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印發《關于落實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實施七項藍天行動,采取18項舉措,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預計到2020年新增電供暖面積4.6億平方米。
總體目標
利用三年時間,推動建成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等一批重點輸電通道工程,2020年,公司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2.3億千瓦,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外受電比例分別達到40%、20%以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基本解決西部、北部地區“三棄”問題;有效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新增電供暖面積4.6億平方米,助力平原地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任務;支撐綠色交通體系發展,全面建成覆蓋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區主要城市的公共充電網絡,基本實現“兩縱一橫”港口(環渤海、東南沿海大型海港,京杭大運河,以及長江沿線內河)岸電全覆蓋、實現重要城市及區域樞紐以上機場橋載APU全覆蓋;
服務產業布局優化調整,配合完成“兩高”行業管控調整與“散亂污”企業關停整治;引領企業低碳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實現電網建設全過程環保管理,全面完成“綠色機關”創建。
至2020年,重點區域累計替代電量超過1300億千瓦時,實現燃煤替代5200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585萬噸,PM2.5減少47萬噸,助力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約束性目標,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其中有關如何實施“煤改電”的措施:
著力實施壓煤減煤配套電網工程
加快跨區輸電通道和重點區域配套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啟動金上—雄安、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與特高壓直流工程配套建設華中特高壓交流工程,解決華中電網“強直弱交”問題,形成水火互濟、多能互補、跨區域電力供需平衡的新格局,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配合重點區域30萬千瓦以下不達標煤電機組淘汰關停,制定配套電網建設改造方案,解決受端電源空心化帶來的電壓支撐問題,保障電網運行安全。
積極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科學制定重點地區“煤改電”實施方案
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為重點,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原則,綜合考慮采暖區域熱負荷特性、生態環保要求、電力資源及已建和在建電網項目供電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推進電供暖。優先在網架結構條件較好、電網供電能力有保障、用戶承受能力較強的地區,整村、整縣成片推進實施“煤改電”,科學合理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供暖規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汾渭平原528.5萬戶居民、0.7萬個企事業單位實施“煤改電”,預計新增電供暖面積4.6億平方米,預計累計替代電量456億千瓦時,替代散燒煤2530萬噸,協同“煤改氣”及其他清潔取暖燃煤替代方式,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高質量建設“煤改電”配套電網
與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規劃有效銜接,已明確“煤改電”的區域,按照高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加快推進“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全面提升“煤改電”地區電網供電可靠性。電網已覆蓋又需新增“煤改電”的區域,充分利用原有設施,改造與新建相結合,避免投資浪費與重復建設。差異化推進配電自動化與信息化建設,實現中低壓信息全面采集,提升電供暖區域智能化水平,確保取暖供電安全可靠。
認真做好“煤改電”運維保障服務
重點推廣使用蓄熱式、集中式電供暖,原則上避免采用非熱泵的直熱式電供暖。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增加“煤改電”配套電網設備巡視頻次。部署專項覆蓋監控系統,實現“煤改電”相關配電設備運行情況在線監控。做好應急搶修服務,提升可靠供電運維保障水平。
支持秸稈、農肥等生物質發電發展
做好縣域燃煤耦合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發電接網工程建設,引導秸稈、畜禽糞污等生物質燃料綜合利用。支持將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作為縣域重要的清潔供熱方式,直接替代縣域內燃煤鍋爐及散煤利用。
總體目標
利用三年時間,推動建成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等一批重點輸電通道工程,2020年,公司經營區跨區跨省輸電能力達2.3億千瓦,京津冀、長三角地區外受電比例分別達到40%、20%以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基本解決西部、北部地區“三棄”問題;有效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新增電供暖面積4.6億平方米,助力平原地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任務;支撐綠色交通體系發展,全面建成覆蓋京津冀魯、長三角地區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區主要城市的公共充電網絡,基本實現“兩縱一橫”港口(環渤海、東南沿海大型海港,京杭大運河,以及長江沿線內河)岸電全覆蓋、實現重要城市及區域樞紐以上機場橋載APU全覆蓋;
服務產業布局優化調整,配合完成“兩高”行業管控調整與“散亂污”企業關停整治;引領企業低碳環保生產生活方式,實現電網建設全過程環保管理,全面完成“綠色機關”創建。
至2020年,重點區域累計替代電量超過1300億千瓦時,實現燃煤替代5200萬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585萬噸,PM2.5減少47萬噸,助力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的各項約束性目標,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其中有關如何實施“煤改電”的措施:
著力實施壓煤減煤配套電網工程
加快跨區輸電通道和重點區域配套工程建設
加快推進雅中—江西、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啟動金上—雄安、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與特高壓直流工程配套建設華中特高壓交流工程,解決華中電網“強直弱交”問題,形成水火互濟、多能互補、跨區域電力供需平衡的新格局,基本解決“棄水、棄風、棄光”問題。配合重點區域30萬千瓦以下不達標煤電機組淘汰關停,制定配套電網建設改造方案,解決受端電源空心化帶來的電壓支撐問題,保障電網運行安全。
積極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
科學制定重點地區“煤改電”實施方案
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為重點,堅持從實際出發,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原則,綜合考慮采暖區域熱負荷特性、生態環保要求、電力資源及已建和在建電網項目供電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推進電供暖。優先在網架結構條件較好、電網供電能力有保障、用戶承受能力較強的地區,整村、整縣成片推進實施“煤改電”,科學合理制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供暖規劃實施方案。2018~2020年,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和汾渭平原528.5萬戶居民、0.7萬個企事業單位實施“煤改電”,預計新增電供暖面積4.6億平方米,預計累計替代電量456億千瓦時,替代散燒煤2530萬噸,協同“煤改氣”及其他清潔取暖燃煤替代方式,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高質量建設“煤改電”配套電網
與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規劃有效銜接,已明確“煤改電”的區域,按照高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加快推進“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全面提升“煤改電”地區電網供電可靠性。電網已覆蓋又需新增“煤改電”的區域,充分利用原有設施,改造與新建相結合,避免投資浪費與重復建設。差異化推進配電自動化與信息化建設,實現中低壓信息全面采集,提升電供暖區域智能化水平,確保取暖供電安全可靠。
認真做好“煤改電”運維保障服務
重點推廣使用蓄熱式、集中式電供暖,原則上避免采用非熱泵的直熱式電供暖。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增加“煤改電”配套電網設備巡視頻次。部署專項覆蓋監控系統,實現“煤改電”相關配電設備運行情況在線監控。做好應急搶修服務,提升可靠供電運維保障水平。
支持秸稈、農肥等生物質發電發展
做好縣域燃煤耦合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發電接網工程建設,引導秸稈、畜禽糞污等生物質燃料綜合利用。支持將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作為縣域重要的清潔供熱方式,直接替代縣域內燃煤鍋爐及散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