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平價上網是光伏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在很多地方,光伏已經成為最便宜的電力。”南昌大學光伏研究院院長周浪指出。昨日閉幕的(11月14日)的OFweek 2017中國太陽能光伏高峰論壇上,面對今年來A股光伏行情近乎報復性的反彈,與會業界人士各有看法,成本下降后應用市場的大幅擴大、趕在年底分布式補貼下調前的搶裝以及海外市場需求的提前,成為行業較為一致的觀點。
今年四季度以來國內光伏市場繼續產銷兩旺,多數企業都處在滿產滿銷狀態,但光伏行業痛點猶存。協鑫新能源副總經理袁建波指出,土地政策限制、光伏稅費、政策風險和融資困難都困擾著光伏行業未來發展。
業績與股價齊飛
2017年7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規劃指出:2017-2020年新增建設規模4年累計86.5GW,其中光伏領跑者項目指標每年 8GW。中泰證券認為,在分布式光伏高增長的大背景下,裝機量有望持續超預期。
受益于分布式發電交易開展,光伏成本持續下降,裝機量大增等利好消息,上月底出爐的三季報也印證了光伏行業的整體復蘇,業績增長大幅超出預期。同時,已預告2017年全年業績的22家光伏行業公司,絕大多數業績繼續向好。
受益新增裝機大幅增長,多晶硅和光伏產業鏈價格維持高位,光伏板塊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靚麗。Wind統計中的48家光伏公司三季報中,32家凈利潤同比增長,16家凈利潤增幅超過50%。
已預告2017年全年業績的22家光伏行業公司中,7家公司透露業績預增或續盈,9家公司略增,3家公司扭虧,目前來看絕大多數光伏公司全年業績繼續向好。其中茂碩電源、協鑫集成、中利集團等7家公司今年全年業績增幅在100%以上。
“光伏行業已成為一個以中國市場為主導的行業。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一,應用市場規模也連續五年世界第一。”南昌大學光伏研究院院長周浪指出,目前國內光伏產業技術產線裝備已經實現全面國產化,多晶硅、單晶硅組件量產效率也保持了世界紀錄。
光伏龍頭隆基股份股價飆升,除借力白馬股單邊上漲的趨勢外,公司在單晶硅技術的創新帶來降本增收,讓市場發掘到中國光伏的潛力。“十年前被國際光伏學界認為已近成熟、無發展空間、不堪平價上網大任的硅片光伏技術,在中國光伏業的熱土上涅槃重生。”周浪表示,隨著隆基股份等一批行業公司的技術創新,平價上網已經不是光伏行業的難題,因為在世界許多地區,光伏電力已成為最便宜的電力。
隨著分布式發電交易開展,光伏成本持續下降,預計2020年后進入平價上網階段,行業處于爆發前夕。但周浪也指出,對于整個電力市場來說,光伏發電還沒有占到理想的市場份額。光伏發電接下來的發展應該要在儲能等技術的支持之下成為電力市場的主角。
光伏行業痛點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顯示,1-9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42.31GW,同比增長87.73%,預計分布式裝機15GW,同比增長30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度新增裝機18.7GW,同比增長278%。光伏裝機持續超預期,預計全年國內光伏裝機將達到50GW。但就整個行業而言,仍面臨土地、稅費、政策和融資等痛點。
對于行業中面臨的問題,袁建波分析認為,目前行業存在土地政策限制、光伏稅費較重、棄風棄光嚴重、項目融資困難等問題。
袁建波在演講中表示,《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的簽訂預示了全球正在向新能源方向發展,在這些協議的框架之下,我國制定了相應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但是在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新能源也正面臨補貼拖欠的問題。
袁建波表示,當前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巨大,一半以上光伏裝機容量尚未納入補貼目錄,對光伏企業正常項目收益造成很大壓力。如不做出改變,2014-2020年新能源累計補貼缺口將達3125億。
中國光伏發電起步較晚,目前投資光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補貼。一方面,由于光伏裝機規模增長快,可再生能源補貼無法應收盡收;另一方面,補貼發放程序過于復雜,導致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嚴重,平均發放周期為2~3年,目前第七批補貼名錄正在審批,截止時間為2016年2月底。根據周浪介紹,光伏補貼發放最快的地區是深圳。
