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這樣,跌跌撞撞,起起伏伏,行業發展亦如此。回首2018年,在動力電池行業,有哪些是令你發出感慨的事件呢?
都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這句話用在寧德時代與沃特瑪身上再合適不過。
成立僅僅7年,2018年6月11日,寧德時代登陸A股市場,估值曾一度達到1300億元人民幣,站到了行業巔峰之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動力電池行業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總裝機量約43.5GWh,寧德時代以約17.9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第一,占比達到41.03%。
而成立16年之久的沃特瑪,2017年還曾排在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三位,也曾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行榜第四位。但進入2018年后,其母公司堅瑞沃能卻驚爆出現債務危機,整體債務高達221.38億元,逾期債務19.98億元;同樣在2018年6月,沃特瑪又因訂單不足、資金困難向全體職工發出放假六個月的通知;近日更是官司纏身。種種原因致使沃特瑪徘徊在破產的邊緣。
2018年,一家登上巔峰,獨占鰲頭;一家瀕臨破產,陷入兩難。個中緣由可以這么來看。
技術路線決策不同
寧德時代和沃特瑪最初都靠做磷酸鐵鋰電池起家,又趕上了政策扶持,兩家與比亞迪等電池龍頭企業齊入工信部首批動力電池“白名單”,訂單接到手軟,沃特瑪的裝機量更一度在全國新能源物流車領域排名第一。
但隨著監管層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上開始向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傾斜,以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里程著稱的三元電池迅速席卷市場,贏得青睞,而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在乘用車和物流車的市場份額開始萎縮。
寧德時代迅速理解了政策方向,及時調整技術路線,除發展已有的磷酸鐵鋰電池外,更將三元電池的研發和生產作為重要業務。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每年投入銷售總額的5%用于科技研發,同時,還設立了寧德研發中心,花巨資引進設備,為的是對電池系統進行全面分析和測試。
而沃特瑪似乎走火入魔一般,堅持走磷酸鐵鋰路線。包括董事長李瑤在內的管理層曾一致認為,技術與市場不是一回事,動力電池是集安全、壽命、能量密度和成本等于一體的綜合體,不能離開系統的綜合性能而盲目地、單獨地去評價某一項性能。
沃特瑪高層的這種認識本身“沒毛病”,但彼時電池企業過分依賴車企得到的補貼,一味強調綜合性未免有些“孔乙己似的迂腐”。這一認識也直接導致沃特瑪研發三元電池的步伐放緩,遲遲沒有產出三元電池。產品的單一性致使其風險加劇,后期無法應對行業變化。
此外,按照2018年6月新能源汽車新的補貼標準,純電動貨車或專用車、非快充類客車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的最低要求均提至115Wh/kg。
而據了解,在2017年沃特瑪銷售的動力電池中,僅有14.3%磷酸鐵鋰電池的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15Wh/kg,還有相當一部分電池未達到新政補貼標準。這意味著,沃特瑪的大部分產品無法獲得補貼。
拿不到補貼就沒有市場,沃特瑪逐漸流失了客戶。
商業模式選擇不同
隨著三元電池的崛起,寧德時代開拓思路,在確保客車、專用車市場不丟的基礎上,開始大力拓展乘用車市場。
在合作客戶方面,寧德時代盯上的是寶馬集團、戴姆勒集團、廣汽等國內外著名車企。為了向優質客戶穩定供貨,寧德時代從2016年開始,陸續在江蘇溧陽、福建寧德、青海建立了三個動力電池工廠。在2018年,其更將觸手伸向海外,在德國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生產。目的當然是為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就近拿下歐洲老牌車企們更多的訂單。
寧德時代有穩定產能供應,車企們有穩定車型上市,供應鏈兩頭都穩定,寧德時代這手“雙贏”牌打得響亮。
而沃特瑪的“雙贏”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了味道。
2013年10月,沃特瑪牽頭組建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創新聯盟”),整合了原材料、電機、電控等共1000多家企業。可以說,創新聯盟具有積極意義。
因為在傳統汽車行業,整車廠具有話語權,上下游都唯其馬首是瞻,但創新聯盟的出現將話語權拉回到了核心零部件企業。抱團取暖,改變了供應商單打獨斗的弱勢狀態。
但形勢卻在2016年9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后轉了向。
該《通報》明確列出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以及河南少林客車等五家企業涉嫌騙補,共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10.1億元。并表示,將嚴懲名單內企業及產業鏈上其他供應商。
