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4月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在杭州召開。4月26日下午,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在大會上聯合發布了《2019中國儲能產業現狀分析與展望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由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儲能研究團隊牽頭編寫,主編由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魯剛和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擔任。
發布會現場專家合影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元博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元博在發布會上表示,儲能發展的“火熱”更需要“冷思考”。當前鮮有研究立足產業整體發展態勢,從理論認知、產業實踐、遠景展望等維度,系統梳理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藍皮書》試圖填補上述空白,旨在系統研判產業發展前景,為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楊捷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王芃和楊捷對藍皮書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理論篇從產業發展的認知思考入手,形成認識儲能發展的基本邏輯和方法論;產業篇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聚焦產業發展熱點議題,深度思考背后影響因素;展望篇基于產業環境走勢,立足電力系統“源 - 網 - 荷 - 儲”協調發展需求,采用自主研發的優化規劃軟件 GESP 研判了儲能中長期發展規模及對能源電力系統影響,分析了電源 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發展方向;最后,結語篇給出了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志成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志成還在大會上介紹了《藍皮書》的背后支撐工具,由其研究團隊開發的儲能決策支持系統ES-Performance。該系統可以從多維度提供一套完整的儲能發展綜合決策方案,旨在為儲能產業各市場主體提供包括市場空間評估、技術路線優選、各應用場景模擬運行及投資回報分析、商業模式組合優化分析等各種服務。
《藍皮書》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理論篇 – 產業發展認識:
儲能技術進步、日漸優化的政策環境、電力系統靈活調節需求持續增長和能源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潛在機遇,但是,產業發展尚存在技術、安全、成本等方面制約因素。從長遠看,儲能產業的真正競爭壓力來自于與其他能源電力技術進步的對比,而并非僅僅同業間的技術路線之爭或產能比拼,,需要從業者立足能源電力系統發展全局發現儲能價值空間。
在產能動態優化調整過程中,“產能無序擴張、殺價比拼”的思維模式不利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可從市場思維、場景思維、平臺思維、價值思維等多方面實現創新。
產業篇 – 產業發展焦點解析
增長進入”GWh”時代:2018年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為 612.8MW/1738.6MWh, 年新增規模首次超過1GWh,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增長步入了“GWh 時代”。
電網側爆發增長:2018年,是我國電網側儲能爆發的一年,國網河南和江蘇電力公司儲能項目的投產,填補了我國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領域的空白,開啟了儲能在電網側規模化應用的大幕。此后,湖南長沙和青海格爾木的電網側儲能項目相繼投產,甘肅、浙江、廣東等省份也提出電網側儲能的建設規劃。相較于電源側和用戶側通常幾兆瓦十幾兆瓦的規模,電網側儲能的規模體量較大,僅江蘇和河南兩個項目的規模就達到 20.2 萬千瓦,占2018 年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的 33%,規模集聚效應明顯。
《藍皮書》還提出,產業發展需要擺脫動力電池制造“路徑依賴”,應根據電力系統不同應用環節的具體需求,針對性研發和升級相適應的儲能技術。
在儲能安全性方面,面對電池熱失控、元件功能失效、安全責任主體不清等安全風險隱患,儲能產業需要盡快完善安全標準規范,加強安全監控管理,避免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壓低成本,守住產業發展安全紅線。
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市場方面,雖然空間巨大、但經濟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充分關注應用場景選取、安全監控、回收處理、責任主體劃分等關鍵問題。
