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儲能技術已經收窄了成本目標,三個賽道逐漸形成。
2018年,中國儲能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達到31.3GW;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1072.7MW,是2017年累計投運總規模的2.8倍,新增投運規模682.9MW,同比增長464.4%。
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來源于電網側儲能項目,這得益于國內電改所釋放的政策紅利和儲能行業數年的積累。在《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推動下,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電力體制改革下的首個現貨市場開始試點,超過13個省份和地區出臺了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新政,眾多儲能企業蜂擁而入,市場活力瞬間激發。
然而,在示范階段尚未走完,標準規范也未形成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競爭激烈,一方面項目收入分成比例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風險突現。市場的快速發展已經呈現出超出產業積累之勢,亟需行業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和可行的規范標準。
2018年,國內經濟形勢較為低迷。產業結構調整、金融去杠桿、中美貿易戰交織在一起,產業資本的信心受到極大影響,對技術和未來市場的長期投資意愿減弱。與儲能產業息息相關的光伏產業經歷了痛苦的“531”劇變,在下半年形成了斷崖式的產業調整。很多儲能企業也在這一年承受融資受阻、項目停滯、控制人變化甚至企業重組的困難。
但動蕩中孕育著新一輪的發展機會。在“531”巨變之后,一些技術能力卓越的光伏企業的業務量反而增加,目前有多個光伏項目已經提前開始了平價上網。和光伏一樣,儲能電池的成本也在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降低,理論上講,2018年,儲能技術成本已經突破了行業拐點。
作為新興產業,拐點被突破后,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但在機遇來臨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應對未來機遇和挑戰的最好手段,還是企業自身經營團隊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作為行業先驅的企業要更加關注技術的改進、創新以及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以避免不小心成為行業先烈,作為沉舟眼睜睜看著身側千帆爭渡。
目前,儲能技術已經收窄了成本目標,三個賽道逐漸形成:
以成本為終極目標的儲能技術對標動力鋰電池,反復提及的1.5元/Wh系統成本的行業拐點已在2018年被突破,最低成本不斷被刷新,0.5-0.7元/Wh不等的電芯制造成本已經出現,低于0.3元/Wh的度電成本有望在今年實現;
以滿足功率型或混合型應用的非傳統鋰電技術,包括各類物理與化學儲能技術已經在各類電力市場成為新應用領域的排頭兵;
以氫能為代表的第三賽道領跑者已經開始起跑,有希望重新走上動力鋰電的發展征程。
在產業方面,政策規范和市場機制建設顯著落后于產業發展。受降價減負和消防規范缺失的政策影響,過去幾年,一直引領產業發展的用戶側儲能項目表現欠佳,希望有關部門和相關各方盡快促成可行的消防規范,也期望地方政府在未來制定政策時能有更加深入的考量和設計。
相比于產業應用的有關合作方,儲能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缺乏話語權,我們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推進市場建設和政策的落實。即使暫時承受挫折,也請大家不要氣餒,要相信“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國際市場,眾多新興市場都有不俗的表現,而在歐洲、亞州更是存在大量的市場空白區域。我們希望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2019年將是讓人振奮的一年。技術方面,我們將看到多條技術路線的不斷突破,包括:固態電解質技術帶動的鋰電全面升級、各類鈉系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液流電池的新體系突破及與鋰電的交叉融合、各類物理儲能的項目落地以及儲氫技術的快速進步等。
產業方面,儲能技術作為配合電力、光伏與電動汽車等諸多產業,未來融合交通與能源,終結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支撐技術,將會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展現價值,其也必將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必要組成部分。
政策法規方面,我們相信相關政府部門會越來越理解儲能產業發展的痛點,制定出更切合實際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規。
2018年,中國儲能產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全球儲能項目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達到31.3GW;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規模1072.7MW,是2017年累計投運總規模的2.8倍,新增投運規模682.9MW,同比增長464.4%。
中國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主要來源于電網側儲能項目,這得益于國內電改所釋放的政策紅利和儲能行業數年的積累。在《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的推動下,多批儲能項目落戶地方,電力體制改革下的首個現貨市場開始試點,超過13個省份和地區出臺了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新政,眾多儲能企業蜂擁而入,市場活力瞬間激發。
然而,在示范階段尚未走完,標準規范也未形成的情況下,市場參與者競爭激烈,一方面項目收入分成比例急劇下降;另一方面,消防安全風險突現。市場的快速發展已經呈現出超出產業積累之勢,亟需行業提供更為完善的解決方案和可行的規范標準。
2018年,國內經濟形勢較為低迷。產業結構調整、金融去杠桿、中美貿易戰交織在一起,產業資本的信心受到極大影響,對技術和未來市場的長期投資意愿減弱。與儲能產業息息相關的光伏產業經歷了痛苦的“531”劇變,在下半年形成了斷崖式的產業調整。很多儲能企業也在這一年承受融資受阻、項目停滯、控制人變化甚至企業重組的困難。
但動蕩中孕育著新一輪的發展機會。在“531”巨變之后,一些技術能力卓越的光伏企業的業務量反而增加,目前有多個光伏項目已經提前開始了平價上網。和光伏一樣,儲能電池的成本也在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降低,理論上講,2018年,儲能技術成本已經突破了行業拐點。
作為新興產業,拐點被突破后,產業的發展速度可能會超過所有人的想象,但在機遇來臨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應對未來機遇和挑戰的最好手段,還是企業自身經營團隊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作為行業先驅的企業要更加關注技術的改進、創新以及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以避免不小心成為行業先烈,作為沉舟眼睜睜看著身側千帆爭渡。
目前,儲能技術已經收窄了成本目標,三個賽道逐漸形成:
以成本為終極目標的儲能技術對標動力鋰電池,反復提及的1.5元/Wh系統成本的行業拐點已在2018年被突破,最低成本不斷被刷新,0.5-0.7元/Wh不等的電芯制造成本已經出現,低于0.3元/Wh的度電成本有望在今年實現;
以滿足功率型或混合型應用的非傳統鋰電技術,包括各類物理與化學儲能技術已經在各類電力市場成為新應用領域的排頭兵;
以氫能為代表的第三賽道領跑者已經開始起跑,有希望重新走上動力鋰電的發展征程。
在產業方面,政策規范和市場機制建設顯著落后于產業發展。受降價減負和消防規范缺失的政策影響,過去幾年,一直引領產業發展的用戶側儲能項目表現欠佳,希望有關部門和相關各方盡快促成可行的消防規范,也期望地方政府在未來制定政策時能有更加深入的考量和設計。
相比于產業應用的有關合作方,儲能企業普遍規模偏小,缺乏話語權,我們希望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推進市場建設和政策的落實。即使暫時承受挫折,也請大家不要氣餒,要相信“病樹前頭萬木春”。
在國際市場,眾多新興市場都有不俗的表現,而在歐洲、亞州更是存在大量的市場空白區域。我們希望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2019年將是讓人振奮的一年。技術方面,我們將看到多條技術路線的不斷突破,包括:固態電解質技術帶動的鋰電全面升級、各類鈉系電池技術的快速發展、液流電池的新體系突破及與鋰電的交叉融合、各類物理儲能的項目落地以及儲氫技術的快速進步等。
產業方面,儲能技術作為配合電力、光伏與電動汽車等諸多產業,未來融合交通與能源,終結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重要支撐技術,將會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展現價值,其也必將成為我國能源領域的必要組成部分。
政策法規方面,我們相信相關政府部門會越來越理解儲能產業發展的痛點,制定出更切合實際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