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泰中雙邊將于2018年1月1日起執行的新自貿協定內容,泰國將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實施零關稅(電動巴士不在該關稅優惠范圍),而這也被看作是中系汽車取代日系汽車在泰國汽車市場的霸主地位的關鍵一戰。
根據泰中兩國最新確定的、即將于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自貿協定內容,享受零關稅的內容將新增703項,而這其中電動汽車零關稅尤為引發各方關注。泰國國內業者擔心,完全開放市場將沖擊泰國國內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引資工作將難以開展。中國已經在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功,形成了完整和堅實的產業鏈。
泰國在引入日系汽車進入泰國市場后,付出的代價就是該國至今都沒有一個能夠享譽全球的汽車品牌,泰國僅僅只能作為其代工工廠。而電動車產業原本被政府看作是實現本土汽車品牌零的突破的機會也可能因為開放中國電動車市場而再次成為它國的代工廠和消費市場。
如果從消費者和使用者的角度看,開放電動車市場并實施零關稅能夠享受價格上的更多實惠。但隨之帶來的風險就是可能破壞該國國內的電動車生態環境,導致本土品牌難以獲得生存空間,與此同時外國電動車廠商也可能推遲或是放棄投資泰國市場的計劃。
而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泰國傳統汽車產業也將面臨新的市場競爭壓力。不可否認,日系汽車廠商將首當其沖。此外大量的廉價電動車進入泰國市場還可能引發更大的交通擁堵。就目前來說,電動車關鍵的充電樁相關扶持政策還沒有出臺,而現有的政策明顯難以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和參與。
換句話說,盡管政府開放了中國電動車出口市場,實施零關稅,但從執行和具體操作方面,后續充電樁的基礎設施的不完備將難以在短期對日系汽車的霸主地位構成影響。中系電動車想要一統泰國車市,并取代日系汽車的江湖霸主地位,除了在產品性能和口碑上繼續下功夫外,還應該在情感和當地消費者和國民建立更友好和諧的關系。
巴育政府已經在公開場合多次提及了加快該國電動汽車市場投資和研發的政策立場,一心想將泰國打造成為東南亞電動汽車制造出口中心。作為日系汽車廠商而言,必須順應政府意向調整戰略,加快電動車產品線的投資,減少新政給企業帶來的商業和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