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憑借其創新的產品及過硬的技術,逐漸開始走向國際化競爭。現如今,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公司宣布進入日本市場,表明兩家企業已經具備和松下等巨頭正面剛的實力。
(來源:微信公眾號“動力電池網” ID:sd-dldc 作者:行行)
談及全球鋰電產業的基本格局,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戰略局面。而這其中,日本更被公認為是鋰電池的發源地。時間回到1991年,日本企業索尼率先實現了鋰電池的量產,隨后松下等企業快速跟進,對鋰電池技術和市場進行壟斷,奠定了日本早期在全球鋰電產業界的霸主地位。
隨著發展新能源車成為全球共識,作為新能源車主要動力源的鋰電池自然受寵,國內開始涌現出多家配套新能源車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工信部出臺《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即俗稱的“白名單”),將松下等日企排除在補貼政策之外。因為此,國內鋰電池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如果僅從產能規模來看,國內動力電池已遠超日本。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總裝機量約為56.89GWh,為日本的2.4倍。此外,去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名單中,日企僅有松下上榜,其它七家全部是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更是連續兩年超越松下獲得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冠軍。
但產能規模領先,并不意味著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已強于日本。時至今日,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與日企在技術方面依然存在不小差距。白名單正式廢除、鼓勵外資在華投資動力電池政策發布后,以松下為首的電池企業卷土重來,引發“狼來了”的擔憂。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日本車企與國內電池企業之間的合作正在加深。
1日本鋰電池戰略已格格不入?
鋰電池產業自從1991年在日本誕生起,持續到2005年在這15年的時間里,因其技術上的復雜性被稱之為高科技行業,日本企業也因為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而獲取了高額利潤。而到了2000年以后,鋰電技術開始向中韓擴散,低端市場逐漸被中韓蠶食,但是這個時期內對日本鋰電池產業影響并不大。
伴隨著中端市場也逐漸被韓國侵占,日本鋰電產業的整體利潤快速下滑,導致很多企業相繼出現了經營困難。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日本材料和電池企業紛紛到國外投資設廠不斷地轉移低端產能,希望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日本鋰電界則進行了數次企業并購和重組,電池企業數量減小到了五六家左右。
而這樣的自救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為了防止核心技術外泄,日本企業在國外的工廠往往只生產不太核心的產品。比如負極企業只把后端工序放在中國,僅僅為了獲取中國廉價石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正極企業也不會涉及高端產品和工藝,而代表著核心技術的鋰電生產設備,更是從未跨出國門生產。
受此影響,日本在華鋰電企業本土化明顯不夠,與國內企業及產業鏈缺乏深度交流,導致其產品定位和價格都比較高,只能滿足部分高端需求,而在中低端市場不受青睞,這在動力電池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國內新能源車企使用韓國動力電池的不少,但是使用日本動力電池的卻并不多見,就是最好的例子。
基于上述原因,從2005年開始日本鋰電池的國際市場份額就在不斷下降,2018年日本動力電池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下降至20%左右,其衰退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而中國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推動,從當初的籍籍無名迅速上升至50%以上。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比上,中國已經遠遠的領先于日韓企業。
更重要的是,由于利潤難以保障,不少日企開始出售旗下電池業務。如SONY以11億人民幣將其鋰電事業部賤賣;Nissan將其所持有的AESC的51%股份以10億美元出售等。同時,日本的鋰電池企業此前過度專注于傳統3C領域,而對動力電池的切入顯得比較滯后,導致其動力電池產能規模明顯不足。
舉個例子,作為特斯拉的獨家電池供應商,此前有消息稱,松下動力電池的產能甚至不足以滿足特斯拉一家車企的需求。馬斯克發推文宣稱,“松下是罪魁禍首,因為它以較低的速度生產電池,這也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轎車的生產。”與此同時,馬斯克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其他的電池供應伙伴。
而另一面,包括豐田、本田、日產等在內的日本車企,則是選擇以燃料電池或固態電池為主的技術路線,等到這些車企“幡然醒悟”欲大規模實施電動化戰略時,才發現根本沒有合適的電池可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上述車企要實現電氣化轉型和銷量增長,選擇與中國電池企業合作成為的最佳的選擇。
2中國電池軍團“攻陷”日本車企
