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之都”強勢崛起
——一個襄陽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樣本解析
10月,總部位于襄陽的全省新能源汽車標準創新聯盟,發布我省首個新能源汽車團體標準;
9月,襄陽九州汽車公司5款新能源汽車獲得工信部的生產資質批復,均為自主研發并生產;
今年前8個月,襄陽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位居全省同行業第一位……
襄陽,一個內陸三線城市,為何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超越不少特大城市,進入全國前列?
把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指出。
超前謀劃,持續打造新引擎
先人一著,方能領先一步。襄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局面,得益于多年持續打造。
本世紀初,在我國燃油汽車尚未普及時,襄陽農民發明家曹青山等人開始研發新能源電動汽車。2003年,曹青山成功改裝兩臺電動轎車。“時代已經超越了那個階段,但我們仍然記得這些先驅者的貢獻。”襄陽市政協原副主席陳洪基介紹,當時財政并不寬裕,但每年仍擠出數百萬元資金加以扶持。
2009年,東風旅行車公司首批15臺商品化純電動客車在襄陽下線。迄今,該款示范運營客車已累計安全運行逾500萬公里,最早投入運行的單車里程突破10萬公里,單車每公里耗電0.82度,居國內領先水平。
“今年前8個月,東旅客車產量3000多臺,銷往全國各地。”襄陽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曾進生介紹,東風電動乘用車生產基地已確定放在襄陽。
“凡是東風公司的事,市里沒有不盡心盡力的。”襄陽市汽車辦主任王燮耀說,按照優先提供規劃和土地、量身定做政策、配置優質資源,滿足生產生活需要四大原則,多年如一日做好服務。
一批批先行者的帶動,促進襄陽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5年底,年產整車20萬輛的美洋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工;2016年,東風俊風ER30乘用車在襄陽高新區下線;今年初,廣東猛獅科技攜88億資本“搶灘”襄陽。
產業轉型,形成全鏈條集群
德納車橋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嶄新的車橋鱗次櫛比排列,工人們正忙著裝配。“前8個月產量近40萬根,同比增長超四成。”公司董事會秘書胡濤介紹。
在傳統商用車橋的基礎上,德納車橋進軍新能源車橋并完成產業化。今年前8個月,德納新能源車橋產量5萬多根,遠銷全國各地。
不僅是德納車橋,2015年,駱駝集團收購襄陽宇清傳動科技公司,并募資20億元并購湖北三俊電池,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電池領域。去年7月,該企業一期規劃10億瓦時的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投產。
一大批傳統企業紛紛轉型發展。云康動力由傳統的燃氣發動機控制系統向新能源電機控制系統轉型;江山重工由傳統專用車向新能源專用車轉型;航力機電由傳統發電機向新能源電機轉型……“每年技改投資近千億元。”襄陽市經信委主任廖有泉介紹,在百億漢江產業基金等金融杠桿的撬動下,一大批新能源汽車產業項目迅速補齊了產業鏈條。
在襄陽高新區湖北首信質量檢測技術公司的檢測園內,駱駝集團的新型電池正在接受高低溫能量和容量測試,該平臺是目前華中唯一的動力電池檢測平臺。“已形成覆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驅動系統、控制系統等在內的全產業形態。”王燮耀介紹,該市共有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近50家,即將形成38萬輛整車及150億瓦時動力電池產能,位居全國前列。
培育市場,構筑發展新格局
10月9日上午,襄陽環城南路居民劉笙青開著電動汽車到南湖賓館充電。“買車花了6萬多,一天開銷只要幾塊錢。”她說。
去年以來,襄陽中心城區開始廣泛建造充電設施。到2020年,全市共將建設各類新能源汽車充電站70多座,充電樁5425個。“關鍵是要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適應力。”陳洪基介紹,襄陽市一直堅持開放思維,大力建設配套服務系統,鼓勵在公交、環衛、物流、巡邏等領域應用,并在出租車、公務車等領域探索運營新模式。
近年,該市累計爭取中央新能源汽車補助資金20億元,兌現市級財政補貼資金3.95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僅去年,就推廣新能源汽車4283輛。
今年9月,鄂西北首家共享汽車服務平臺“橘子租車”在襄陽上線,將在我省漢江流域城市投放新能源汽車5000輛。
近期,駱駝集團發布公告稱,斥資入股克羅地亞兩家高新技術企業。據悉,這兩家企業的電動汽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上半年襄陽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3倍,預計年底整車產能突破10萬輛大關。”王燮耀信心滿滿,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襄陽又一千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