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化學制定了一份未來5年的新計劃,該計劃是到2024年將銷售額從28.2萬億韓元(約合1643億人民幣)增加到59.5萬億韓元(約合3467億人民幣)。基于新能源汽車對未來動力電池需求的持續增長,LG化學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營收計劃。
外媒報道稱,LG化學制定了一份未來5年的新計劃,該計劃是到2024年將銷售額從28.2萬億韓元(約合1643億人民幣)增加到59.5萬億韓元(約合3467億人民幣)。
其中,鋰電池銷售額將增加約5倍至3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38.3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50%左右。屆時動力電池銷售將成為LG化學最大的業務部分。
目前,用于插電式汽車的鋰離子電池占LG化學總收入的約22%—6.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8.4億元)。(備注:應該為LG化學鋰電池事業部總營收更為合理)
LG化學還表示,電池事業部“將繼續保持其在汽車電池業務中的領先地位,保持其在第三代電動汽車(500公里或更高)中的壓倒性技術優勢”。
為了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LG化學還根據未來每年度動力電池每千瓦時的價格,估算對應的鋰電池銷售量。
根據每千瓦時的價格,2024年的電池總銷售額可能是:每千瓦時150美元,對應銷售量為178GWh;每千瓦時125美元,對應銷售量為214GWh;每千瓦時100美元,對應銷售量為267GWh;每千瓦時75美元,對應銷售量356GWh。
按照LG化學的目標,要在2024年實現2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8.34億元)的營收目標,意味著其需要實現電池售價每千瓦時75美元(約合人民幣516.4元),電池銷量356GWh。這個目標從當前市場競爭情況來看難度不小。
當前,汽車動力電池已經成為拉動鋰電池出貨量增長的主力。隨著未來全球汽車電動化戰略推進,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動力電池也將成為電池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而LG化學要想實現其2024年電池銷售額267億美元的目標,只有動力電池能夠擔此重任。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106GWh,同比增長55.2%。其中LG化學約8 GWh(出貨占比7.55%)的出貨量排名全球第4,僅次于寧德時代、松下和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不過,盡管LG化學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持續增長,但這距離其356GWh(哪怕只有一半即178 GWh)的銷售目標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LG化學電池業務(包括小型電池、動力電池和ESS電池)收入274億元,占總收入的17%,電池業務營業利潤1.73億元。
對比來看,近年來LG化學電池業務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營業利潤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如下圖所示(2016年為負值,2015年和2017年營業利潤為正,但毛利率接近為0)
由此可見,LG化學的動力電池盈利能力較低。在動力電池價格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下,LG化學的電池業務要想實現其既定目標面臨諸多挑戰。
LG化學1月30日宣布,公司2018年全年銷售額為281830億韓元(約1696億人民幣),營業利潤為22461億韓元(135億元)。與2017年相比,銷售額增長了9.7%,但是營業利潤減少了23.3%。
LG化學首席運營官(COO)丁豪榮社長稱“電池事業部達成了銷售額擴大和收益性改善等有意義的成果,但因基礎材料事業部受需求不足及市場停滯影響,營業利潤出現下滑。”
對于四季度業績,丁社長稱“電池事業部季度別銷售額首次突破2萬億韓元,電動汽車電池達成了季度基準的損益均衡點(BEP)。這意味著其汽車動力電池業務剛剛實現扭虧為盈。
LG化學在業績發布電話會議上宣布稱:“預計2019年電池事業銷售額將達到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2.8億元),汽車電池將占一半的比重(即291.4億元)”。
從這個計劃來看,LG化學對其動力電池業務寄予厚望,但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待觀察。
