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印發了《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54戶,其中汽車整車制造企業18戶,涵蓋純電動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等較為完整的產品序列。2016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45萬輛,產值約150億元,建成年產10萬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累計推廣清潔能源汽車46萬輛;建成200余座配套充換電站、12000余個充電樁、350余座加氣站,初步形成了從整車、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到充換電設施、智能服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打造1-2戶四川品牌新能源汽車整車龍頭企業,培育3-5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比較完備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應用、服務體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能達30萬輛,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利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5.0升/百公里、節能型汽車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委:
為貫徹落實工業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工信部聯裝〔2017〕53號)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現將《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9月21日
四川省“十三五”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是四川重點發展的“7+5”產業之一。為進一步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加速培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制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和《四川省“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結合四川省汽車產業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十二五”以來,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規模引進國內外知名汽車整車制造企業、穩步推進省內汽車制造企業的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鼓勵支持零部件產業配套發展、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和發展工作,六年來四川汽車產量增長了10余倍,成為百萬輛級汽車制造大省。
產業規模快速提升。2016年,全省實現整車制造131.1萬輛,產值2765億元,規模以上汽車制造工業企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6.5%,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整車產量占全國產量比例達4.7%,國內排名提升至第9位。
制造能力不斷提升。全省有國家《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企業48戶,具備各類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生產能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汽車整車制造體系;產業配套能力逐步提升,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433戶,產值超千億元。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全省共有新能源汽車重點企業54戶,其中汽車整車制造企業18戶,涵蓋純電動和混合動力乘用車、商用車等較為完整的產品序列。2016年全省生產新能源汽車1.45萬輛,產值約150億元,建成年產10萬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累計推廣清潔能源汽車46萬輛;建成200余座配套充換電站、12000余個充電樁、350余座加氣站,初步形成了從整車、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到充換電設施、智能服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二)存在的問題。
研發能力不足。全省汽車領域僅有6家企業研發中心,無國家認定的汽車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及國家級整車研發中心,與上海、重慶等地區相比,不論是研發機構實力還是科研人才數量都存在較大差距,技術研發創新能力不足。
產業結構不合理。四川商用車與乘用車產能比約為1:1,商用車占比較大。在乘用車中,中低端產品占比約80%,高端產品占比較低。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1%,產量較少,缺乏純電動轎車產品。
本地配套率不高。全省整車制造產業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足40%,整車產值與零部件產值比1:0.9,與國際平均水平1:1.7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配套發展失衡。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不足。關鍵零部件技術發展不足,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滯后,商業模式創新不夠,推廣應用環境有待改善,嚴重制約了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緊緊抓住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歷史機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國內外需求調整、消費升級的新變化和科技進步、產業變革的新趨勢,緊緊圍繞創新驅動、優化結構、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推動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的方向轉型升級,全面推進產業成鏈集聚發展,努力把四川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基地。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探索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核心零部件等領域發展的新思路,著力推進全產業鏈自主創新、協同開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改造,在未來競爭中占據制高點。
市場主導。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協同融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企業圍繞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人工智能和服務化發展改造升級,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統籌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推動汽車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促進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和網聯方向發展。
開放合作。堅持把國際化發展作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整合優勢資源,提高國際合作水平。緊緊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引導和支持企業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差異化發展路徑,積極探索國際產業合作發展新模式,推動開展技術、金融、產業、物流、貿易等全方位合作。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省汽車年產能達到400萬輛,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產值突破5000億元,打造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達到1-2家,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研發與制造基地。
總量目標:乘用車產能280萬輛,商用車產能120萬輛,整車制造實現產值2000億元,零部件產值3000億元。
研發創新目標:國家級創新研發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達到1-2家,國家級檢測中心1-2家,省級企業或工程技術中心達到50家,R&D投入強度超過3%的企業3-5家。初步形成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設立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
企業培育目標:重點做強10余戶整車企業,配套發展800家規上零部件企業(即“10+800”的整車及配套產業鏈)。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目標:打造1-2戶四川品牌新能源汽車整車龍頭企業,培育3-5戶知名品牌企業,形成比較完備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應用、服務體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能達30萬輛,產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新能源汽車“三電”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網絡化、便利化。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車降到5.0升/百公里、節能型汽車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能耗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打造創新平臺。
