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北區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國海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利用LiGa大數據運維平臺,將全國上百個風場連在一起,把千里之外的數據采集回來,工程師坐在辦公室,就能了解出風場運行情況,判斷風機故障診斷,并運用大數據將解決方案反饋到風場,快速解決。
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海裝車間,一臺智能機器人正在為風電機組的偏航軸承擰緊螺栓。
“以前,一百多顆螺栓往往需要兩個人花上兩個多小時才能擰完,而現在,機器人上陣,只需40分鐘即可完成。”中國海裝負責人告訴記者,機器人除了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在工藝上也有著明顯優勢。以往的裝配生產工序中,偏航、變槳軸承裝配工序中的螺栓完全由人工進行安裝,耗時長、勞動強度大,且還存在力矩不一致、不達標等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智能機器人的手臂具備自動識別、智能判斷的能力,可以用激光識別、校準每一枚螺栓的位置,而且擰緊每一顆螺栓的力度都有記錄可以查詢,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證,真正實現了全自動、無人化的操作。
記者獲悉,中國海裝的組裝車間已經引入兩臺智能機器人,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投用后,不僅安裝時間相比人工節省了2/3,力度也能保持一致,次品率降低了9成以上;此外機器人還能24小時連續工作。而這些,都是人工作業所無法達到的。
工程師足不出戶檢修機組
記者在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中心的中央監控室里看到,20多個工程師天天在中心值守,當風場發電機組出現機故障時,中央監控系統就會自動報警,發電機組故障的信息和數據就會呈現在工程師面前,經過“會診”,一份專業的故障處理方案便會通過大數據反饋到現場,由現場工程師解決。
LiGa大數據平臺就像巨大的神經中樞,全國各地風電場數據持續接入聯結成一張數據的“網”,一組組實時運行數據便構成了風場及機組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過去,我們需在每個風電場派駐運維專家和運維團隊,每個風電場需要4到5個工程師值守,自從有了這個大數據中心,通過運維平臺,工程師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個風電場的實時運行狀態,實現故障檢修信息平臺化,對疑難問題進行在線‘診斷治療’。”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中心工程師張傳江介紹道。
以一個50000千瓦的標準風場為例,如今現場僅需1到2個工程師值守;不合格品審理平均時間下降10個小時,效率提升45.76%;同時,對比上線前后3個月運行質量指標,風機平均無故障間隔運行時間MTBF提升18%。
大數據中心助力構建智慧風場
經過多年不斷探索,中國海裝企業數字化建設也迎來“開花結果”時。
2016年至今,中國海裝已建設完成了風電機組管理系統LiGa平臺。目前,LiGa平臺已經接入了30個風場的1000臺風機。近3年來存儲和處理了來自9大類設備的所有運維相關歷史及實時數據約200TB。
“無論是采集的風場數據的種類,還是數量和規模,LiGa平臺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中國海裝高級大數據專家張方紅博士介紹,以大數據中心為“首腦”,還可實現多項運維智能服務。
截至目前,LiGa運維平臺運行大半年以來,已有853臺/27個風場2.0MW風機運行數據接入大數據平臺,并形成“故障解決方案庫”,包含了故障1000多類,其中疑難故障100余類。“這也是我們海裝智慧風場的一部分,目標就是讓風場的運維更加智能,風場的管理更加智慧。”張方紅說,風電產業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精益求精的時代,指標優、效益好、管理強才是優質風場的標桿。
智能機器人替代人工操作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海裝車間,一臺智能機器人正在為風電機組的偏航軸承擰緊螺栓。
“以前,一百多顆螺栓往往需要兩個人花上兩個多小時才能擰完,而現在,機器人上陣,只需40分鐘即可完成。”中國海裝負責人告訴記者,機器人除了帶來生產效率的提升,在工藝上也有著明顯優勢。以往的裝配生產工序中,偏航、變槳軸承裝配工序中的螺栓完全由人工進行安裝,耗時長、勞動強度大,且還存在力矩不一致、不達標等問題。
記者在現場看到,智能機器人的手臂具備自動識別、智能判斷的能力,可以用激光識別、校準每一枚螺栓的位置,而且擰緊每一顆螺栓的力度都有記錄可以查詢,產品質量得到充分保證,真正實現了全自動、無人化的操作。
記者獲悉,中國海裝的組裝車間已經引入兩臺智能機器人,于去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投用后,不僅安裝時間相比人工節省了2/3,力度也能保持一致,次品率降低了9成以上;此外機器人還能24小時連續工作。而這些,都是人工作業所無法達到的。
工程師足不出戶檢修機組
記者在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中心的中央監控室里看到,20多個工程師天天在中心值守,當風場發電機組出現機故障時,中央監控系統就會自動報警,發電機組故障的信息和數據就會呈現在工程師面前,經過“會診”,一份專業的故障處理方案便會通過大數據反饋到現場,由現場工程師解決。
LiGa大數據平臺就像巨大的神經中樞,全國各地風電場數據持續接入聯結成一張數據的“網”,一組組實時運行數據便構成了風場及機組健康狀況的“晴雨表”。
“過去,我們需在每個風電場派駐運維專家和運維團隊,每個風電場需要4到5個工程師值守,自從有了這個大數據中心,通過運維平臺,工程師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各個風電場的實時運行狀態,實現故障檢修信息平臺化,對疑難問題進行在線‘診斷治療’。”中國海裝LiGa大數據中心工程師張傳江介紹道。
以一個50000千瓦的標準風場為例,如今現場僅需1到2個工程師值守;不合格品審理平均時間下降10個小時,效率提升45.76%;同時,對比上線前后3個月運行質量指標,風機平均無故障間隔運行時間MTBF提升18%。
大數據中心助力構建智慧風場
經過多年不斷探索,中國海裝企業數字化建設也迎來“開花結果”時。
2016年至今,中國海裝已建設完成了風電機組管理系統LiGa平臺。目前,LiGa平臺已經接入了30個風場的1000臺風機。近3年來存儲和處理了來自9大類設備的所有運維相關歷史及實時數據約200TB。
“無論是采集的風場數據的種類,還是數量和規模,LiGa平臺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中國海裝高級大數據專家張方紅博士介紹,以大數據中心為“首腦”,還可實現多項運維智能服務。
截至目前,LiGa運維平臺運行大半年以來,已有853臺/27個風場2.0MW風機運行數據接入大數據平臺,并形成“故障解決方案庫”,包含了故障1000多類,其中疑難故障100余類。“這也是我們海裝智慧風場的一部分,目標就是讓風場的運維更加智能,風場的管理更加智慧。”張方紅說,風電產業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精益求精的時代,指標優、效益好、管理強才是優質風場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