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聯網在對能源進行搜集、存儲和利用的過程中積累起大量的能源數據,相關各方可利用這些數據指導自身行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互聯網將以電力為主
根據《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內容,能源互聯網顯然不僅僅限于電力,也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但相比較而言,電能在能源傳輸與轉換等方面都具有其它能源所無法比擬的綜合優勢。電力天然具有比較好的互聯互通物理基礎,建設智能電網的基礎設施的也最為完備,因此能源互聯網將以電力互聯網為主。而相對于其它一次能源互聯網絡,電力互聯網的構建已然較為緊迫,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借鑒互聯網理念,可將電力能源互聯網分為三個層次,即實體層,數據信息層和運營平臺層。在實體網層面,以電力網絡為主體,涵蓋電力能源的生產、傳輸、消費、儲存和轉換的整個產業鏈;在數據信息層面,將采用基于廣泛傳感器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電力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儲存和消費的整個產業鏈提供信息支撐;在運營平臺層面,則運用互聯網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在整個能源鏈上提供運營增值業務以及解決方案,最終為產業鏈實體各個企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服務。
電力能源互聯網核心價值分析
能源互聯網不僅僅是基于上述互聯網架構,完成各個層級、各個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電力能源的交換。更重要的是,能源互聯網還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生產、傳輸及消費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幫助發電廠合理安排生產、電網建設必要的輸配電網、電力消費者實現最大經濟效益、政府部門制定更科學的碳排放指標。此外,能源互聯網還將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基于實體經濟的增值服務,并引入互聯網金融,實現電力供應方、服務方、使用方、增值業務方等多個團體之間的資金結算。
簡單而言,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建設一個集能源交換、數據交換和資金交換為一體的三合一平臺。
在能源交換方面,傳統的能源系統采取集中生產、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方式將能量輸送給眾多終端用戶,資金投入大能源損耗高。能源互聯網則致力于打造大量分布式、較少集中式的互動型能源網絡,按照用戶需求和當地資源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
分布式能源系統主要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就近進行發電、采暖等,實現對能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出的電能首先通過微電網提供給用戶自用,無需進行遠距離輸送,顯著降低能源損耗率。多余的電能再輸送給當地配電網,完成能源在電網中的分配。當分布式能源系統發電無法滿足用戶自用需求時,配電網可向微電網輸送電能,微電網再提供給終端用戶使用。由此,能源在配電網、微網和分布式能源系統中實現了雙向流動,完成了在網絡中的交換。
在數據交換方面,能源互聯網在對能源進行搜集、存儲和利用的過程中積累起大量的能源數據,相關各方可利用這些數據指導自身行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資金交換方面,通過能源互聯網,未來每個用電主體都可能成為售電主體,同時具有賣電和買電的需求。借助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終端用戶可自主發電并選擇將多余電能并入當地配電網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銷售。當自主發電無法滿足需求時,終端用戶可從交易平臺中買電使用。隨著分布式能源儲存裝置的逐漸普及,終端用戶還可以在用電低谷時以低價購電將電力存儲起來,并在用電高峰時以高價將它們賣給有需要的用戶。能源互聯網有助于將電力轉變成一種可以任意買賣的普通商品,推動電價的市場化進程。
能源互聯網將以電力為主
根據《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內容,能源互聯網顯然不僅僅限于電力,也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次能源。但相比較而言,電能在能源傳輸與轉換等方面都具有其它能源所無法比擬的綜合優勢。電力天然具有比較好的互聯互通物理基礎,建設智能電網的基礎設施的也最為完備,因此能源互聯網將以電力互聯網為主。而相對于其它一次能源互聯網絡,電力互聯網的構建已然較為緊迫,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借鑒互聯網理念,可將電力能源互聯網分為三個層次,即實體層,數據信息層和運營平臺層。在實體網層面,以電力網絡為主體,涵蓋電力能源的生產、傳輸、消費、儲存和轉換的整個產業鏈;在數據信息層面,將采用基于廣泛傳感器的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電力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儲存和消費的整個產業鏈提供信息支撐;在運營平臺層面,則運用互聯網思維,以用戶為中心,在整個能源鏈上提供運營增值業務以及解決方案,最終為產業鏈實體各個企業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服務。
電力能源互聯網核心價值分析
能源互聯網不僅僅是基于上述互聯網架構,完成各個層級、各個網絡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電力能源的交換。更重要的是,能源互聯網還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實現電力生產、傳輸及消費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幫助發電廠合理安排生產、電網建設必要的輸配電網、電力消費者實現最大經濟效益、政府部門制定更科學的碳排放指標。此外,能源互聯網還將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帶來基于實體經濟的增值服務,并引入互聯網金融,實現電力供應方、服務方、使用方、增值業務方等多個團體之間的資金結算。
簡單而言,構建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就是建設一個集能源交換、數據交換和資金交換為一體的三合一平臺。
在能源交換方面,傳統的能源系統采取集中生產、大規模遠距離輸送的方式將能量輸送給眾多終端用戶,資金投入大能源損耗高。能源互聯網則致力于打造大量分布式、較少集中式的互動型能源網絡,按照用戶需求和當地資源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
分布式能源系統主要利用當地可再生能源就近進行發電、采暖等,實現對能源的梯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出的電能首先通過微電網提供給用戶自用,無需進行遠距離輸送,顯著降低能源損耗率。多余的電能再輸送給當地配電網,完成能源在電網中的分配。當分布式能源系統發電無法滿足用戶自用需求時,配電網可向微電網輸送電能,微電網再提供給終端用戶使用。由此,能源在配電網、微網和分布式能源系統中實現了雙向流動,完成了在網絡中的交換。
在數據交換方面,能源互聯網在對能源進行搜集、存儲和利用的過程中積累起大量的能源數據,相關各方可利用這些數據指導自身行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資金交換方面,通過能源互聯網,未來每個用電主體都可能成為售電主體,同時具有賣電和買電的需求。借助分布式能量采集裝置,終端用戶可自主發電并選擇將多余電能并入當地配電網通過交易平臺進行銷售。當自主發電無法滿足需求時,終端用戶可從交易平臺中買電使用。隨著分布式能源儲存裝置的逐漸普及,終端用戶還可以在用電低谷時以低價購電將電力存儲起來,并在用電高峰時以高價將它們賣給有需要的用戶。能源互聯網有助于將電力轉變成一種可以任意買賣的普通商品,推動電價的市場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