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第三批領跑者基地的實施進程,目前各基地上報的招商方案正在審核中,不久之后將開始企業競標。第三批領跑者計劃規模達8GW,相比2016年又近倍增,除了規模大幅提升外,效率門檻也提高了,尤其是1.5GW的技術領跑者基地,要求單、多晶組件最低入門效率分別為18.9%和18.0%(對應60片組件功率分別為310W和295W),最高滿分效率分別為20.4%和19.4%(對應60片組件功率分別為335W和320W),將使中國持續為高效組件最主要的需求國。
“應用領跑者中單、多晶基本上搭配PERC技術即皆可達標,而技術領跑者的效率門檻則較有挑戰性,若不考慮組件技術,在需使用“前沿技術”的規范下,則必須使用N型產品(HJT、TOPCon、IBC等)才可達標。”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認為,“而國家能源局僅針對轉換效率進行要求,技術種類則無限制,在電池端技術較無突破以及投資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企業可能會將目光更多的放在提升組件端的技術,以提升組件的轉化效率及瓦數。”
目前組件端的技術主要有雙玻、半片和疊瓦技術,雙玻主要提高組件的可靠性(抗PID、抗隱裂、抗風沙、防火等級高等),于組件轉換效率提升并無直接影響;半片組件是指將一般的電池對切后串聯起來,能夠在不過多增加成本的條件下,提高組件功率5W左右,同時降低電流內損和封裝損失,林嫣容表示,2018年半片技術將實現量產,目前國內半片產能達10GW左右,預計年底產能將超過20GW;而疊瓦組件將光伏電池以串并聯結構緊密排布,取代傳統技術中的焊帶,可提高組件輸出功率15-20W,同時降低內部損耗和反向電流熱斑效應等。
1.5GW的技術領跑者項目競爭勢必非常激烈,在評分項目中,投資能力、業績水平以及技術與產業先進性中的技術管理能力先進性等為客觀存在的打分條件,那么在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占了35分的先進技術指標作為可以操作的部分,投資企業勢必盡量以滿分的條件進行申報。在組件端的技術中,林嫣容表示,“半片技術一般即可滿足技術領跑者的入門指標,而需要達到技術領跑的滿分指標,則疊瓦技術更易滿足。”
據了解,疊瓦組件的優勢可以總結為四點:
(1)高效率。疊瓦組件通過將常規電池片多份切割(如六分),之后串聯在一起形成長條電組串,后將多條電池組串并聯設計,可以有效降低組件內阻,減少組件內部功耗。同時通過創新型的組串排布可消減常規組件存在的片間距,增加受光面積,在相同的面積下,可以放置多于常規組件6%以上的電池片。
(2)高發電量。疊瓦組件無焊帶與疊瓦電池連接設計,保證了充裕的電流通路,也減少了組件功率衰減,在同等生命周期性下較常規組件提升更多發電量。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全并聯電路設計的疊瓦組件功率下降與陰影遮蔽面積呈線性關系,與其它常規組件相比,在陰影遮擋的條件下表現更好,更適合高緯度地區、土地集約項目,以及分布式項目等。
(3)高可靠性。疊瓦組件特有的柔性連接,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由組件運輸、現場安裝等可能帶來的電池片隱裂問題,控制隱裂延展。無焊帶設計有效地規避了常規組件的最大失效因素——焊帶分層與腐蝕問題,使得疊瓦組件在各項可靠度實驗中都有良好表現。
(4)低系統成本。疊瓦組件憑借高效率等優勢,在電站安裝中可以節省約10%的直流系統成本,節省組件輔材單瓦用量。
根據能源局規劃,技術領跑者基地要求在2019年3月31日前全部開工建設,在2019年6月30日完成并網。而在對應的時間節點內是否有足夠的高效組件產能供應,成為不少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據林嫣容介紹,目前國內疊瓦組件現有產能約1.2GW,全球約1.9GW現有產能,但疊瓦技術由于技術還需時間發酵,并且專利問題尚難以解決,預計明年不會有太大幅度的產能擴充。
作為國內疊瓦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東方環晟日前發布了國內首個高效疊瓦組件產品,組件轉換效率高達19.6%,為目前全球轉換效率最高的P型組件之一。
據了解,東方環晟年產5GW高效疊瓦項目于2017年2月22日簽約,2017年7月20日首塊疊瓦組件正式下線,到目前已實現量產并銷往海外。東方環晟董事長林光平介紹到,到2017年底,東方環晟在具備1.2GW高效單晶PERC電池生產能力的同時,首期高效疊瓦組件三條生產線達產,具備了750MW產能,第一批51MW疊瓦產品已銷往海外,并將快速達到年產5GW的高效疊瓦組件生產能力。
據悉,東方環晟單晶單玻疊瓦組件轉換效率超過19%,66片型組件(尺寸接近常規60片型組件)功率達320W。此外,據東方環晟透露,公司將通過技術改進推出更高效的單玻單晶高效疊瓦組件,預計組件轉換效率可達19.9%;同時還將推出雙面雙玻疊瓦組件,預計組件綜合效率可達22%。
總的來說,領跑者計劃有力地促進了技術的更新迭代,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表示,領跑者計劃明顯帶動了技術的進步,過去的十年來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約每年提升0.3-0.5%,而2016-2017年,電池的轉換效率以一個百分點的速度開始增長。而就目前市場上的高效組件產能供應來看,第三批領跑者中,PERC、半片、雙面等技術足以滿足應用領跑者標準(包括滿分標準),故5-6.5GW的應用領跑者項目雖時間較緊張,但產能依然充足;而技術領跑者要求較高,目前產能達到標準(尤其是滿分標準)的前沿技術種類較少,是否有足夠的超高效產能供應還有待厘清。
