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之后,汽車產業逐漸降溫,產銷量將出現負增長幾乎已經沒有懸念,但是在整體車市趨冷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卻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也即將面臨補貼退坡、雙積分政策實施、合資公司股比放開等復雜的環境,那么“在后補貼時代,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如何更好的實現發展?”也就成了近日在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上,各位汽車界專家和代表熱議的話題。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正盛
在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作了分析,他首先列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成績單,1-10月,新能源汽車生產87.9萬輛,銷售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0%和7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7萬輛和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6.9%和62.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20.9萬輛,銷售2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36.4%。他表示:“隨著產業、產品結構深度調整,綠色、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集中發力,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成為發展趨勢。”另外,在技術保障、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未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一個新興的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原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玉浦也表示現在我國汽車業處于從“數量“到”質量“的過渡期,新能源汽車正是這一過渡期的機會。他認為,商用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潛力不亞于乘用車,特別是城市物流車,但是當前商用車的電動化檔次偏低,我國不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都應該向高質量、高品質方向發展,低質量、純追求數量的發展應該進行一定的遏制。
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需要面臨不少問題
工信部產業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提出在這一過渡期,新能源汽車也面臨不小的問題,他表示賣得出去+賺錢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樣就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也就是減少電池用量,就需要縮短行駛里程,但這樣一來又無法吸引到消費者。但是我國將在2020年之后取消新能源補貼,一方面面臨補貼取消,另一方面又面臨嚴格的雙積分等政策,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該如何發展?
當前,我們熱烈討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配套能不能支持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的發展?有專家就曾提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需要整個社會基礎設施的支持,李萬里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他說現在面臨電動汽車自由充放電和電能如何儲存這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國已建成的電網是無法支持電動汽車大量自由充放電的,現在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是100萬輛,對整個電網的影響并不明顯,但當保有量達到1000萬輛時將對國家電網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挑戰,因此,今后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是需要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除了對電能的獲得提出挑戰,對能源的儲備也提出不小的難題,例如現在日本已經開始在儲能方面發力,提出要盡量多的進行能量的存儲,建筑物、汽車等都要變成一個儲能物,實現儲能的功能,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在談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時,左延安表示電動汽車首先是一輛汽車,一輛好的汽車要充分滿足功能需求,即安全、可靠、舒適;一輛好的電動汽車,需要有好的三電系統;再進一步就需要一輛好的時尚的智能電動汽車,可以實現遠程技術更新迭代。“從這三點看,我們離做一輛好的電動車還很有一定的距離。”左延安直言,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之后,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在技術進步和市場定位,從技術方面看就是進一步實現輕量化和優化三電系統,另外還要尋找市場真正的需求,例如究竟是做高端的電動汽車像特斯拉,還是做微小型電動汽車像知豆。總之就是要瞄準市場,實質性的實現技術進步。
不能放棄燃油車 要共同發展
目前,不少國家都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各跨國車企也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未來的重點,但是多位專家都認為現在還不能完全停掉傳統燃油車的研發,一窩蜂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原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高明祥特別強調說企業在制定產品的發展戰略時,沒有必要停止燃油車的研發和生產,而是應該積極穩妥的調整產品結構。他認為在近50年到100年之內石油資源不會枯竭,并且大馬力的商用車還要靠柴油機。大氣污染不完全是燃油車所導致的,如果將已經建成的加油站關停的話,也是資源的浪費。另外,純電動車也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因此,企業沒有必要一窩蜂的全部搞電動汽車,而是應該向甲醇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等多種新能源車型全方面發展。對此,左延安也表示認同,他說燃料電池或者鋰電池會是長期并存的,燃料電池逐步替代柴油機、鋰電池替代汽油車,但短時期內不能體現,將長期并存發展。
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認為到2030年以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速度將逐步加快,屆時,燃料電池汽車將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方向,因此他提出了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愿景與目標,即到2030年實現百萬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路行駛,加氫站達到1000座,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比例達到50%。當然,也要全面看待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發展,他表示:“我國不能只強調電動化,應該全面發展。”他表示內燃機還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事實上,到2050年,內燃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后補貼時代 我國汽車工業應該重視的六方面工作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進入了電動發展的新時代,就我國而言,政府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在2020年進入“后補貼時代”,因此目前這一階段就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時期,對此,付于武提出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汽車產業需要重點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提高電池的功能性水平,其中就包括電池的安全性問題;第二是推動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的平衡發展,非限購城市發展潛力巨大,是后補貼時代市場發展的主要推手;第三是在“藍天保衛戰”的戰略部署下,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加快新能源商用車的推廣應用步伐,加速推廣新能源物流汽車;第四是加速新能源汽車在共享出行領域的推廣;第五是加速新能源基礎設施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和互聯互通,進一步解決充電樁數量不足等問題;第六是積極探索“車電分離”的商業新模式,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和使用成本。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正盛
在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作了分析,他首先列出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成績單,1-10月,新能源汽車生產87.9萬輛,銷售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0%和75.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7萬輛和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6.9%和62.3%;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20.9萬輛,銷售2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36.4%。他表示:“隨著產業、產品結構深度調整,綠色、智能等新技術、新業態集中發力,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良好,成為發展趨勢。”另外,在技術保障、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和資金。未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一個新興的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原陜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玉浦也表示現在我國汽車業處于從“數量“到”質量“的過渡期,新能源汽車正是這一過渡期的機會。他認為,商用車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潛力不亞于乘用車,特別是城市物流車,但是當前商用車的電動化檔次偏低,我國不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都應該向高質量、高品質方向發展,低質量、純追求數量的發展應該進行一定的遏制。
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需要面臨不少問題
工信部產業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提出在這一過渡期,新能源汽車也面臨不小的問題,他表示賣得出去+賺錢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這樣就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也就是減少電池用量,就需要縮短行駛里程,但這樣一來又無法吸引到消費者。但是我國將在2020年之后取消新能源補貼,一方面面臨補貼取消,另一方面又面臨嚴格的雙積分等政策,那么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該如何發展?
