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一直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當地時間6月16日,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國際電工委員會聯合主辦的新能源發展與技術國際研討會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舉行。130余名中外代表圍繞“創新引領、標準推動、合作共享、互聯互通”的主題,深入交流新能源發展成果和經驗,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措施,共同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
1創新引領:破解新能源技術難題
新能源,是指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潮汐等非水可再生能源。當前,加快新能源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已成為全球趨勢。數據顯示,到去年年底,中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為1.5億千瓦和0.8億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新能源第一大國。
“目前中國可再生能源并網裝機容量達到德國可再生能源的6倍,德國可以從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學到很多新能源的發展經驗。德國愿與中國一同攜手領跑世界新能源的發展。” 曾在法蘭克福居住了21年, 并在北京參加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的德國經濟和能源部局長何丹·邵思騰在新能源發展與技術國際研討會上說。
研討會上,與會代表認為,實現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是核心舉措,能源生產消費全面再電氣化是基本途徑,互聯互通、智能高效的現代化電網是基礎平臺。
但是,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在給能源生產消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挑戰。專家介紹說,主要是系統安全性問題,在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的情況下,如何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是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
遠距離輸送問題至關重要,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新能源開發的目光轉向海上和內陸偏遠地區,甚至包括高原、沙漠和戈壁地帶。這些地區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但是遠離負荷中心,大規模開發后如何高效送出是一個重大挑戰。還有技術經濟性問題,一些新能源比例較大的國家普遍存在補貼數額巨大和終端用戶電價持續上漲的壓力。
解決新能源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各國同行都有自己的做法。中國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應對新能源發展的世界性難題。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IEC副主席舒印彪在致辭暨主旨演講中說:“需要從發揮電網平臺作用、加強技術創新引領、完善政策和市場機制、引導社會共同參與等四個方面統籌推進、精準發力。”他認為,加快電網互聯互通,這是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基礎。強化重大技術創新,這是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的關鍵。
舒印彪舉例說,中國研發了一整套的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技術,對大電網能夠進行安全穩定的控制。這個技術使得我們在接受大規模新能源的同時,在處理這些電網波動的能力上有了顯著提高。這些技術經過20多年的努力,實現了大電網控制穩定技術的突破,在國際上是領先的。“當然我們現在的智能電網,比如電動汽車這種基礎設施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將近4億只智能電表這些技術,規模上是很大的,技術上也是領先的。”舒印彪說。
不同于歐洲,中國的能源資源與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國家電網公司自主研發了全球最先進的1000千伏和±800千伏、±1100千伏特高壓交、直流輸電技術,攀登上了輸電領域的“珠穆朗瑪峰”。2013年以來,公司累計消納新能源1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28%。
國家電網公司還開展了新能源發電功率預測、虛擬同步機等技術研究和應用,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開展源-網-荷聯合實時調度,加強跨地區跨流域的風光水火聯合運行,提高系統平衡調節能力。過去20年,國家電網是全球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電網。
2標準推動:支撐新能源發展基礎
這次研討會一個特殊的熱點和焦點,就是標準、技術在新能源發展當中的重大的推動作用。
標準是互聯互通的基本規范、是技術合作的基礎支撐。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總經理恩思哥·漢斯說:“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期待與各方加強跨境、跨國、跨部門合作,建立協同工作機制,推動新能源、智能電網等方面的標準體系建設,滿足未來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需求。”
能源轉型的路還很遠,能源轉型的路徑越來越清晰,技術創新和政策創新是引領新能源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堅強的電網設施和完善的標準體系是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國家電網公司和葡萄牙之間的新能源合作為整個世界、為未來若干代人帶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這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石。”葡萄牙科學技術及高等教育部部長曼紐爾·埃托爾說,“我們要打造一條現代化的能源絲綢之路。”
從世界范圍看,通過電網互聯互通,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是能源轉型的必由之路。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發展,歐盟能源委員會提出,到2030年將各國的跨國輸電容量再增加一倍。國家電網公司正在規劃擴大同步電網規模,加強現有區域電網互聯,到2020年將跨區輸電能力提高到3億千瓦左右,支撐新能源裝機3.2億千瓦。
標準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在推動新能源可持續發展方面越來越重要。國家電網公司與各方加強合作,在加強本國標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各國標準的對接與互認,共同推動新能源及相關領域國際標準的健全和完善。
標準也是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國家電網公司依托電網創新發展實踐,積極開展新能源及相關領域的技術標準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近年來,公司立項編制國際標準39項,覆蓋新能源并網、智能電網等領域。
國際電工委員會秘書長兼首席執行官弗朗斯·弗雷斯維克認為:“中國完成了從‘標準執行者’向‘標準制定者’的身份轉變。正因為中國的創新科研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所以大家才會遵守中國在這一基礎上制定的標準。”
3合作共享:共推新能源持續發展
“我們說著不同的語言,但是我們今天越來越多地在說著一種語言,那就是可再生發展、可再生能源。” 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總經理恩斯哥·漢斯的發言代表了大家的心聲。短短一天的國際研討會,與會的嘉賓代表會上討論熱烈,會議間隙還不忘利用休息時間切磋研討。
就在5月份,在北京召開的“一帶一路”高峰國際論壇提出,要抓住新一輪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變革技術趨勢,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為實現能源互聯互通、促進新能源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平臺。
“中國擔負起了引領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國際責任,這非常鼓舞人心!”西門子公司董事會成員塞德里克·奈柯表示。未來,各國能源企業可以強強聯手,聚焦“一帶一路”建設,就電網互聯互通開展合作,為新能源開發利用提供電網支撐。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能源相互關聯彼此影響,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僅憑自己的力量實現能源轉型變革,合作共享、共謀發展成為世界潮流。當新能源轉型步入下一階段,開展深入而廣泛合作顯得尤為重要。歐洲在通過統一大電網、完善的市場機制、科學的需求側響應機制,推動了新能源的健康發展;中國大力發展遠距離輸電,提升電網平衡調節能力,促進了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這些寶貴的經驗都值得多方借鑒。
圍繞新能源發展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各方可以聯合攻關,深化技術合作。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在美國、歐洲設立了兩個研究院,其中歐洲研究院就設在德國柏林,研究領域包括新能源并網與消納、儲能技術及材料、電動汽車充電等。
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雙邊、多邊交流,分享經驗,各國在新能源發展上攜手共進。正如德國能源署署長安德烈亞斯·庫爾曼所說:“研討會上,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德國能源署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與葡萄牙國家能源網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開展政策、技術等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新能源創新發展,意義重大。”
舒印彪還代表國家電網公司和IEC表達了進一步加強與各方合作的意愿。他表示,面對“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機遇,國家電網公司期待與各國能源企業強強聯手,推進沿線電網互聯互通和新能源開發利用,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