展望篇 – 產業發展前景研判
在回顧2018年發展特點的同時,《藍皮書》對電化學儲能的未來市場前景做了預測。
近期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將繼續引領非抽蓄儲能增長,但并不意味技術經濟性已成熟。
考慮成本下降、 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采用學習曲線方法預測,預計2020 年非抽蓄儲能裝機將達 到 360 萬千瓦左右,占儲能總裝機比重約 9.3%,較 2018 年提高約 6 個百分點,2018— 2020 年均增速 85% 以上。
其中,用戶側儲能目前商業模式較為清晰,通過峰谷價差套利和節省容量電費在部分地區可實現盈利,理想投資回收期約 7~8年,是近兩年投資熱點,預計 2020 年占非抽蓄儲能比重40%左右。
電網側儲能在 2018 年異軍突起,是電化學儲能應用模式中發展最快的一類, 根據發展規劃,預計 2020 年規模可達到120-160萬千瓦,若安全問題和成本疏導問題可妥善解決,規模可能進一步大幅增長。
儲能遠期應用前景廣闊,2035年電力系統需求達2億千瓦。
中長期來看,順利實現能源轉型目標,關鍵是解決好新能源比重逐步上升情況下,儲能等靈活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及與電力系統全局優化協調發展問題。應用優化規劃軟件GESP進行測算,預計2035年我國儲能規模將達到2億千瓦,抽水蓄能仍會是系統級儲能發展重點。非抽蓄儲能占比超過30%,發展規模與其成本水平密切相關,在4000~9500萬千瓦之間,布局由電價承受力較高的東中部向西部北部等新能源富集地區轉移。
未來,電源側儲能中火儲聯合調頻市場即將飽和,未來市場空間可能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并網;電網側儲能成本合理疏導方式制定既需要考慮其準公共產品屬性、也需要結合容量、電量、輔助服務等市場建設推進程度;用戶側儲能峰谷套利模式不確定性強,無補貼情況下可持續潛力不佳,差異化管理、多手段聚合分散資源有望充分發揮其價值潛力。
最后《藍皮書》從市場環境、發展規劃、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安全保障、和回收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著重為儲能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生存環境和商業模式拓展空間。
《藍皮書》預計將于近期正式出版,敬請業界同仁持續關注!
《藍皮書》研究團隊:
《藍皮書》由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儲能研究團隊牽頭編制。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從事軟科學研究及咨詢服務的直屬科研單位,致力于建成“國際一流”能源電力及企業戰略運營管理研究機構,擁有中國工程咨詢協會頒發的甲級工程咨詢資格證書,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注冊咨詢機構,是國家能源局確定的第一批研究咨詢基地。其儲能研究團隊擁有能源與電力行業、儲能行業等多學科交叉背景,致力于對儲能產業發展的深度解讀和前景分析。
發布會現場專家合影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元博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元博在發布會上表示,儲能發展的“火熱”更需要“冷思考”。當前鮮有研究立足產業整體發展態勢,從理論認知、產業實踐、遠景展望等維度,系統梳理產業發展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藍皮書》試圖填補上述空白,旨在系統研判產業發展前景,為產業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楊捷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王芃和楊捷對藍皮書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理論篇從產業發展的認知思考入手,形成認識儲能發展的基本邏輯和方法論;產業篇結合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聚焦產業發展熱點議題,深度思考背后影響因素;展望篇基于產業環境走勢,立足電力系統“源 - 網 - 荷 - 儲”協調發展需求,采用自主研發的優化規劃軟件 GESP 研判了儲能中長期發展規模及對能源電力系統影響,分析了電源 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發展方向;最后,結語篇給出了產業發展政策建議。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志成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志成還在大會上介紹了《藍皮書》的背后支撐工具,由其研究團隊開發的儲能決策支持系統ES-Performance。該系統可以從多維度提供一套完整的儲能發展綜合決策方案,旨在為儲能產業各市場主體提供包括市場空間評估、技術路線優選、各應用場景模擬運行及投資回報分析、商業模式組合優化分析等各種服務。
《藍皮書》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理論篇 – 產業發展認識:
儲能技術進步、日漸優化的政策環境、電力系統靈活調節需求持續增長和能源互聯網新模式新業態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潛在機遇,但是,產業發展尚存在技術、安全、成本等方面制約因素。從長遠看,儲能產業的真正競爭壓力來自于與其他能源電力技術進步的對比,而并非僅僅同業間的技術路線之爭或產能比拼,,需要從業者立足能源電力系統發展全局發現儲能價值空間。
在產能動態優化調整過程中,“產能無序擴張、殺價比拼”的思維模式不利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可從市場思維、場景思維、平臺思維、價值思維等多方面實現創新。
產業篇 – 產業發展焦點解析
增長進入”GWh”時代:2018年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項目的裝機規模為 612.8MW/1738.6MWh, 年新增規模首次超過1GWh,我國電化學儲能市場增長步入了“GWh 時代”。
電網側爆發增長:2018年,是我國電網側儲能爆發的一年,國網河南和江蘇電力公司儲能項目的投產,填補了我國大規模電網側儲能領域的空白,開啟了儲能在電網側規模化應用的大幕。此后,湖南長沙和青海格爾木的電網側儲能項目相繼投產,甘肅、浙江、廣東等省份也提出電網側儲能的建設規劃。相較于電源側和用戶側通常幾兆瓦十幾兆瓦的規模,電網側儲能的規模體量較大,僅江蘇和河南兩個項目的規模就達到 20.2 萬千瓦,占2018 年電化學儲能新增裝機的 33%,規模集聚效應明顯。
《藍皮書》還提出,產業發展需要擺脫動力電池制造“路徑依賴”,應根據電力系統不同應用環節的具體需求,針對性研發和升級相適應的儲能技術。
在儲能安全性方面,面對電池熱失控、元件功能失效、安全責任主體不清等安全風險隱患,儲能產業需要盡快完善安全標準規范,加強安全監控管理,避免以犧牲安全為代價壓低成本,守住產業發展安全紅線。
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市場方面,雖然空間巨大、但經濟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需要充分關注應用場景選取、安全監控、回收處理、責任主體劃分等關鍵問題。
展望篇 – 產業發展前景研判
在回顧2018年發展特點的同時,《藍皮書》對電化學儲能的未來市場前景做了預測。
近期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將繼續引領非抽蓄儲能增長,但并不意味技術經濟性已成熟。
考慮成本下降、 政策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采用學習曲線方法預測,預計2020 年非抽蓄儲能裝機將達 到 360 萬千瓦左右,占儲能總裝機比重約 9.3%,較 2018 年提高約 6 個百分點,2018— 2020 年均增速 85% 以上。
其中,用戶側儲能目前商業模式較為清晰,通過峰谷價差套利和節省容量電費在部分地區可實現盈利,理想投資回收期約 7~8年,是近兩年投資熱點,預計 2020 年占非抽蓄儲能比重40%左右。
電網側儲能在 2018 年異軍突起,是電化學儲能應用模式中發展最快的一類, 根據發展規劃,預計 2020 年規模可達到120-160萬千瓦,若安全問題和成本疏導問題可妥善解決,規模可能進一步大幅增長。
儲能遠期應用前景廣闊,2035年電力系統需求達2億千瓦。
中長期來看,順利實現能源轉型目標,關鍵是解決好新能源比重逐步上升情況下,儲能等靈活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及與電力系統全局優化協調發展問題。應用優化規劃軟件GESP進行測算,預計2035年我國儲能規模將達到2億千瓦,抽水蓄能仍會是系統級儲能發展重點。非抽蓄儲能占比超過30%,發展規模與其成本水平密切相關,在4000~9500萬千瓦之間,布局由電價承受力較高的東中部向西部北部等新能源富集地區轉移。
未來,電源側儲能中火儲聯合調頻市場即將飽和,未來市場空間可能主要集中于新能源并網;電網側儲能成本合理疏導方式制定既需要考慮其準公共產品屬性、也需要結合容量、電量、輔助服務等市場建設推進程度;用戶側儲能峰谷套利模式不確定性強,無補貼情況下可持續潛力不佳,差異化管理、多手段聚合分散資源有望充分發揮其價值潛力。
最后《藍皮書》從市場環境、發展規劃、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安全保障、和回收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著重為儲能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生存環境和商業模式拓展空間。
《藍皮書》預計將于近期正式出版,敬請業界同仁持續關注!
《藍皮書》研究團隊:
《藍皮書》由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儲能研究團隊牽頭編制。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國家電網公司從事軟科學研究及咨詢服務的直屬科研單位,致力于建成“國際一流”能源電力及企業戰略運營管理研究機構,擁有中國工程咨詢協會頒發的甲級工程咨詢資格證書,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注冊咨詢機構,是國家能源局確定的第一批研究咨詢基地。其儲能研究團隊擁有能源與電力行業、儲能行業等多學科交叉背景,致力于對儲能產業發展的深度解讀和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