周浪認為,光伏行業的發展進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政府出資,公用為主,行業驅動主要來自補貼,這個階段的光伏充當玩角。第二階段是補貼盈利階段,這個階段技術提高,成本降低,但是仍然不能夠獨立承擔電力需求,這個階段的光伏是配角。第三個階段光伏開始有生命力,已經逐漸變成主角。受益于技術創新,度電成本逐步與火電相當,行業由產業資本主導,實現平價上網,行業收益才能不再依賴補貼。
補貼政策不到位直接影響到了光伏行業的投融資格局,作為重資產行業,光伏產業要發展,首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但受制于光伏發電前期投入成本較高,對政府補貼依賴性強,而且政府補貼拖欠問題較為嚴重,光伏行業呈現融資難的局面。
寧波錦浪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銷售副總金輝表示,光伏電站一般運行20年以上,因此投資回收期比較長。在光伏電站開發過程中,若測光不準,設計不當,設備質量問題等都會對未來發電量產生巨大影響,嚴重影響光伏投資收益。
袁建波認為,針對上述矛盾,目前的解決辦法是“光伏+”。比如“光伏+農業”、“光伏+扶貧”等等。相關政策給予了“光伏+”綜合應用很大的支持。市場環境也為“光伏+”模式的崛起創造了機會。
補貼下調壓力
補貼一直是新能源行業繞不開的話題,對于光伏行業而言同樣如此。未來實施光伏補貼退坡機制已經箭在弦上,光伏行業如何應對考驗企業智慧。
國家發改委官網日前下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文件指出,要完善可再生能源價格機制。根據技術進步和市場供求,實施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退坡機制,2020年實現風電與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相當、光伏上網電價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在深圳創動科技總工程師尹成慶看來,補貼下調對行業的活力有提升效果,但是對企業來說,肯定會受到利潤下降的影響。“這對廠家和經銷商都會是挑戰。對于企業來說,企業要有相應的定位,要保證企業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對于經銷商來說,需要靈活的發展模式,在當地市場占到份額。”尹成慶說。
隆基股份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補貼下調后影響最大的是下游光伏商業電站開發商,對于單純的生產企業也有一定影響,企業壓力可以通過其他渠道緩解,比如從技術上降低成本,也可以從經營渠道上減少成本。當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商業地面電站投資仍是熱點,而季度調整補貼,可有效制約搶裝,及搶裝造成的施工、主要設備短缺等各類問題。
補貼的下調促使企業在多方面壓縮成本,華為智能光伏業務部華南片區解決方案總監王建飛表示,數字信息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將加速可再生能源的轉型與發展,推動光伏電站智能化轉型。具體來說,數字信息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可以簡化光伏系統,去除易損件,通過電站近端的智能控制器和傳感器實現智能化管理,幫助客戶構建面向未來的智能營維平臺,無需人員日常運維。此外,數字信息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融合在光伏電站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電站的發電量,增加光伏電量的電網友好性,助力快速實現平價上網。
協鑫集團設計研究總院一位研究員告訴記者,補貼下調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批小企業頂不住壓力被市場淘汰。但光伏整體而言未來發展向好,將是曲折上升的過程。
“補貼的下降雖然壓縮了利潤空間,但是分布式光伏的蛋糕卻越來越大。” 天合家用光伏廣東公司總經理解瑞峰指出,在市場激烈競爭下,企業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務,做好產品,這樣才能幸存下來。
事實上,今年國內光伏行業高增長已成定局,全年并網預計50GW,預計裝機37GW,行業需求維持平穩增長。機構認為2018年將是光伏行業關鍵的一年。補貼退坡疊加產業技術升級、成本下降,光伏產業鏈產品價格大概率迎來新一輪普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