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鋰電企業不僅跟對了老師,集中了資源配置,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是比較成功,這也正是為什么韓國鋰電產業近幾年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韓國鋰電產業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經驗,值得中國鋰電界深思和借鑒。
韓國鋰電產業的快速崛起
韓國鋰電產業起步比日本差不多晚了近10年,上世紀末韓國幾乎是跟中國同時期開始發展鋰電產業的,到了2005年左右,日本、韓國和中國鋰電產業三足鼎立之勢基本形成。但是韓國鋰電產業后來居上,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攻城略地,觸角已經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與全球排名靠前的汽車廠商都有廣泛的合作。
目前,韓國不僅完全占據中端市場,而且在高端領域也大幅蠶食日本固有市場,韓國鋰電過去數年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在筆者看來,韓國鋰電產業快速發展主要是由于這幾個原因:
1)與中國數十年前緊跟美國大力發展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不同的是,韓國在經營與技術路線方面緊跟日本。當然這與韓國政治/文化以及SamsungSDI、LG以及SK的很多核心技術和管理人員都有日企工作經歷有很大關系。
這使得的韓國鋰電產業這些年在不管是在技術路線還是經營管理上都沒有走多少彎路,從而可以充分利用“后發優勢”。而反觀我國由于緊跟美國大力發展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技術路線,造成了人力、財力和資源的巨大浪費,這個重大戰略性失誤直接導致目前我國鋰電整體技術水平至少落后韓國三年。
2)韓國政府多年以來一直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大力扶持SamsungSDI和LG(后來SK加入)三家龍頭企業搶占鋰離子電池全球第一的寶座的目標。
在政府的扶持和協調下,韓國鋰電池產業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之高完全由三星SDI、LG化學和SK三家巨頭壟斷,形成了一種較為良性的競爭和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反觀我國在過去十年里,兩三百家鋰電企業在全國大地遍地開花,這種低水平重復建設顯然對我國鋰電產業整體產業水平的提升并無裨益。
在筆者個人看來,韓國鋰電產業迅猛發展除了緊跟日本少走彎路以外,另外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韓國電池企業很好地把握了成品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平衡。與中國企業半人工半機械生產方式降低制造成本不同,韓國企業首先是依靠生產自動化來降低制造成本。得益于地利和緊密的經貿關系,韓國企業往往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仿制出日本電池生產設備。
當日本企業被迫跟進,努力降低設備成本以降低鋰離子電池售價的時候,韓國企業則開始通過大量采購中國的正負極材料來進一步降低鋰離子電池制造成本。這個策略大致從2008年開始采購當升科技的正極材料開始,后來擴大到國內前幾位的幾家主流正極廠家。
由于出口退稅的原因,韓國電池企業甚至可以拿到低于中國國內的售價,這對SamsungSDI和LG過去幾年迅速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起到了決定性作用,而這個策略則是日本企業所料不及的。
而日本企業更多的是思考通過依靠技術革新比如材料的改進或者替代來降低成本,比如用NMC三元材料替代鈷酸鋰材料(LCO),現在看來顯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市場的反應并沒有完全認同日本人的思路。
韓國鋰電企業充分利用其“客大欺店”的優勢在技術和成本上掌控中國原材料供應商。加上SDI、LG化學和SK在國內大規模地投資建廠,這些舉措無疑較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又占據了穩定的市場,韓國鋰電界在提升產品性價比方面比日本企業更加高明。
可以這么說,韓國鋰電企業不僅跟對了老師,集中了資源配置,而且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是比較成功,這也正是為什么韓國鋰電產業近幾年迅猛發展的根本原因。韓國鋰電產業近些年快速發展的經驗,值得中國鋰電界深思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