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即將宣布市場傳言已久的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的合并交易,兩公司管理層已完成了交易的準備工作。
知情人士稱,圍繞兩公司將如何合并的重大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因為這些信息是保密的。他們說,合并協議預計最早將在未來幾周內公布。
目前尚不清楚當局是否已就何時正式公布這筆交易做出最后決定。知情人士表示,在上月中國化工一家工廠發生致命化學爆炸事件后,如果中國政府選擇對中國化工或其任何高管采取行動,可能會首先宣布這些措施,而推遲宣布兩公司的合并。
兩大集團合并后……
此次合并的準備工作已至少進行了兩年,將改變中國化工行業的格局,并將加劇旨在重組中國龐大國有企業的整合浪潮。計劃中的這次合并將產生一個石油化工巨頭,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產。
光大新鴻基駐北京分析師田苗表示:“這次合并可能會創造規模經濟,有望最終提高效率。當該集團試圖在國際上競爭時,其規模優勢將更加明顯,因為其強大的政府支持和財政資源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合并歷程
在2015年初,中國化工向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發出收購要約,是中國企業截至目前最大的海外并購交易,收購總價為440億美元。加上用于承接先正達債務的50億美元貸款,整個收購花費約490億美元,其中,250億美元來自股權融資,240億美元為債權融資。銀團貸款均為一年期過橋貸款,最多延期半年。
收購完成后,中國化工的總負債規模陡增。據中國化工集團截至2017年三季度的財報,公司總資產達7915億元,總負債586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收購交割之前,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總資產為3776億元,總負債為3058億元。
自2017年6月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交易正式交割之后,“兩化”合并才提上日程。但因兩家公司資產、業務都很龐雜,加之雙方合并動力不足,資產重組一度處于難以推進的“拉鋸”狀態。
今年7月13日,國資委發布公告稱:任命寧高寧為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免去任建新的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退休。據化工在線查詢的最新中化集團官網介紹,中化集團黨組書記和董事長為寧高寧。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高寧
寧高寧為人高調,有著管理學背景,是中國首批留洋的MBA,從華潤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華潤總經理的位置。從華潤到中糧,再到中化、中國化工任職,均為央企單位,足見其實力。
彭博社今年9月報道稱,中國當局已初步批準了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合并,并委托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寧高寧負責制定實施細節。據當時知情人士透露,寧高寧一直在研究兩家公司的潛在資產出售情況,同時還在審查重疊領域和潛在的協同效應。
從任何資產剝離中獲得的收益將有助于減少中國化工通過創紀錄的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而背負的債務。
知情人士稱,談判仍有可能被推遲或破裂。中國化工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沒有什么可披露的,而中化集團的一名代表也沒有接聽尋求置評的電話。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最大的國有企業,但沒有回復傳真詢問。
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
中國化工集團的簡稱是“中化工集團”,與中國中化集團的簡稱“中化集團”只相差一個字,這也是經常容易被混淆的原因。
1、中國化工集團
中國化工是在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于2004年5月組建而成。中國化工以化工品生 產為主,目前已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和基礎化學品等為主的6個業務板塊。中國化工2015年財務報表顯示,其總資產為3725億元。中國化工 2015年的營業收為414.1億美元,在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43位。
中國化工的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6個業務板塊。
根據中國化工集團官網顯示,中國化工此前已成功收購了法、英、以色列、意大利等國的8家行業領先企業。
集團上一任董事長也是創始人的任建新從創建中國化工最初的前身——藍星化學清洗公司,運用資金先后并購100多家虧損國企,并通過其強大的企業管理能力將這些公司統統扭虧為盈,一時被譽為“中國并購大王”。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終造就了中國最具“民企特色”的央企——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2、中國中化集團
中化集團的前身是中國進口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對外貿易公司,于1950年3月10日成立。中化集團2015年總資產為3546億元,營業收入為 606.56億美元,在2017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11位。中化集團的主營業務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
