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幾年霧霾圍城的北方,山西省大同市的天空猶如被清洗過一樣,顯得格外藍。從“黑鍋”蔽日到白云滿天,大同從一個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城市,華麗轉身成為山西省空氣最好的城市。如今,“大同藍”已成為山西省踐行“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典型代表。為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構想,山西省發改委新能源辦公室(以下簡稱“新能源辦”)緊緊圍繞“能源發展與生態恢復并舉”的中心思想,依托該省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優勢,由黑色能源向綠色能源轉型,傳統能源向新型能源轉型,化石能源向再生能源轉型,加快推進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產業化進程。
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風電、光伏裝機突破1000萬千瓦,達到1068萬千瓦,占比全省發電總裝機13.98%,新能源產業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其中,風電已經成為該省繼火電之后的第二大電源,有力促進了山西省能源結構的調整。
“光伏+”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大同藍”作為煤都亮麗的名片離不開光伏產業在當地的發展。
“我們從2014年就開展了光伏課題研究,探索光伏建設規模管理新模式。積極謀劃全省光伏發電項目布局,編制完成《大同采煤沉陷區光伏產業基地發展規劃》,為大同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做好了前期準備。”山西省發改委新能源辦公室主任程志剛對記者介紹說,“以規劃引領大同采煤沉陷區打造成全國的生態恢復示范基地、新能源產業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是新能源辦所做的努力。”
2015年6月,國家能源局正式批準了在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區建立光伏“領跑者”基地,新能源辦第一時間把文件下發到地方發改委,省發改委作為指導單位,充分放權給地方政府。管放結合的模式,讓地方政府在光伏“領跑者”項目的實際運作過程中避免了事事請示匯報、樣樣等省里批準的麻煩。
如今,荒蕪多年的采煤沉陷區已經蛻變成一個“光伏新技術示范地、領跑技術實踐地、先進技術聚集地”,當之無愧地成為“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的典范,對全國乃至世界的光伏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這一切成果的取得離不開新能源辦對于光伏產業發展的大力支持。為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能源革命”向縱深化發展,新能源辦充分利用“光伏+沉陷區治理”“光伏+扶貧”“光伏+農業生產”等模式,積極推進全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大同就是其中發展光伏產業先行先試的試點。
“省級發改委不應該盯著具體項目,而應該立足當地資源,順應國家政策,提前做好謀劃和服務,推動地方能源結構調整和轉型。”程志剛說,“要響應中央簡政放權的號召,充分授權給地方政府,充分相信地方政府的執政能力,讓行政效率獲得大幅提高。”
近年來,山西省光伏產業的發展一年上一個臺階。2014年,全省光伏電站規模44萬千瓦,2015年是該省光伏發電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光伏裝機比2014年增長了69萬千瓦。2016年,光伏裝機297萬千瓦,與之前兩年相比,規模迅速擴大,新增投資高達114.2億元。
目前,新能源辦著力推進陽泉、芮城光伏領跑技術基地建設,積極向國家能源局爭取大同二期等地光伏基地的批復。
“今年還會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光伏扶貧項目建設。按照省光伏扶貧領導小組《關于開展光伏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光伏扶貧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的要求,規范光伏扶貧電站項目管理,確保全面完成光伏扶貧工作建設任務,有效促進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程志剛表示,光伏扶貧,從源頭上解決了農民增收問題,讓扶貧工作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從源頭出發促進風電發展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織女泉風電場,藍天白云間,一架架乳白色的大風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長長的三葉扇翼隨風而動,把人們帶到童年對風車的美好回憶之中。這是晉北三市中若干風電廠的一個普通場景,但卻映射出新能源辦從源頭出發,解決風電發展問題的決心。