當時媒體調查發現,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均是創新聯盟成員,也是沃特瑪的客戶之一。因此,作為供應商的沃特瑪牽連其中,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就騙補事件作出說明。
更有知情人士表示,創新聯盟采用車企與沃特瑪反配套的合作模式,即車企采購沃特瑪的電池,沃特瑪采購車企的汽車。這樣做只為了騙補。
產品本就背離了政策及市場指引的方向,又因為貼上了“騙補”的標簽,曾經風光一時的沃特瑪,隨后在風中搖搖欲墜。
產品質量存在差異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進一步普及,百姓在關注續航里程、動力電池壽命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安全。
為了保證產品安全等性能穩定,寧德時代電池需要經過連續1小時外部火燒、100G加速度沖擊等檢測試驗,測試標準均高過國家相關檢測標準。同時,為了把控在日常使用時的品質,按照《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等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相關標準,寧德時代還將所有的成品電池和電芯都打上編碼,以便在出現故障時,可以溯源處理。
2018年10月,寧德時代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公示》。該份報告是為了引導制造業企業專注創新和質量提升,由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推薦,經過行業協會限定性條件論證、專家組論證評選而出的。可見能夠入選其中,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質量很過硬。
相反,沃特瑪近些年來卻涉及多起混動、電動公交車起火事故,事故原因均因其生產的動力電池發生故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沃特瑪也曾“光榮”上榜國家工信部的公告。2018年9月,在國家工信部先后公布的《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中,沃特瑪電池產品因質量問題被直接點名,使用了沃特瑪電池等故障較多的車型要進行全面檢查。
沃特瑪在產品質量上“玩火”,犯了大忌。
之所以提起寧德時代和沃特瑪,會引發感慨,一方面是因為,一家是獨角獸企業迅速稱霸全球,一家是業內耕耘十幾年的行業巨頭卻在短短半年間傾覆,真可謂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坍塌。另一方面,業內排名前三的企業都能被淘汰出局,市場變化之大,令局內人紛紛膽顫。
電池中國網認為,這兩家企業雖然只是動力電池行業中的個案,但其背后卻值得行業深思。政策當然關乎企業命脈,但這并不是決定性的,未來的市場格局誰都無法預測,作為企業時刻關注政策動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從管理到規劃,一定要有清醒的判斷、準確的決策和冷靜的布局。
都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這句話用在寧德時代與沃特瑪身上再合適不過。
成立僅僅7年,2018年6月11日,寧德時代登陸A股市場,估值曾一度達到1300億元人民幣,站到了行業巔峰之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1-11月,動力電池行業裝機量排名前十企業總裝機量約43.5GWh,寧德時代以約17.9GWh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第一,占比達到41.03%。
而成立16年之久的沃特瑪,2017年還曾排在國內動力電池出貨量第三位,也曾位列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排行榜第四位。但進入2018年后,其母公司堅瑞沃能卻驚爆出現債務危機,整體債務高達221.38億元,逾期債務19.98億元;同樣在2018年6月,沃特瑪又因訂單不足、資金困難向全體職工發出放假六個月的通知;近日更是官司纏身。種種原因致使沃特瑪徘徊在破產的邊緣。
2018年,一家登上巔峰,獨占鰲頭;一家瀕臨破產,陷入兩難。個中緣由可以這么來看。
技術路線決策不同
寧德時代和沃特瑪最初都靠做磷酸鐵鋰電池起家,又趕上了政策扶持,兩家與比亞迪等電池龍頭企業齊入工信部首批動力電池“白名單”,訂單接到手軟,沃特瑪的裝機量更一度在全國新能源物流車領域排名第一。
但隨著監管層在新能源汽車補貼上開始向動力電池高能量密度傾斜,以高能量密度、長續航里程著稱的三元電池迅速席卷市場,贏得青睞,而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的磷酸鐵鋰電池在乘用車和物流車的市場份額開始萎縮。
寧德時代迅速理解了政策方向,及時調整技術路線,除發展已有的磷酸鐵鋰電池外,更將三元電池的研發和生產作為重要業務。公開資料顯示,寧德時代每年投入銷售總額的5%用于科技研發,同時,還設立了寧德研發中心,花巨資引進設備,為的是對電池系統進行全面分析和測試。
而沃特瑪似乎走火入魔一般,堅持走磷酸鐵鋰路線。包括董事長李瑤在內的管理層曾一致認為,技術與市場不是一回事,動力電池是集安全、壽命、能量密度和成本等于一體的綜合體,不能離開系統的綜合性能而盲目地、單獨地去評價某一項性能。
沃特瑪高層的這種認識本身“沒毛病”,但彼時電池企業過分依賴車企得到的補貼,一味強調綜合性未免有些“孔乙己似的迂腐”。這一認識也直接導致沃特瑪研發三元電池的步伐放緩,遲遲沒有產出三元電池。產品的單一性致使其風險加劇,后期無法應對行業變化。
此外,按照2018年6月新能源汽車新的補貼標準,純電動貨車或專用車、非快充類客車的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的最低要求均提至115Wh/kg。