客觀來看,在外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強勢崛起,內有三星SDI和SKI虎視眈眈,以及大眾等大客戶“自立門戶”自建電池廠等壓力下,LG化學能否實現其宏偉目標值得懷疑。
在中國市場方面,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企業當前占據超過一半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前十家電池企業合計市場占比將近9成,日韓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電池企業在產品質量、技術、規模和成本等方面都與日韓電池企業相比擁有一定的競爭實力。隨著未來技術進一步提升和成本進一步下降,中國本土電池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這將成為LG化學開拓中國市場的強大阻力。
當前,國內動力電池電芯價格已經低至0.9元/wh,隨著產能規模進一步擴充和制造能力提升,未來國產電池價格將持續降低,從而抵消LG化學的電池成本優勢。
在國際市場,雖然LG化學已經進入到大眾、奧迪、通用、現代汽車、克萊斯勒和沃爾沃等主機廠的電池供應鏈,但也遭到了同樣來自韓國的電池企業SKI和三星SDI的挑戰。
今年5月,LG化學針對SKI發起一系列訴訟,主要指責其通過雇傭其員工來竊取鋰電池相關核心技術。
LG化學的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稱,SK Innovation從LG化學雇傭了高級工程師和關鍵環節的工作人員,從而獲得LG化學鋰電池商業機密,而作為商業機密竊取的直接后果,SKI已開始向LG化學的客戶和國際車企銷售鋰電池。
報道稱,SKI挖走LG化學數十名技術人員之后,到今年年初,SKI的合同中EV電池供應總量增加了14倍以上。
而LG化學的大客戶大眾汽車也對LG化學產生了不滿,明確表示將與SKI合建電池工廠,同時自建大型電池工廠,以保障其動力電池供應穩定。
此前,大眾汽車宣布重新制定價值約500億歐元(560億美元)的電池采購計劃,電池供應商包括三星SDI、LG化學和寧德時代等。這表明LG化學在歐洲動力電池市場并非一家獨大,面臨著多個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的圍堵,這對其動力電池業務發展也是極大的壓力和挑戰。
近年來,LG化學在動力電池領域動作頻頻,斥資數十億美元在中國和歐洲擴建動力電池產能,目標是到2020年將其電池總產能增加到100至110GWh。而要想實現其既定目標,意味著LG化學還要在其基礎上增加2倍甚至3倍的產能,這對其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風險。
外媒報道稱,LG化學制定了一份未來5年的新計劃,該計劃是到2024年將銷售額從28.2萬億韓元(約合1643億人民幣)增加到59.5萬億韓元(約合3467億人民幣)。
其中,鋰電池銷售額將增加約5倍至3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38.34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50%左右。屆時動力電池銷售將成為LG化學最大的業務部分。
目前,用于插電式汽車的鋰離子電池占LG化學總收入的約22%—6.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78.4億元)。(備注:應該為LG化學鋰電池事業部總營收更為合理)
LG化學還表示,電池事業部“將繼續保持其在汽車電池業務中的領先地位,保持其在第三代電動汽車(500公里或更高)中的壓倒性技術優勢”。
為了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LG化學還根據未來每年度動力電池每千瓦時的價格,估算對應的鋰電池銷售量。
根據每千瓦時的價格,2024年的電池總銷售額可能是:每千瓦時150美元,對應銷售量為178GWh;每千瓦時125美元,對應銷售量為214GWh;每千瓦時100美元,對應銷售量為267GWh;每千瓦時75美元,對應銷售量356GWh。
按照LG化學的目標,要在2024年實現2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38.34億元)的營收目標,意味著其需要實現電池售價每千瓦時75美元(約合人民幣516.4元),電池銷量356GWh。這個目標從當前市場競爭情況來看難度不小。
當前,汽車動力電池已經成為拉動鋰電池出貨量增長的主力。隨著未來全球汽車電動化戰略推進,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動力電池也將成為電池企業的主要營收來源。而LG化學要想實現其2024年電池銷售額267億美元的目標,只有動力電池能夠擔此重任。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出貨106GWh,同比增長55.2%。其中LG化學約8 GWh(出貨占比7.55%)的出貨量排名全球第4,僅次于寧德時代、松下和比亞迪,在全球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