據了解,在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車技術領域擁有領先優勢的日本車企豐田,近年來開始頻頻宣布提速旗下車型電動化的轉型,并制定新的五年目標。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車銷售數量要達到550萬輛,其中450萬由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組成,其余100萬輛則由燃料電池車和鋰電池電動車組成。
除此之外,豐田還計劃到2020年初在全球至少推出10款電池驅動的純電動車型。通過上述計劃可知,豐田未來對動力電池需求量勢必很大,因此豐田也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除松下外的穩定的電池供應伙伴。今年6月初,豐田宣布與中國兩家電池制造商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達成合作,未來將從兩家公司采購動力電池。
而在今年春節期間,寧德時代官方宣布已與本田在東京簽訂合作協議,正式攜手共同打造面向未來市場的電動汽車產品。根據協議,寧德時代成為本田在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伙伴,為其電動化提供可靠的動力支持。雙方計劃,2027年前寧德時代將向本田提供電量約56GWh汽車鋰離子的動力電池。
本田還計劃在電動汽車性能測試、生產技術和電池規格等領域與寧德時代合作,此外本田還希望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全新的電動車車型,新車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和其他地區同時進行銷售。當時有日媒指出,在電動汽車日趨全球化的過程中,本田采用中國電池供應商生產的動力電池是大勢所趨。
而除了豐田和本田外,日本另一汽車品牌日產早早向寧德時代拋出橄欖枝。在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日產方面宣布未來將向中國市場投放超過20款電動汽車,其中首款車型確定為軒逸純電動車型。該車型搭載寧德時代電池,沿用聆風平臺,其核心競爭力在于電池管理系統與電動機交換器方面的交互性。
而促成這些合作的原因,與寧德時代提前在日本市場積極的布局相關。此前寧德時代研究院院長梁成都曾透露,寧德時代于去年5月在日本設立銷售辦事處。按照規劃,寧德時代將派出電池技術人員常駐日本,為客戶開發提供支援,并強化對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車企的推銷,如今看來已初見成效。
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電池軍團不僅“攻陷”了日本車企,同時也希望在蓄電池市場與松下等產生正面的交鋒。根據此前透露的信息,比亞迪將于2021年開始為日本的工廠和發電廠提供蓄電池;寧德時代則計劃從明年開始為日本的住宅和企業提供更低價蓄電池,初步預計價格僅為日本同類產品的1/2。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將意味著全球三大電池供應商將在日本市場正面交鋒。“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這個時間進入日本市場是很正常的,因為日本車企都已經開始新能源化。但是日本本土的松下實力也很強,此番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進軍日本市場面臨的競爭也將會很激烈”。
日本鋰電企業的優勢在于技術領先,這是中韓在短期內難以趕超的。對日本企業來說,要想維持生存和發展,就只能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走在中韓企業的前面,在每項技術擴散前就賺取到足夠的利潤,然后才有資本與韓國企業打價格戰。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鋰電池企業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憑借其創新的產品及雄厚的實力,逐漸開始走向國際化競爭。而在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的排行榜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三。兩家公司宣布進入日本市場,表明其已經具有和松下等巨頭正面剛的實力。
(來源:微信公眾號“動力電池網” ID:sd-dldc 作者:行行)
談及全球鋰電產業的基本格局,大家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戰略局面。而這其中,日本更被公認為是鋰電池的發源地。時間回到1991年,日本企業索尼率先實現了鋰電池的量產,隨后松下等企業快速跟進,對鋰電池技術和市場進行壟斷,奠定了日本早期在全球鋰電產業界的霸主地位。
隨著發展新能源車成為全球共識,作為新能源車主要動力源的鋰電池自然受寵,國內開始涌現出多家配套新能源車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工信部出臺《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即俗稱的“白名單”),將松下等日企排除在補貼政策之外。因為此,國內鋰電池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
如果僅從產能規模來看,國內動力電池已遠超日本。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總裝機量約為56.89GWh,為日本的2.4倍。此外,去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名單中,日企僅有松下上榜,其它七家全部是中國企業,寧德時代更是連續兩年超越松下獲得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冠軍。
但產能規模領先,并不意味著中國動力電池行業已強于日本。時至今日,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與日企在技術方面依然存在不小差距。白名單正式廢除、鼓勵外資在華投資動力電池政策發布后,以松下為首的電池企業卷土重來,引發“狼來了”的擔憂。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日本車企與國內電池企業之間的合作正在加深。
1日本鋰電池戰略已格格不入?
