無疑是符合行業利益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供熱行業的訴求和呼喚。但仔細分析,即便沒有多少專業知識做支撐,僅依據生活常識和經驗來看,熱源多元化的建議也自有其道理和價值。
畢竟,“煤改氣”快速推進,使得天然氣供應一到供熱季更顯捉襟見肘,即便西安已于2018年開通了第二氣源,天然氣供需形勢依然嚴峻如常。從目前的能源供應形勢看,未來一段時間內缺氣將不可避免。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熱源多元化又有何不可呢?
事實上,西安市建委出臺的2018年建筑節能領域“鐵腕治霾·保衛藍天”工作實施方案中就要求“全市新增供暖全部使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供暖”,方案中還提到“西咸新區范圍內要堅持能用必用的原則,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因特殊原因無法采用的,必須采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儲能式電鍋爐、天然氣<電>壁掛鍋爐等清潔方式供暖;在污水處理廠周邊2.5公里范圍內的新建建筑應按照市政的統一規劃以污水源熱泵供熱方式為主;本市開發區、遠郊區縣等不具備市政供熱條件的新建建筑項目,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清潔能源供暖”。
或可言之,熱源多元化,其實并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建議,而是通往未來的出路。這也不是能不能的問題,重要的是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進而找到把夢想照進現實的可操作方法。
現狀 煤改氣后天然氣用氣量劇增
近年來,一到冬季用氣高峰,上游就供氣不足,供暖就會受影響。
隨著“煤改氣”的推進,熱力公司廣泛使用天然氣鍋爐,小區自備天然氣鍋爐以及老舊小區壁掛鍋爐使用越來越多,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攀升,但供應量沒有隨之提升,最多的情況是“持平”甚至還會“縮減”,因為全國都缺氣。
2018年供暖季,根據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統計,目前西安市集中供熱企業純天然氣鍋爐216臺3934蒸噸/小時,2018年采暖季總需氣量5.9億立方米,每天平均需氣量499萬立方米,需求量高于2017年。而按照天然氣上游生產企業的統一調配,2018年冬西安市氣源量與2017年基本持平。針對這一問題,西安市市政公用局配合市發改委向省發改委、燃氣公司匯報對接,多渠道協調氣源,同時做好壓非保民工作,并由各天然氣公司購買高價氣進行應急調峰。
據了解,2018年西安集中供熱企業有24家,各集中供熱企業共有燃煤鍋爐59臺,天然氣鍋爐216臺。出于環保需要,2018年以來,西安市對其中57臺集中供熱燃煤鍋爐實施了煤改潔工作,2018年實施煤改氣后的廠區沒有保留燃煤鍋爐的有12個熱源廠。
“城市供暖面積不斷擴大,集中供熱企業是大型天然氣鍋爐,還有大量的小區自備天然氣鍋爐,隨著老舊小區改造的大力推進,家庭壁掛鍋爐用戶也在急劇攀升,這些都給天然氣供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天然氣經營企業來說,心有余而“氣”不足。
天然氣供應量多少決定權在上游的氣田,由于全國用氣都緊張,西安每年要氣都十分艱難。即使2018年9月,西安新氣源項目開通,實現了雙氣源供氣新格局,事實上,有新氣源通道也依然沒氣來,作為燃氣經營企業也不可能長期價格倒掛,購買高價氣來支持供暖,因此冬季缺氣現象并未得到改善。
2017年供暖季的數字是,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所轄的城六區內,包括各熱力公司的大鍋爐以及小區的小鍋爐在內,共有近2600臺天然氣鍋爐。
據了解,僅以西安城六區來說,供暖季天然氣用量占全年的60%甚至更高,西安秦華天然氣公司數據顯示,全年日均用氣量在240萬立方米左右,缺口非常之大。
發愁有熱力公司退費幾百萬元
“以前燒煤的時候,我們區域內供得還不錯,但從2017年冬季開始,多數煤鍋爐都被拆了,主要靠天然氣鍋爐供暖,結果冬季天然氣壓力經常不足,供暖受到了嚴重影響,投訴非常多,這個矛盾作為熱力公司根本就解決不了。”西安市內一家熱力公司負責人坦言,僅去年冬季,因為暖氣不達標,該公司就給物業退暖氣費退了幾百萬元。