“應用領跑者中單、多晶基本上搭配PERC技術即皆可達標,而技術領跑者的效率門檻則較有挑戰性,若不考慮組件技術,在需使用“前沿技術”的規范下,則必須使用N型產品(HJT、TOPCon、IBC等)才可達標。”PV Infolink首席分析師林嫣容認為,“而國家能源局僅針對轉換效率進行要求,技術種類則無限制,在電池端技術較無突破以及投資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企業可能會將目光更多的放在提升組件端的技術,以提升組件的轉化效率及瓦數。”
目前組件端的技術主要有雙玻、半片和疊瓦技術,雙玻主要提高組件的可靠性(抗PID、抗隱裂、抗風沙、防火等級高等),于組件轉換效率提升并無直接影響;半片組件是指將一般的電池對切后串聯起來,能夠在不過多增加成本的條件下,提高組件功率5W左右,同時降低電流內損和封裝損失,林嫣容表示,2018年半片技術將實現量產,目前國內半片產能達10GW左右,預計年底產能將超過20GW;而疊瓦組件將光伏電池以串并聯結構緊密排布,取代傳統技術中的焊帶,可提高組件輸出功率15-20W,同時降低內部損耗和反向電流熱斑效應等。
1.5GW的技術領跑者項目競爭勢必非常激烈,在評分項目中,投資能力、業績水平以及技術與產業先進性中的技術管理能力先進性等為客觀存在的打分條件,那么在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占了35分的先進技術指標作為可以操作的部分,投資企業勢必盡量以滿分的條件進行申報。在組件端的技術中,林嫣容表示,“半片技術一般即可滿足技術領跑者的入門指標,而需要達到技術領跑的滿分指標,則疊瓦技術更易滿足。”
據了解,疊瓦組件的優勢可以總結為四點:
(1)高效率。疊瓦組件通過將常規電池片多份切割(如六分),之后串聯在一起形成長條電組串,后將多條電池組串并聯設計,可以有效降低組件內阻,減少組件內部功耗。同時通過創新型的組串排布可消減常規組件存在的片間距,增加受光面積,在相同的面積下,可以放置多于常規組件6%以上的電池片。
(2)高發電量。疊瓦組件無焊帶與疊瓦電池連接設計,保證了充裕的電流通路,也減少了組件功率衰減,在同等生命周期性下較常規組件提升更多發電量。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全并聯電路設計的疊瓦組件功率下降與陰影遮蔽面積呈線性關系,與其它常規組件相比,在陰影遮擋的條件下表現更好,更適合高緯度地區、土地集約項目,以及分布式項目等。
(3)高可靠性。疊瓦組件特有的柔性連接,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由組件運輸、現場安裝等可能帶來的電池片隱裂問題,控制隱裂延展。無焊帶設計有效地規避了常規組件的最大失效因素——焊帶分層與腐蝕問題,使得疊瓦組件在各項可靠度實驗中都有良好表現。
(4)低系統成本。疊瓦組件憑借高效率等優勢,在電站安裝中可以節省約10%的直流系統成本,節省組件輔材單瓦用量。
根據能源局規劃,技術領跑者基地要求在2019年3月31日前全部開工建設,在2019年6月30日完成并網。而在對應的時間節點內是否有足夠的高效組件產能供應,成為不少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據林嫣容介紹,目前國內疊瓦組件現有產能約1.2GW,全球約1.9GW現有產能,但疊瓦技術由于技術還需時間發酵,并且專利問題尚難以解決,預計明年不會有太大幅度的產能擴充。
作為國內疊瓦技術的代表企業之一,東方環晟日前發布了國內首個高效疊瓦組件產品,組件轉換效率高達19.6%,為目前全球轉換效率最高的P型組件之一。
據了解,東方環晟年產5GW高效疊瓦項目于2017年2月22日簽約,2017年7月20日首塊疊瓦組件正式下線,到目前已實現量產并銷往海外。東方環晟董事長林光平介紹到,到2017年底,東方環晟在具備1.2GW高效單晶PERC電池生產能力的同時,首期高效疊瓦組件三條生產線達產,具備了750MW產能,第一批51MW疊瓦產品已銷往海外,并將快速達到年產5GW的高效疊瓦組件生產能力。
據悉,東方環晟單晶單玻疊瓦組件轉換效率超過19%,66片型組件(尺寸接近常規60片型組件)功率達320W。此外,據東方環晟透露,公司將通過技術改進推出更高效的單玻單晶高效疊瓦組件,預計組件轉換效率可達19.9%;同時還將推出雙面雙玻疊瓦組件,預計組件綜合效率可達22%。
總的來說,領跑者計劃有力地促進了技術的更新迭代,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世江博士表示,領跑者計劃明顯帶動了技術的進步,過去的十年來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約每年提升0.3-0.5%,而2016-2017年,電池的轉換效率以一個百分點的速度開始增長。而就目前市場上的高效組件產能供應來看,第三批領跑者中,PERC、半片、雙面等技術足以滿足應用領跑者標準(包括滿分標準),故5-6.5GW的應用領跑者項目雖時間較緊張,但產能依然充足;而技術領跑者要求較高,目前產能達到標準(尤其是滿分標準)的前沿技術種類較少,是否有足夠的超高效產能供應還有待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