依托重點汽車企業、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創新研發平臺,引入高端研發團隊,吸引汽車產業高端人才向四川集聚,提升全省創新研發能力。利用工信部批準“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項目落戶四川的契機,積極培育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和無人駕駛等領域的科技和產業發展。推動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和在川科研院所共同建立國家級檢測中心,為全省汽車產品的檢驗檢測提供方便。進一步加快四川汽車輕量化研究中心建設,聯合省內軍工企業和汽車企業,研究開發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品,在汽車領域打造軍民融合研發與生產的新平臺。利用與國內外著名高校的省校合作平臺,加快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整合省內高校研發資源、汽車產能和市場需求,建設省新能源汽車創新研究院,推動優勢技術在川轉化,聯合研發國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新車型。
(二)優化產業結構。
以中高端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瞄準國際、國內知名整車集團,有針對性的跟蹤其布局,推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補強產業短板。推動重點企業技改升級,調整產品結構,打造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加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增強乘用車產能和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跟蹤對接國內外知名整車制造企業中西部布局計劃,力爭促進其生產線布局四川,努力打造“世界汽車品牌生產集聚地”。
(三)完善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
繼續圍繞重點整車企業,集中力量引進其配套體系,推動其配套體系開放式、本地化發展,進一步提高配套水平。充分發揮零部件行業一流骨干企業的產品優勢,加強生產能力、研發能力、質量保障能力和資金運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在發動機、底盤、車身、電子電器、安全系統、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等領域關鍵零部件檔次,形成一批在國際、國內配套市場占據優勢地位的重點零部件企業。引導汽車產業加強與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協同開展高強鋼、鋁合金高真空壓鑄、半固態及粉末冶金成型零件產業化及批量應用研究,加快鎂合金、稀土鎂(鋁)合金應用,擴展高性能工程塑件、復合材料應用范圍。
(四)加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
規劃建設以成都為核心,帶動成都平原經濟區、輻射全省重點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布局。圍繞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建設全國重要的電池、電機、電控三大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產業基地,并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銷售情況,對全省加氣站、充電站(樁)、加氫站建設進行規劃布局,加速構建城市內部與城際高速互聯互通的配套基礎設施服務網絡。加大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推廣,發揮四川的地域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天然氣汽車的發展。
以新能源車整車制造為重點,集中力量打造1-2戶四川品牌整車龍頭企業,培育3-5戶知名品牌企業。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積極對接國內知名整車生產企業落戶四川,實現純電動轎車產業化。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試點示范項目,擴大新能源汽車產品市場應用,引導市場消費習慣。
重點攻克“三電”技術難關,補齊短板,重點培育8-10家知名品牌企業。加快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實現革命性突破,推動電池創新中心、產業園區建設。加強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體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研究,加快實現動力電池革命性突破。充分發揮四川鋰礦資源豐富的優勢,結合石墨烯、稀土等新材料應用,積極打造全國領先的鋰離子電池材料及鋰離子電池產業基地。開展廢舊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再利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及示范應用,探索建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引進國內外知名驅動電機生產企業,鼓勵省內企業提升自身技術水平,擴大市場應用。培育電控系統自主品牌,擴大應用規模。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趨勢,引導全省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物流(工業)園區、城鎮主干道、旅游觀光景區等合理布局加氣站和充電基礎設施。加快住宅小區配套充換電設施建設,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筑物配建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建設城市公共充電站和分散式公共充電樁,為新能源車充電提供便利。推進省內重點物流園區加氣站網絡體系建設,大力推進物流園區清潔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充分利用現有城際間及對外通道上形成的加油站和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建設公共加氣及充電設施服務走廊,滿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城際、省際出行需求。
(五)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突破。
重點攻關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鼓勵企業、院所、高校等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主力軍作用,重點攻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關鍵技術。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研發中心建設,加快傳感器、車載終端、操作系統、控制芯片等研發與產業化應用。開展智能網聯汽車V2X(車與外界)通信及信息交互技術、協議、接口、標準等研究,促進智能汽車與周圍環境和設施的泛在互聯。建設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交互平臺,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大數據分析、應用,推動資源整合、數據開放共享。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提高系統、網絡、信息、人車安全水平。
加快智能網聯汽車推廣示范。以建設中德合作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標準及測試驗證試點示范試驗基地為契機,大力推動全省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推廣示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平臺,分析收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運行數據,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性能驗證評價服務。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網絡、智能電網、智慧城市等協同融合,探索多領域聯動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跨部門領導協調機構,加強協同配合,統籌協調汽車產業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做好頂層設計,指導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建立完善信息統計分析制度,組織行業專家準確把脈四川汽車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有的放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建立完善行業協同推進服務機制。引導企業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和制定汽車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標準,引導企業嚴格質量控制,加強品牌培育,推進企業創新改革,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軍企業。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研究制定加快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圍繞自主創新,統籌安排工業發展、科技研發等專項資金,對建設汽車檢驗檢測、標準試點試驗、新產品(含關鍵零部件)技術研究開發有研發成果的機構以及重點新產品的示范運行、重要標準的制定等給予資金支持;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支持措施。
(三)強化金融服務。
鼓勵金融機構對智能網聯汽車、節能與清潔能源汽車等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等支持。引導省級投資平臺加強對全省汽車企業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有條件的市(州)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促進全省汽車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四)夯實人才支撐。
加強汽車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積極打造創新研發平臺,吸引汽車領域優秀人才和技術團隊向四川集聚。加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開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通過國際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強汽車產業人才的培養力度。加強汽車學科專業建設,改革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搭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流動通道,著力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復合型人才等緊缺人才隊伍,擴大培養技藝精湛的制造和維修服務領域的能工巧匠和高級技師。
五、規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