他說,因為治污減霾,政策變化比較快,先是根據環保要求對鍋爐進行環保改造,改造之后又有新政策必須要拆,有的熱源點現在已經全部是天然氣鍋爐,因此一旦天然氣不足全供熱區域都受影響。
據了解,2018年西聯供熱公司仍全部由4臺燃煤鍋爐供熱。西安朱雀熱力公司全部由燃煤鍋爐改由天然氣鍋爐,西安市熱力總公司、陽光熱力公司、高新熱力公司天然氣鍋爐、燃煤鍋爐都有,隨著改造的推進,天然氣鍋爐的比重越來越高。
對于剩下的燃煤鍋爐,不知道以后還要不要拆?西安市市政公用局相關人士說,如果現有燃煤鍋爐全部拆掉,全部改由天然氣鍋爐供暖,缺氣的情況可能會愈演愈烈。
建言出臺優惠電價推廣電力供暖
“現在西安的供暖熱源對天然氣的需求比重越來越大,而冬季高峰缺氣是全國普遍情況,應該及時調整熱源比例,推動多種能源組合,切實保障居民供暖質量。”秦華熱力集團公司負責人建議。
據了解,目前在西安供暖的熱源比例中,熱電聯產的電廠余熱、燃煤、天然氣基本三分天下。據專家介紹,電廠余熱是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余熱,供熱最經濟、穩定,比如陽光熱力公司、西安市熱力總公司、東郊能源公司都有用電廠余熱;天然氣供熱的優點是環保、穩定,缺點是價格貴,而且氣量緊張;燃煤供熱穩定,成本低,但污染較大。此外,有些熱力企業還在嘗試地熱、污水源、空氣源等供熱,但都在選址、占地面積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不應該忽視電力能源,呼吁政府出臺優惠政策,推廣鼓勵電鍋爐在采暖中的大規模使用。”秦華熱力集團公司負責人建議說,相比夏季,冬季采暖季電的用量有限,在熱源中推廣電鍋爐的普及,是目前形勢下最經濟最快速的轉型方式。他分析說,只需要對供暖有專項電價優惠政策,將低谷電價稍微降低一點,就能在供暖行業推動電鍋爐的使用,而這對于電力企業也是好事兒。曾進行過電鍋爐供暖的測算,電鍋爐有蓄電裝置,可以將夜間的低谷電儲存起來用于鍋爐運行,如果低谷電價低于每度電0.3元,就可以和天然氣供暖成本持平。據了解,目前陜西電網一般工商業用電1千伏以下低谷價格為0.3753元,而農業生產用電低谷價格為0.2694元,居民用電一檔低谷價位0.2983元。如果將小區及熱力企業電鍋爐用電降到居民用電低谷價格,就能夠支持電鍋爐的普及。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能夠大力推廣電鍋爐,適度保存燃煤鍋爐,形成電廠余熱、燃煤、天然氣、電以及污水源、空氣源、地熱等多種熱源有機組合,互相補給,對于保持供熱的穩定性、提高居民供熱質量將大有益處。 華商報記者 李琳
熱源多元化自有其道理和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熱源多元化的建議,來自于供熱企業以及業內人士。顯然,這樣的建議,首先無疑是符合行業利益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供熱行業的訴求和呼喚。但仔細分析,即便沒有多少專業知識做支撐,僅依據生活常識和經驗來看,熱源多元化的建議也自有其道理和價值。
畢竟,“煤改氣”快速推進,使得天然氣供應一到供熱季更顯捉襟見肘,即便西安已于2018年開通了第二氣源,天然氣供需形勢依然嚴峻如常。從目前的能源供應形勢看,未來一段時間內缺氣將不可避免。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動熱源多元化又有何不可呢?
事實上,西安市建委出臺的2018年建筑節能領域“鐵腕治霾·保衛藍天”工作實施方案中就要求“全市新增供暖全部使用天然氣、電、可再生能源供暖”,方案中還提到“西咸新區范圍內要堅持能用必用的原則,符合條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中深層地熱能供暖,因特殊原因無法采用的,必須采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空氣源熱泵、儲能式電鍋爐、天然氣<電>壁掛鍋爐等清潔方式供暖;在污水處理廠周邊2.5公里范圍內的新建建筑應按照市政的統一規劃以污水源熱泵供熱方式為主;本市開發區、遠郊區縣等不具備市政供熱條件的新建建筑項目,要結合項目實際情況,采用相應的清潔能源供暖”。
或可言之,熱源多元化,其實并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建議,而是通往未來的出路。這也不是能不能的問題,重要的是堅持因地制宜,一切從實際出發,進而找到把夢想照進現實的可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