中國中化集團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一體化經營企業。
中化集團的化工業務以生產、流通和國際貿易為主,在氟化工、天然橡膠及橡膠化學品、精細化工、醫藥化工、化工物流、石化原料營銷等領域建立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知情人士稱,圍繞兩公司將如何合并的重大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因為這些信息是保密的。他們說,合并協議預計最早將在未來幾周內公布。
目前尚不清楚當局是否已就何時正式公布這筆交易做出最后決定。知情人士表示,在上月中國化工一家工廠發生致命化學爆炸事件后,如果中國政府選擇對中國化工或其任何高管采取行動,可能會首先宣布這些措施,而推遲宣布兩公司的合并。
兩大集團合并后……
此次合并的準備工作已至少進行了兩年,將改變中國化工行業的格局,并將加劇旨在重組中國龐大國有企業的整合浪潮。計劃中的這次合并將產生一個石油化工巨頭,擁有超過1000億美元的資產。
光大新鴻基駐北京分析師田苗表示:“這次合并可能會創造規模經濟,有望最終提高效率。當該集團試圖在國際上競爭時,其規模優勢將更加明顯,因為其強大的政府支持和財政資源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合并歷程
在2015年初,中國化工向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發出收購要約,是中國企業截至目前最大的海外并購交易,收購總價為440億美元。加上用于承接先正達債務的50億美元貸款,整個收購花費約490億美元,其中,250億美元來自股權融資,240億美元為債權融資。銀團貸款均為一年期過橋貸款,最多延期半年。
收購完成后,中國化工的總負債規模陡增。據中國化工集團截至2017年三季度的財報,公司總資產達7915億元,總負債5865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收購交割之前,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總資產為3776億元,總負債為3058億元。
自2017年6月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交易正式交割之后,“兩化”合并才提上日程。但因兩家公司資產、業務都很龐雜,加之雙方合并動力不足,資產重組一度處于難以推進的“拉鋸”狀態。
今年7月13日,國資委發布公告稱:任命寧高寧為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免去任建新的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退休。據化工在線查詢的最新中化集團官網介紹,中化集團黨組書記和董事長為寧高寧。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高寧
寧高寧為人高調,有著管理學背景,是中國首批留洋的MBA,從華潤基層做起,一步步做到華潤總經理的位置。從華潤到中糧,再到中化、中國化工任職,均為央企單位,足見其實力。
彭博社今年9月報道稱,中國當局已初步批準了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合并,并委托兩家公司的負責人寧高寧負責制定實施細節。據當時知情人士透露,寧高寧一直在研究兩家公司的潛在資產出售情況,同時還在審查重疊領域和潛在的協同效應。
從任何資產剝離中獲得的收益將有助于減少中國化工通過創紀錄的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而背負的債務。
知情人士稱,談判仍有可能被推遲或破裂。中國化工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沒有什么可披露的,而中化集團的一名代表也沒有接聽尋求置評的電話。中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管最大的國有企業,但沒有回復傳真詢問。
中國化工與中化集團
中國化工集團的簡稱是“中化工集團”,與中國中化集團的簡稱“中化集團”只相差一個字,這也是經常容易被混淆的原因。
1、中國化工集團
中國化工是在中國藍星(集團)總公司、中國昊華化工(集團)總公司等原化工部所屬企業的基礎上,經國務院批準于2004年5月組建而成。中國化工以化工品生 產為主,目前已形成了化工新材料、特種化學品和基礎化學品等為主的6個業務板塊。中國化工2015年財務報表顯示,其總資產為3725億元。中國化工 2015年的營業收為414.1億美元,在2017年世界500強排名第143位。
中國化工的戰略定位是“老化工,新材料”,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種化學品、基礎化學品、石油加工、農用化學品、輪胎橡膠和化工裝備6個業務板塊。
根據中國化工集團官網顯示,中國化工此前已成功收購了法、英、以色列、意大利等國的8家行業領先企業。
集團上一任董事長也是創始人的任建新從創建中國化工最初的前身——藍星化學清洗公司,運用資金先后并購100多家虧損國企,并通過其強大的企業管理能力將這些公司統統扭虧為盈,一時被譽為“中國并購大王”。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最終造就了中國最具“民企特色”的央企——中國化工集團公司。
2、中國中化集團
中化集團的前身是中國進口公司,是新中國第一家國營對外貿易公司,于1950年3月10日成立。中化集團2015年總資產為3546億元,營業收入為 606.56億美元,在2017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11位。中化集團的主營業務涵蓋能源、農業、化工、地產、金融五大領域。
中國中化集團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化肥、種子、農藥)一體化經營企業。
中化集團的化工業務以生產、流通和國際貿易為主,在氟化工、天然橡膠及橡膠化學品、精細化工、醫藥化工、化工物流、石化原料營銷等領域建立了較強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