當前,我們熱烈討論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速度和規模,但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配套能不能支持新能源和網聯汽車的發展?有專家就曾提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需要整個社會基礎設施的支持,李萬里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他說現在面臨電動汽車自由充放電和電能如何儲存這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國已建成的電網是無法支持電動汽車大量自由充放電的,現在我國電動汽車保有量是100萬輛,對整個電網的影響并不明顯,但當保有量達到1000萬輛時將對國家電網產生較大的影響和挑戰,因此,今后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是需要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除了對電能的獲得提出挑戰,對能源的儲備也提出不小的難題,例如現在日本已經開始在儲能方面發力,提出要盡量多的進行能量的存儲,建筑物、汽車等都要變成一個儲能物,實現儲能的功能,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在談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時,左延安表示電動汽車首先是一輛汽車,一輛好的汽車要充分滿足功能需求,即安全、可靠、舒適;一輛好的電動汽車,需要有好的三電系統;再進一步就需要一輛好的時尚的智能電動汽車,可以實現遠程技術更新迭代。“從這三點看,我們離做一輛好的電動車還很有一定的距離。”左延安直言,在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之后,電動車發展的關鍵在技術進步和市場定位,從技術方面看就是進一步實現輕量化和優化三電系統,另外還要尋找市場真正的需求,例如究竟是做高端的電動汽車像特斯拉,還是做微小型電動汽車像知豆。總之就是要瞄準市場,實質性的實現技術進步。
不能放棄燃油車 要共同發展
目前,不少國家都制定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各跨國車企也將發展電動汽車作為未來的重點,但是多位專家都認為現在還不能完全停掉傳統燃油車的研發,一窩蜂地發展新能源汽車。原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高明祥特別強調說企業在制定產品的發展戰略時,沒有必要停止燃油車的研發和生產,而是應該積極穩妥的調整產品結構。他認為在近50年到100年之內石油資源不會枯竭,并且大馬力的商用車還要靠柴油機。大氣污染不完全是燃油車所導致的,如果將已經建成的加油站關停的話,也是資源的浪費。另外,純電動車也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因此,企業沒有必要一窩蜂的全部搞電動汽車,而是應該向甲醇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電池等多種新能源車型全方面發展。對此,左延安也表示認同,他說燃料電池或者鋰電池會是長期并存的,燃料電池逐步替代柴油機、鋰電池替代汽油車,但短時期內不能體現,將長期并存發展。
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認為到2030年以后,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速度將逐步加快,屆時,燃料電池汽車將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方向,因此他提出了我國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愿景與目標,即到2030年實現百萬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上路行駛,加氫站達到1000座,可再生能源制氫的比例達到50%。當然,也要全面看待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的發展,他表示:“我國不能只強調電動化,應該全面發展。”他表示內燃機還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事實上,到2050年,內燃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后補貼時代 我國汽車工業應該重視的六方面工作
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進入了電動發展的新時代,就我國而言,政府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總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在2020年進入“后補貼時代”,因此目前這一階段就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時期,對此,付于武提出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汽車產業需要重點重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提高電池的功能性水平,其中就包括電池的安全性問題;第二是推動限購城市和非限購城市新能源汽車的平衡發展,非限購城市發展潛力巨大,是后補貼時代市場發展的主要推手;第三是在“藍天保衛戰”的戰略部署下,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加快新能源商用車的推廣應用步伐,加速推廣新能源物流汽車;第四是加速新能源汽車在共享出行領域的推廣;第五是加速新能源基礎設施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和互聯互通,進一步解決充電樁數量不足等問題;第六是積極探索“車電分離”的商業新模式,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和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