不過,盡管LG化學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持續增長,但這距離其356GWh(哪怕只有一半即178 GWh)的銷售目標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LG化學電池業務(包括小型電池、動力電池和ESS電池)收入274億元,占總收入的17%,電池業務營業利潤1.73億元。
對比來看,近年來LG化學電池業務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但營業利潤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如下圖所示(2016年為負值,2015年和2017年營業利潤為正,但毛利率接近為0)
由此可見,LG化學的動力電池盈利能力較低。在動力電池價格持續下降,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下,LG化學的電池業務要想實現其既定目標面臨諸多挑戰。
LG化學1月30日宣布,公司2018年全年銷售額為281830億韓元(約1696億人民幣),營業利潤為22461億韓元(135億元)。與2017年相比,銷售額增長了9.7%,但是營業利潤減少了23.3%。
LG化學首席運營官(COO)丁豪榮社長稱“電池事業部達成了銷售額擴大和收益性改善等有意義的成果,但因基礎材料事業部受需求不足及市場停滯影響,營業利潤出現下滑。”
對于四季度業績,丁社長稱“電池事業部季度別銷售額首次突破2萬億韓元,電動汽車電池達成了季度基準的損益均衡點(BEP)。這意味著其汽車動力電池業務剛剛實現扭虧為盈。
LG化學在業績發布電話會議上宣布稱:“預計2019年電池事業銷售額將達到1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82.8億元),汽車電池將占一半的比重(即291.4億元)”。
從這個計劃來看,LG化學對其動力電池業務寄予厚望,但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待觀察。
客觀來看,在外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強勢崛起,內有三星SDI和SKI虎視眈眈,以及大眾等大客戶“自立門戶”自建電池廠等壓力下,LG化學能否實現其宏偉目標值得懷疑。
在中國市場方面,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企業當前占據超過一半的動力電池市場份額,前十家電池企業合計市場占比將近9成,日韓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微乎其微。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電池企業在產品質量、技術、規模和成本等方面都與日韓電池企業相比擁有一定的競爭實力。隨著未來技術進一步提升和成本進一步下降,中國本土電池企業的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這將成為LG化學開拓中國市場的強大阻力。
當前,國內動力電池電芯價格已經低至0.9元/wh,隨著產能規模進一步擴充和制造能力提升,未來國產電池價格將持續降低,從而抵消LG化學的電池成本優勢。
在國際市場,雖然LG化學已經進入到大眾、奧迪、通用、現代汽車、克萊斯勒和沃爾沃等主機廠的電池供應鏈,但也遭到了同樣來自韓國的電池企業SKI和三星SDI的挑戰。
今年5月,LG化學針對SKI發起一系列訴訟,主要指責其通過雇傭其員工來竊取鋰電池相關核心技術。
LG化學的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稱,SK Innovation從LG化學雇傭了高級工程師和關鍵環節的工作人員,從而獲得LG化學鋰電池商業機密,而作為商業機密竊取的直接后果,SKI已開始向LG化學的客戶和國際車企銷售鋰電池。
報道稱,SKI挖走LG化學數十名技術人員之后,到今年年初,SKI的合同中EV電池供應總量增加了14倍以上。
而LG化學的大客戶大眾汽車也對LG化學產生了不滿,明確表示將與SKI合建電池工廠,同時自建大型電池工廠,以保障其動力電池供應穩定。
此前,大眾汽車宣布重新制定價值約500億歐元(560億美元)的電池采購計劃,電池供應商包括三星SDI、LG化學和寧德時代等。這表明LG化學在歐洲動力電池市場并非一家獨大,面臨著多個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的圍堵,這對其動力電池業務發展也是極大的壓力和挑戰。
近年來,LG化學在動力電池領域動作頻頻,斥資數十億美元在中國和歐洲擴建動力電池產能,目標是到2020年將其電池總產能增加到100至110GWh。而要想實現其既定目標,意味著LG化學還要在其基礎上增加2倍甚至3倍的產能,這對其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