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總是充滿辯證法。在動力電池市場火爆,各路資本紛紛進入,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主流電池企業大幅投擴產背景下,不少提前好幾年進駐鋰電行業的企業卻依舊進展緩慢,甚至產品還未能投產。
根據企業公開信息,高工鋰電盤點發現,包括大東南、橫店東磁、融捷股份、南洋科技、深圳惠程、西部資源、斯太爾、五龍電動車等8家上市公司布局鋰電多年,有一個共同點:雖然進軍鋰電行業較早,僅從時間維度來看,少則1年,長達7、8年,但其旗下的鋰電業務卻并未盡如人意。
在上述企業中,有的希望借助鋰電轉型,擺脫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泥淖,有的意欲在火熱的鋰電市場分羹一杯,但這些企業受限于種種原因,最終折戟鋰電。
總體來看,上述企業折戟鋰電的原因主要涉及技術、政策、資金、戰略等四大方面。
技術方面:由于鋰電產品技術壁壘高,企業未能突破其技術瓶頸,因此產品至今未能量產。或者有部分企業有一定量產產品,但是由于產品質量與業內存在一定差距,導致市場認可度不高。
資本方面:動力電池屬于重資產產業,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由于部分企業的融資速度慢、規模小,甚至有些企業遭遇融不到資的資金窘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擴張速度。
政策方面:從去年以來,政策的頻繁調整以及受“騙補”余溫波及,部分動力電池企業業務呈現下滑趨勢甚至出現虧損,部分上市公司選擇“斷臂”止虧。
戰略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車政策頻繁波動,市場短期內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此部分企業不敢大規模上線投產。
且看8家上市公司布局鋰電進展:
大東南:2016隔膜業務占比僅0.16%
從2011年起就開始試圖轉型進入鋰電領域的大東南,從鋰電隔膜到動力電池,至今一直進展緩慢。從2016年年報來看,公司實現營收9.51億元,增幅5.85%。其中,布局歷時7年的鋰電池隔離膜業務營收156.55萬元,占比總營收0.16%。布局歷時4年的鋰電池業務營收748.74萬元,占比總營收0.79%。
據了解,公司2011年募資打造的“年產6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離子隔膜項目”,目前僅有兩條干法雙向拉伸生產線投產,產量為334.54萬平方米。根據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大東南電池產量310.7萬只,意味著平均日產量不到1萬只。
橫店東磁:動力業務仍處于虧損
2015年12月,橫店東磁宣布投資年產1億支18650型高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正式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但是從2016年公司年報披露情況來看,公司動力電池業務仍未形成收入。
橫店東磁表示,雖然公司實現年產1億支高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已投產,但是目前每月利潤處于虧損狀態,預計今年6月份會打開一部分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9月,為加快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的布局,橫店東磁決定投資年產6GWh高容量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為30億元,項目建設完成后預計年銷售收入達60億元。
融捷股份:轉讓電池業務鋰礦業務進展緩慢
2016年12月,融捷股份擬以1185萬元的價格將控股子公司天量電池的30%股權轉讓給蕪湖天弋。資料顯示,2015年蕪湖天量營收0元,凈利潤-73.63萬元;截止2016年11月30日,公司營收4238.83萬元,凈利潤-173.29萬元。
融捷股份表示,公司本次轉讓天量電池的股權,是由于鋰電池補貼等行業政策標準尚未確定,鋰電池產業市場環境發生顯著變化,將面臨產業調整,下游市場開拓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2010年9月,融捷股份旗下子公司融達鋰業完成四川甘孜州甲基卡鋰輝石礦一期產能24萬噸/年的綜合驗收,并正式投產。2013年6月,融達鋰業完成采礦權變更登記,獲得甲基卡鋰輝石礦134#脈整體采礦權,同時全面啟動“甲基卡鋰輝石礦105萬噸/年技改擴建項目”。
2013年10月,甘孜州進入冬歇,融達鋰業運營的鋰礦廠就此全面停工。雖然此后融捷股份多次提及將要復產,但三年多時間過去,復產消息至今仍未落地。
