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崛起,我國的能源需求及比重也在不斷增加,并越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然而,我國能源儲量先天不足,“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稟賦極大地限制了我國能源的供應能力,能源市場的供需缺口不斷拉大,且擴大趨勢并無逆轉的跡象。為保證國內能源供給,我國進口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但進口地區均較為集中,在國際局勢動蕩的情況下有較大的政治風險。對能源的高進口依存度和能源供給的不可持續性引發的能源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我國能源領域還存在能源價格非市場化扭曲、能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合理的問題。管制下的低能源價格扭曲了市場供給,嚴重阻礙了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同時還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低下和能源消費結構僵化。此外,低能源價格還導致能源生產和利用過程中的負外部性成本無法內部化,巨大的能源消耗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影響我國國際形象的樹立和居民的生命健康。
在我國能源領域面臨需求過于旺盛、供給持續不足、能源安全備受威脅、能源價格扭曲、經濟結構較重,以及能源負外部性等主要問題的情況下,推動能源消費、能源供給、能源技術和能源制度四方面革命迫在眉睫。本書(《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國能源革命的緣起、目標與實現路徑)認為:
能源革命的目標應該由確保能源供給、治理環境污染、調整經濟結構、應對價格沖擊、保障能源安全五個維度構成。
我們單看每個維度的改革,實現起來并不是十分困難。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單維改革
在五個目標維度中,做到“二維兼顧”也并不困難。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二維兼顧
問題的關鍵在于,同時實現多個維度的改革目標幾乎毫無可能。在既定條件下,很難找到一種能源結構和體制能夠確保“既有能源用,又沒有污染,價格還便宜”這三個目標能夠同時實現,即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不可能三角”。
▲能源革命的“不可能三角”
因此,在對改革方案進行評估時,必須要對上述五個維度按照輕重緩急依次進行順序評估,討論改革方案能夠在哪些維度解決能源領域中的問題,以實現改革目標。然后,評估出改革贏家與輸家,并進一步探討改革紅利的分配方式和對輸家的補償方法。最后,對物價水平、國際競爭力、經濟增長速度與地區發展等經濟基本面所受到的影響也必須進行可靠的評估。
通過具體分析,筆者認為能源革命目標的先后順序依次為確保能源供給、治理環境污染、調整經濟結構、應對價格沖擊、保障能源安全。
現階段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障能源的充足供應與有效緩解環境污染。本書最后一部分從能源革命重點領域出發,探索能源革命重點領域的困境和難題,對包括煤炭、油氣、電力和核能等行業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各行業現有改革措施進行試評估,進而就能源革命實現途徑從政府與市場改革方向展開探討。
通過對能源革命重點領域的特點分析,以及從已有改革措施的效果可以看出,當前能源領域的計劃經濟色彩濃重,國家行政性壟斷是產生各種能源問題的根源。行政性壟斷引致價格的嚴格管制,市場無法有效發揮調節作用。而能源行業市場競爭機制的缺失會導致行業效率低下,長期的低能源價格既不能完全反映其成本,也抑制了企業的生產意愿,造成能源短缺現象時有發生,同時也誘發了尋租行為。而與國家過度管制相對應的是合理監管的缺失,過度的管制并未獲得其預想的效果,而政府應管不管導致能源行業負外部性長期得不到糾正。長此以往,能源革命就將只是一紙空談。
推進能源革命必須從市場有效與政府有為入手:市場定位于有序競爭,形成合理價格;政府定位于監管監督,保證質量安全。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補充、互相協調。
作者介紹
鄭新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能源與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非駐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能源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
本文由劉四旦摘編自鄭新業著《突破“不可能三角”:中國能源革命的緣起、目標與實現路徑》(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03)一書“前言”,有刪減修改,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