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超過5000公里長度的高速公路,難道只能靠收過路費過日子?近日,山東省部分高速公路通過與光伏發電等項目結合,就探索出一條“新舊動能轉換”的掘金之路。
“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資源優勢,大力推進‘高速公路+’發展模式,關聯新興產業開發,發展多產業與高速公路的融合。”11日上午,濟南,山東交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交通新能源”)執行董事鄒鋒,在一場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建材信息技術公司牽頭主辦的分布式智能光伏項目經驗分享會上表示。
據悉,在濟青南線、濟南繞城高速東線南線與機場高速上,齊魯交通集團正在布局智能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現已完成了濟南東、濟南南等6個站點13.43MW的建設,并從省發改委獲批備案了500MW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目前正在進行電力接入手續、細化建設方案以及招投標準備等工作。
這是齊魯交通集團“高速公路+”的縮影,未來,其將打造一個“綠色高速、智慧高速、新能源高速”的項目示范樣板,實現高速公路基礎產業與新產業的疊加融合。
從光伏產業入手
“公路養路費已經取消、生態環保和國土資源對交通工程建設的制約越來越大、人工成本成倍增長、高速公路35年的收費期限變成強大的社會壓力,交通發展過程中的舊動能亟待轉換……”最近一段時間,山東省交通科研所資深研究員許云飛密切關注交通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在他看來,高速公路建設規模并非越大越好,同樣需要新舊動能轉換。
如何以存量變革發展新動能?
山東交通新能源正在探索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將多產業與高速公路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智能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就是切入點之一。
根據山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30年),力爭到2020年、2030年,太陽能年利用量分別相當于替代1920、3160萬噸標準煤以上,到2020年、2030年,山東要實現太陽能發電利用規模達到10GW、25GW,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狀是,山東省內集中式光伏發電的建設資源十分有限,目前分布式光伏還具有發展空間,要實現規劃的目標,必須尋找和探索分布式光伏建設的新增量。“高速公路路域內封閉式的邊坡、立交環島等閑置資源,就是最合適的分布式光伏建設點。”鄒鋒說。
深度跨界融合
據悉,從節能減排和經濟效益的角度看,分布式光伏被看好。山東交通新能源總經理張青濤算了一筆賬:濟南東收費站分布式光伏電站裝機容量1.98MW,每日平均發電量6000度,可減少2400kg煤炭燃燒;在齊魯交通濟南地區路域匝道圈內投資建設3.97MWp光伏電站,投資金額約3000萬元,年上網電量900MWh,年均銷售收入440萬元。濟青南線即將建成的15.17MW分布式光伏電站,投資金額11790萬元,年上網電量36500MWh,年均銷售收入1825.57萬元。
鄒鋒11日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的光伏產業與高速公路產業都是獨立的模塊,光伏產業需要集中管理和運營,且電力消納受制于輸電網絡的建設,而每段高速公路路域寬廣綿延上百公里,兩者極難進行深度融合,國內外暫無成熟的全面融合案例。
高速公路領域積蓄了非常豐富的潛在資源和轉型升級潛力,亟待激活轉化,齊魯交通率先嘗試光伏與高速公路數據結合,通過建立一套自動營維系統實現智能化,光伏電站數據、公路設備能耗數據、道路及電站監控數據、公路設施資產數據等在一體化云平臺上進行統一分析、綜合利用。
經濟導報記者從11日的分布式智能光伏項目經驗分享會上還獲悉,光伏電站投入運營后,可將發電收益轉化為金融產品,傳統高速公路上疊加了多個產業,一個產業智能化和跨界融合化的新模式浮出水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充分利用能源互聯網的可再生資源和通信功能,與高速公路在多個節點實現互聯互通,能源、交通和信息產業融合已見雛形。”鄒鋒表示。
“多元化光伏應用形式前景廣闊。”11日,中建材信息技術公司新能源事業部客戶經理陳安東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正是看好光伏產業的良好前景,齊魯交通集團將繼續推進“高速公路+”發展模式,3年內實現1GWp裝機容量,深入實施新能源發電和互聯網技術在高速公路多元化、多用途的結合,“打造光伏發電遍布全省、智能化高度發達、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的現代化智慧型高速公路。”鄒鋒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