融捷股份公告稱,問題主要出在征地問題未落實,群眾利益訴求不同等原因,導致甲基卡鋰輝石礦擴產征地工作受阻,項目推動困難。
西部資源:剝離電池業務
2016年9月,西部資源擬5280萬元轉讓宇量電池8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宇量電池股權。據了解,宇量電池由西部資源與蘇州力能共同出資設立,成立于2014年,主要從事三元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西部資源表示,2016年三元客車“暫停令”對宇量電池經營造成較大壓力。宇量電池已對目前的產品方向重新進行規劃,但完成尚需時日,且資金需求較大。為避免宇量電池對公司業績造成不利影響,緩解資金壓力,公司擬將其進行剝離,以集中資金優勢,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積極影響。
五龍電動車:成立7年電池業務連續虧損
五龍電動車前身是中聚電池,成立于2010年,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在1.9億收購云南電動車之后,公司主要業務包括: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及相關產品、正極材料等研發、制造及銷售。
高工鋰電網梳理其年報顯示,公司已連續虧損6年,在此前的2012~2016年,其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額分別為4.4億港元、3.2億港元、9.06港元、4.1億港元、7.6億港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五龍電動車曾解釋稱,其主要原因為其動車生產業務開始大規模生產前準備的最后階段,在電池及電動車上的研發、廠房建設及生產投入、電動車市場營銷等領域的投入增加所致。
南洋科技:布局7年產品仍未規模量產
南洋科技2010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主要從事電子薄膜領域的工藝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研發。當年9月,其發起設立浙江泰洋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正式介入鋰電池隔膜領域,建立年產1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
2012年8月份年產1500萬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生產線開始試生產,產品送客戶檢測;2012年底,浙江泰洋鋰電材料有限公司更名為浙江南洋信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同時,南洋科技一舉投入1501萬歐元購入新生產線布局鋰電池隔膜設備,新建年產9000萬平方米鋰電池隔膜項目。但5年過去了,南洋科技在2016年年報中稱,截至目前,該生產線設備仍在改造、調整中。
深圳惠程:投建PI隔膜6年仍未投產
2011年3月,深圳惠程子公司江西先材發布計劃,將建設年產2億平方米聚酰亞胺納米纖維電池隔膜(PI隔膜)產品生產基地,該項目總投資額約6億元,項目計劃在2011年7月前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項目預計達產。
2014年1月9日,深圳惠程發布公告稱,其PI隔膜項目將進行變更,預計產能由原來的2億平米/年,調整為4000萬平米/年,產能下滑達80%。同年9月25日,深圳惠程又披露,由于產品性能指標和生產工藝還沒有最終定型,生產設備采購工作尚未開始,子公司江西先材PI隔膜投產時間比原計劃延遲9個月以上。
“9個月以上”可以是10個月,也可以是10年。對于如此模糊的表述,深圳惠程內部人士回應道:“也就是(投產時間)很長的意思。”
斯太爾:投建3年碳酸鋰仍未達產
2015年2月,主營柴油發動機的斯太爾1.53億元投資恒信融鋰業,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同年4月,年產1.8萬噸碳酸鋰項目開工。
2017年5月9日,斯太爾公告顯示,恒信融鋰業2016年度凈利潤為-470.57萬元,其承諾的年產1.8萬噸碳酸鋰項目最終未能實現量產。
對此,斯太爾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青海碳酸鋰項目建設所在地位于西臺吉乃爾湖附近,地理位置偏遠、遠離生活工業區,且缺少公共設施、生產條件極其惡劣,導致項目進度一再延期。
據知情人士透露,斯太爾在青海的廠房面積達20、30畝,各項生產設備齊全,但由于恒信融鋰業承諾的90%的提純率規模化生產成本非常高,所以盡管能在試驗中生產出樣品并通過驗收,但量產困難重重,最終導致了其年產1.8萬噸碳酸鋰生產線遲遲無法能達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