“新能源辦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工作部署,加快新能源開發利用的產業化進程,其中的重點在于促進風電產業化發展。”程志剛說。
從2014年開始,新能源辦針對風電發展做了一系列準備。一方面,爭取國家第五批風電核準計劃,做好風電規劃和消納能力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強風電多渠道消納市場機制建設等多項工作。
新能源辦還未雨綢繆,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風電項目月度報告制度,該制度能及時了解并幫助企業解決難題。“為避免省內風資源條件較好的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市出現棄風現象,按照國家能源局的要求,新能源辦啟動晉北風電基地規劃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利用風能資源,減少棄風情況發生。”程志剛介紹說,2016年,新能源辦編制完成了《晉北風電基地規劃》,提出利用國家已批復的晉北——江蘇南京±800千伏特高壓通道,采用“風電加火電”打捆外送的方案,逐步提高了全省風電外送能力。
此外,新能源辦還編制并印發《山西省2016年度中南部風電開發建設方案》,涉及規模達160萬千瓦。
為了快速實現讓“大同藍”到“山西藍”的轉變,新能源辦在推進風電取暖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關于加快推進山西省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實施意見》為風電清潔供暖工作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
多年來,大同市古城內的平房居民取暖主要靠燃煤,為了治理燃煤污染,僅2015年~2016年兩年間,該市用于型煤補助的資金達到2000萬元。如何減少政府補貼又能實現清潔取暖,程志剛認為,在全省重點推進大同市和忻州市風電供暖試點工程,探索清潔能源供熱工程與大型風電基地協同建設的運行機制是最佳選擇。
由于新能源辦的科學謀劃,措施得當,山西省風力資源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呈現逐年向好的勢頭。2015年,全省風電裝機累計達到668.88萬千瓦,新增183.88萬千瓦,比2014年增長37.9%。2016年,全省風電裝機累計達771萬千瓦,風電投資再創134億元新高。
多種新能源產業齊頭并進
新能源資源除了光伏和風電之外,還有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多種形式。盡管這些形式在新能源產業中所占比例較小,但是綜合利用起來,仍有巨大潛力。
山西省生物質能資源較為豐富,小麥、玉米、谷子等作物秸稈,常年總產量約991萬噸。穩定的秸稈資源為生物質能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山西省生物質發電從2014年的26.5萬千瓦,到去年已經實現37.3萬千瓦。晉中、運城、長治、忻州等地區利用秸稈資源建設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成功運作,進一步豐富和創新了生物質能利用方式和途徑。
為摸清全省地熱能資源的地區分布、利用現狀和可開發潛力,新能源辦積極推進各市開展淺層地熱能、中深層地熱能資源普查勘探和資源評價工作。
有了前期充足的準備,新能源辦在太原、運城兩地,建設一批利用中深層地熱能進行冬季供熱,此舉讓規模化推廣淺層地溫能開發利用的示范項目成為可能。
此外,為了集中優勢解決山西地熱資源“散、亂、小”的發展弊端,新能源辦積極協調中石化新星公司推進利用中深層地熱能向太原市經濟開發區、太原旅游職業學院等10個小區進行冬季供熱,提升了全省地熱能利用規模化水平。
燃氣發電、抽水蓄能等多種新能源利用形式也在全省范圍內如火如荼地全面鋪開。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燃氣發電已達到403萬千瓦;渾源150萬千瓦、垣曲120萬千瓦兩個抽水蓄能站點也在穩步推進中。
記者從新能源辦了解到,2017年,山西全省新能源行業發電裝機力爭達到2097.3萬千瓦,預計新增339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預計達到900萬千瓦,新增120萬千瓦;太陽能裝機預計達到500萬千瓦,新增2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預計達到40.3萬千瓦,新增3萬千瓦;燃氣發電裝機預計達到410萬千瓦,新增16萬千瓦;水電裝機保持244萬千瓦。
在既定目標的指引下,如今的山西省發改委新能源辦已做好了風電、光伏、燃氣發電、抽水蓄能、地熱等多種形式新能源發展的全面規劃。
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恢復作用也在逐步顯現,取得的經濟效益也在不斷提高。由于“大同藍”的吸引力,2016年大同市全年旅游總收入累計363.3億元,同比增長29.2%。2017中國大同古都燈會,吸引了430多萬游客,創下了大同冬季旅游的新紀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同藍”將在全省普及,山西省不僅能擁有新能源發展帶來的“綠水青山”,也同樣會收獲它帶來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