而據了解,在2017年沃特瑪銷售的動力電池中,僅有14.3%磷酸鐵鋰電池的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15Wh/kg,還有相當一部分電池未達到新政補貼標準。這意味著,沃特瑪的大部分產品無法獲得補貼。
拿不到補貼就沒有市場,沃特瑪逐漸流失了客戶。
商業模式選擇不同
隨著三元電池的崛起,寧德時代開拓思路,在確保客車、專用車市場不丟的基礎上,開始大力拓展乘用車市場。
在合作客戶方面,寧德時代盯上的是寶馬集團、戴姆勒集團、廣汽等國內外著名車企。為了向優質客戶穩定供貨,寧德時代從2016年開始,陸續在江蘇溧陽、福建寧德、青海建立了三個動力電池工廠。在2018年,其更將觸手伸向海外,在德國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造技術研發中心,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與生產。目的當然是為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就近拿下歐洲老牌車企們更多的訂單。
寧德時代有穩定產能供應,車企們有穩定車型上市,供應鏈兩頭都穩定,寧德時代這手“雙贏”牌打得響亮。
而沃特瑪的“雙贏”卻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了味道。
2013年10月,沃特瑪牽頭組建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創新聯盟”),整合了原材料、電機、電控等共1000多家企業。可以說,創新聯盟具有積極意義。
因為在傳統汽車行業,整車廠具有話語權,上下游都唯其馬首是瞻,但創新聯盟的出現將話語權拉回到了核心零部件企業。抱團取暖,改變了供應商單打獨斗的弱勢狀態。
但形勢卻在2016年9月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后轉了向。
該《通報》明確列出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以及河南少林客車等五家企業涉嫌騙補,共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10.1億元。并表示,將嚴懲名單內企業及產業鏈上其他供應商。
當時媒體調查發現,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均是創新聯盟成員,也是沃特瑪的客戶之一。因此,作為供應商的沃特瑪牽連其中,被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要求就騙補事件作出說明。
更有知情人士表示,創新聯盟采用車企與沃特瑪反配套的合作模式,即車企采購沃特瑪的電池,沃特瑪采購車企的汽車。這樣做只為了騙補。
產品本就背離了政策及市場指引的方向,又因為貼上了“騙補”的標簽,曾經風光一時的沃特瑪,隨后在風中搖搖欲墜。
產品質量存在差異
技術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
隨著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的進一步普及,百姓在關注續航里程、動力電池壽命的同時,也更加關注安全。
為了保證產品安全等性能穩定,寧德時代電池需要經過連續1小時外部火燒、100G加速度沖擊等檢測試驗,測試標準均高過國家相關檢測標準。同時,為了把控在日常使用時的品質,按照《汽車動力蓄電池編碼規則》等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相關標準,寧德時代還將所有的成品電池和電芯都打上編碼,以便在出現故障時,可以溯源處理。
2018年10月,寧德時代入選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公示》。該份報告是為了引導制造業企業專注創新和質量提升,由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推薦,經過行業協會限定性條件論證、專家組論證評選而出的。可見能夠入選其中,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質量很過硬。
相反,沃特瑪近些年來卻涉及多起混動、電動公交車起火事故,事故原因均因其生產的動力電池發生故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沃特瑪也曾“光榮”上榜國家工信部的公告。2018年9月,在國家工信部先后公布的《關于開展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和《關于開展新能源乘用車、載貨汽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的通知》中,沃特瑪電池產品因質量問題被直接點名,使用了沃特瑪電池等故障較多的車型要進行全面檢查。
沃特瑪在產品質量上“玩火”,犯了大忌。
之所以提起寧德時代和沃特瑪,會引發感慨,一方面是因為,一家是獨角獸企業迅速稱霸全球,一家是業內耕耘十幾年的行業巨頭卻在短短半年間傾覆,真可謂眼見他高樓起,眼見他樓坍塌。另一方面,業內排名前三的企業都能被淘汰出局,市場變化之大,令局內人紛紛膽顫。
電池中國網認為,這兩家企業雖然只是動力電池行業中的個案,但其背后卻值得行業深思。政策當然關乎企業命脈,但這并不是決定性的,未來的市場格局誰都無法預測,作為企業時刻關注政策動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從管理到規劃,一定要有清醒的判斷、準確的決策和冷靜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