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勢不可擋,作為“剛需”的充電樁產業也順勢騰飛。目前充電樁建設滯后引發了更急切的建設需求,同時政策加碼和技術革新成為強勁催化劑,助力充電樁相關板塊繼續走強。
掀開新能源汽車的歷史,其實電動車也曾有過輝煌時期,但是卻沒能火到最后。“嚴冬”之后再逢春,這句話用來形容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并不為過。尤其是燃油汽車禁售時間表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連鎖反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是勢不可擋。
不過這并不表明,新能源汽車發展就沒有阻礙,比如充電樁建設滯后就嚴重制約了電動車的推廣步伐。誠然,電動車迎來了又一個發展高峰期,“充電之困”也是實實在在的隱憂,甚至有統計數據顯示,電動車的普及還隔著1000萬個充電樁的距離。
數字是否精確尚未可知,但是其反應出的問題就是充電樁建設明顯沒有跟上電動車推廣的步伐,致使很大一部分潛在消費者仍在繼續觀望。那么,充電樁建設為什么一直滯后呢?業界分析,一方面是因為充電成本高,投資效益不明確,另一方面是商業模式市場化程度過低。
盡管如此,業界依舊看好充電樁市場,并且預估我國充電設備和基礎運營市場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億。這樣的信心源自何方?
從政策上來看,我國是鼓勵充電樁建設的,并且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本身也是為充電樁建設創造商機。除了政策傾斜,新能源汽車的清潔屬性符合能源消費結構改革要求,這就讓充電樁成為了電動車產業,包括新能源車產業發展的“必備品”。
從地域上來看,各地充電樁建設熱情不減,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開始加速充電樁整體布局。這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到充電樁建設中來,相關配套產業逐步獲益。最為明顯的就是整車制造企業的產業鏈延伸,汽車廠商與充電樁企業的合作,甚至于以添加充電樁業務為目的的重組并購。
從技術上來看,無線充電、光伏儲能、光電一體化等新技術無不在激勵產業發展。市場本身的熱情對于技術突破就是一種催化劑,而在政策的加持下,充電和續航里程問題如果能獲得質的飛躍,新能源汽車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會再上一個臺階。
從招標規模上看,停車位充電樁安裝、公交站充電設施建設、公共充電系統構建等規劃初見雛形。按照要求,充電樁年均建設規模或將達到百萬個,年復合增長率更是將超過150%。由此可見,各地對于充電樁建設的需求將持續上漲,招標項目也會越來越多。
在充電樁領域獲益的環保企業也比比皆是,近日該板塊還經歷了一次整體上漲,其投資機會愈發凸顯。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充電樁概念股獲資金追捧,比亞迪、中天科技、陽光電源、國電南瑞4只個股更是在一天內凈獲3000萬以上的大單資金,走強之態展露無疑。
這也不算太令人驚訝,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發展黃金期,充電樁“剛需”同步上升是必然趨勢,相關企業的年度業績甚至有望同比倍增200%以上。很顯然,政策加技術革新正在成為充電樁市場走俏的堅強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