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市場的地方就有資本。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資源、資本整合是必然的,鋰電業也不例外。在此前鋰電產業并購洶涌背景下,優質標的越來越少,行業洗牌加速進行中。此時,鋰電企業的“自我救贖”大幕就開啟了,產業進入“資本2.0”時代。這從近日幾家鋰電產業鏈企業的公告中可以看出。
而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以來,包括北汽集團、諾德股份、國軒高科、露笑科技、堅瑞沃能、大族激光等鋰電產業鏈企業分別攜手專業投資機構設立了投資并購基金或單獨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子公司。
電池中國網認為,處于成長期的鋰電企業能夠獲得穩定的資金支持,這有利于扶助一批優質鋰電企業,甚至培育出像特斯拉那樣的超級電池工廠;相對于直接兼并購新能源企業,通過設立投資基金的形式具有多方聯合、優勢互補、風險共擔的優勢,從而加速新能源產業鏈的整合,使中國新能源產業能夠穩步向前發展。
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創業投資子資金合伙人方建華看來,鋰電企業單獨或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成立產業基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第一,產能加速擴張和應收賬款高企讓鋰電企業對資金極度渴求。從整個行業看,鋰電企業靠自身利潤很難趕上行業的發展速度。即便不考慮做大做強,只考慮維持市場份額,也必須要融資。此外,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應收賬款高企等產業現狀波及,上游鋰電業普遍資金吃緊。
近日,產能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就考驗著天津力神。 據北交所公告,天津力神發布增資項目擬募資不低于16億元,將用于蘇州華東基地、青島項目、天津項目等的建設資金及補充流動資金。
第二、鋰電業競爭激烈,產業鏈布局成“剛需”。有企業在半年報中稱,目前的動力鋰電池技術差距在逐漸縮小,生產門檻逐步降低,國內外企業在市場火熱的環境影響下加大產能建設,動力鋰電池行業競爭加劇。 也因此,如北汽集團、多氟多、堅瑞沃能、合縱科技等企業均選擇用資本手段去攫取全產業鏈的寶藏。聯合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手段。
第三、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圖表中也提到,力帆股份設立保理公司的背景是企業應收賬款持續高企,通過置出應收賬款,從而盤活公司資金。而這也是力帆股份在涉足銀行、保險和互聯網金融等之后在金融領域的又一布局。據了解,金融領域的布局也為力帆股份帶來了較大收益。財報顯示,2016年,力帆股份投資收益達4.42億元,而同期力帆股份凈利潤僅為0.92億元。
當然,鋰電企業單獨或與專業投資機構合作設立基金的發展模式,在實現公司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的良性互動的構想之下,并不是沒有隱憂。
方建華在接受電池中國網采訪時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聘請專業投資機構代理實施行業投融資管理,實體公司+基金公司的組合對于完善鋰電企業產業鏈,培育投資收益,并緩解資金壓力是有益的,但要把握好度,絕不能玩火、也不能投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鋰電企業的重要使命是做好實體并真正獲得收益,產業基金只是鋰電企業發展中的一種工具而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方建華說道。
實際上,市場上從不缺少資金,關鍵在于有沒有好的項目,資本普遍看好具有核心優勢和競爭力的公司。以依靠規模效益降低成本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為例,特斯拉建造超級電池工廠并不全是馬斯克的錢;而且,特斯拉也沒有單純依靠電動汽車盈利。但是,特斯拉建設超級電池工廠的融資很順利,充分體現了投資者的信心。
反觀國內,卻難以出現超級電池工廠。業內人士表示,投資信心不足是國內難以出現超級電池工廠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