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還慶幸在未來終于能買上一輛便宜的Model汽車時,一場能源革命的浪潮或將走進并改變你的生活。特斯拉入華,絕不止單為國人提供汽車。
6月22日,一組特斯拉與上海政府簽署協議,落戶臨港工業區的消息傳遍汽車界。但隨后不久便發生戲劇性翻轉。先是上海臨港發布了澄清公告:與特斯拉并無任何接觸。
而后特斯拉官方也發明聲明稱:正在與政府商談,年底出結果。
特斯拉入華消息一出,一天之內便連續發生了數次烏龍事件。雖讓媒體界目不暇接,但是特斯拉落戶上海已成定局。
入華是歷史的抉擇
特斯拉入華,是戰略需要作出的歷史抉擇,無可厚非。有業內人士在年初時就曾指出,特斯拉國產化并生產Model 3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原因有三:一是資本投資需要有所回報,特斯拉目前急需拓展市場;二是中國新能源市場已成規模;三是政府對新能源市場的支持被資本所青睞。
從更深層次看,特斯拉來華生產Model 3只是外因:一則是可以持續不斷獲得資本回報,來維持公司正常運營;二則可以借機更好的融入中國這個超級利基市場;三則可以建立與政府和有關利益團體良好的關系,以待時伺機而動。
而伺機而動的時機(內因)就是——能源革命的開啟:未來在新能源領域開辟一處超級大的利基市場,特斯拉是其唯一的主宰者。Model 3只是特斯拉用來維持公司運轉,進行能源革命的一塊跳板。
所以,特斯拉入華這事兒并不全因銷量不濟(只是部分原因)等想的那樣簡單。一個沒有野心的企業,是不可能短短成立幾年就名譽全球,成為新貴。而特斯拉造汽車(包括即將量產的一款跑車)除維持企業經營需求外,筆者更多看到的是它證明了在能源革命方面所做出的貢獻和達到的技術水平。
能源革命才是初衷
可以看到,自去年11月特斯拉收購美國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商SolarCity后,時隔不到三個月,特斯拉汽車公司就正式宣稱更名為“特斯拉”。可見,抹去的只是“汽車”二字,而開啟的確是更加廣袤的能源市場。
不過很可惜,多數人只看到了特斯拉的汽車,卻忽略了新能源汽車技術本身的轉化應用。而特斯拉來華要做的絕不僅是制造汽車,更多是將特斯拉在新能源技術上的儲備,轉化成其它能源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像電一樣,成為每個人、每個家庭所必須的產品。
所以,此次特斯拉入華選擇合作伙伴,并不打算與傳統車企合作。而是選擇例如:上海電氣等有深厚能源背景的企業。因此,特斯拉雖然它造車,但它絕不是一家車企,更像是能源服務提供商。這樣做也才真正符合特斯拉的愿景: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
下一個利基市場的開啟
而這一切絕不是妄加揣測。大家要相信,真相只掌握在那些精英手中。舉個例子,董明珠押全部身家投資銀隆新能源,是在豪賭嗎?是準備要擼起袖子提振民族汽車工業嗎?不完全是,更多的是看中了新能源這個利基市場,看重了銀隆具有的鈦酸鋰電池技術。
目前,銀隆只是將鈦酸鋰電池技術應用在了汽車上,就說它要造車,想要成為車企。那么一天技術發展到一定水平,應用到手機上呢?應用到太陽能儲能設備上呢?那它是不是搖身一變又成為手機制造商、光伏制造商呢?
顯然不會,它就是能源服務商,特斯拉也是一樣。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立足后,重心或將逐漸淡出汽車圈,并在電力、太陽能、儲能、電池系統提供等幾大方面有所作為。”
所以,新能源是個大市場,絕不單只有汽車那點事兒。在他們眼中,中國新能源市場就是下一個風口,一個超級大的利基市場。而特斯拉能否成為站在風口中的企業呢?前期還是要仰仗Model3在華的發展規模。
Model 3的產品力
這就得要說一下Model 3的產品力了。業內人士指出,“它賦予中國的或僅是“廉價車”(相對其它模型車)的代名詞。如想真正體驗到特斯拉的產品力,還得是進口的Model模型車。”
而國產后或3.5萬美元(23.89萬元)的售價與剛上市的別克VELITE 5不相伯仲。區別是一個是純電動,一個是增程式。在技術方面也會有閹割,包括自主駕駛選項。當然,優勢或將是加入更多中國元素。
其次,國產后價格的變動,帶來的是消費群體的轉變。資金富裕一點的當然還是會選擇更高一級別的模型車,例如Model S。而Model 3這個定位區間受眾消費群更傾向于城市小資青年,受眾群體雖更加精準,但市場可供選擇的(合資的增程車、傳統燃油車)競品也較多,競爭壓力較大。
再者就是安全因素及基礎設施的薄弱,也可影響銷量。此前不久起火、致死事故發生的陰影至今仍存。不過針對基礎設施,特斯拉已公布其在中國部署超級充電站建設的計劃,來滿足未來市場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