鋰電池產業自從1991年在日本誕生起,持續到2005年在這15年的時間里,因其技術上的復雜性被稱之為高科技行業,日本企業也因為對技術和市場的壟斷而獲取了高額利潤。而到了2000年以后,鋰電技術開始向中韓擴散,低端市場逐漸被中韓蠶食,但是這個時期內對日本鋰電池產業影響并不大。
伴隨著中端市場也逐漸被韓國侵占,日本鋰電產業的整體利潤快速下滑,導致很多企業相繼出現了經營困難。為了應對這種局面,日本材料和電池企業紛紛到國外投資設廠不斷地轉移低端產能,希望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同時日本鋰電界則進行了數次企業并購和重組,電池企業數量減小到了五六家左右。
而這樣的自救方式,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為了防止核心技術外泄,日本企業在國外的工廠往往只生產不太核心的產品。比如負極企業只把后端工序放在中國,僅僅為了獲取中國廉價石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正極企業也不會涉及高端產品和工藝,而代表著核心技術的鋰電生產設備,更是從未跨出國門生產。
受此影響,日本在華鋰電企業本土化明顯不夠,與國內企業及產業鏈缺乏深度交流,導致其產品定位和價格都比較高,只能滿足部分高端需求,而在中低端市場不受青睞,這在動力電池領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國內新能源車企使用韓國動力電池的不少,但是使用日本動力電池的卻并不多見,就是最好的例子。
基于上述原因,從2005年開始日本鋰電池的國際市場份額就在不斷下降,2018年日本動力電池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下降至20%左右,其衰退速度之快令人震驚。而中國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推動,從當初的籍籍無名迅速上升至50%以上。在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占比上,中國已經遠遠的領先于日韓企業。
更重要的是,由于利潤難以保障,不少日企開始出售旗下電池業務。如SONY以11億人民幣將其鋰電事業部賤賣;Nissan將其所持有的AESC的51%股份以10億美元出售等。同時,日本的鋰電池企業此前過度專注于傳統3C領域,而對動力電池的切入顯得比較滯后,導致其動力電池產能規模明顯不足。
舉個例子,作為特斯拉的獨家電池供應商,此前有消息稱,松下動力電池的產能甚至不足以滿足特斯拉一家車企的需求。馬斯克發推文宣稱,“松下是罪魁禍首,因為它以較低的速度生產電池,這也限制了特斯拉Model 3轎車的生產。”與此同時,馬斯克已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其他的電池供應伙伴。
而另一面,包括豐田、本田、日產等在內的日本車企,則是選擇以燃料電池或固態電池為主的技術路線,等到這些車企“幡然醒悟”欲大規模實施電動化戰略時,才發現根本沒有合適的電池可用。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上述車企要實現電氣化轉型和銷量增長,選擇與中國電池企業合作成為的最佳的選擇。
2中國電池軍團“攻陷”日本車企
據了解,在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車技術領域擁有領先優勢的日本車企豐田,近年來開始頻頻宣布提速旗下車型電動化的轉型,并制定新的五年目標。計劃到2025年,新能源車銷售數量要達到550萬輛,其中450萬由混合動力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組成,其余100萬輛則由燃料電池車和鋰電池電動車組成。
除此之外,豐田還計劃到2020年初在全球至少推出10款電池驅動的純電動車型。通過上述計劃可知,豐田未來對動力電池需求量勢必很大,因此豐田也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除松下外的穩定的電池供應伙伴。今年6月初,豐田宣布與中國兩家電池制造商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達成合作,未來將從兩家公司采購動力電池。
而在今年春節期間,寧德時代官方宣布已與本田在東京簽訂合作協議,正式攜手共同打造面向未來市場的電動汽車產品。根據協議,寧德時代成為本田在鋰離子動力電池領域的合作伙伴,為其電動化提供可靠的動力支持。雙方計劃,2027年前寧德時代將向本田提供電量約56GWh汽車鋰離子的動力電池。
本田還計劃在電動汽車性能測試、生產技術和電池規格等領域與寧德時代合作,此外本田還希望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全新的電動車車型,新車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在中國和其他地區同時進行銷售。當時有日媒指出,在電動汽車日趨全球化的過程中,本田采用中國電池供應商生產的動力電池是大勢所趨。
而除了豐田和本田外,日本另一汽車品牌日產早早向寧德時代拋出橄欖枝。在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日產方面宣布未來將向中國市場投放超過20款電動汽車,其中首款車型確定為軒逸純電動車型。該車型搭載寧德時代電池,沿用聆風平臺,其核心競爭力在于電池管理系統與電動機交換器方面的交互性。
而促成這些合作的原因,與寧德時代提前在日本市場積極的布局相關。此前寧德時代研究院院長梁成都曾透露,寧德時代于去年5月在日本設立銷售辦事處。按照規劃,寧德時代將派出電池技術人員常駐日本,為客戶開發提供支援,并強化對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車企的推銷,如今看來已初見成效。
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電池軍團不僅“攻陷”了日本車企,同時也希望在蓄電池市場與松下等產生正面的交鋒。根據此前透露的信息,比亞迪將于2021年開始為日本的工廠和發電廠提供蓄電池;寧德時代則計劃從明年開始為日本的住宅和企業提供更低價蓄電池,初步預計價格僅為日本同類產品的1/2。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正式進入日本市場,將意味著全球三大電池供應商將在日本市場正面交鋒。“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這個時間進入日本市場是很正常的,因為日本車企都已經開始新能源化。但是日本本土的松下實力也很強,此番比亞迪和寧德時代進軍日本市場面臨的競爭也將會很激烈”。
日本鋰電企業的優勢在于技術領先,這是中韓在短期內難以趕超的。對日本企業來說,要想維持生存和發展,就只能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走在中韓企業的前面,在每項技術擴散前就賺取到足夠的利潤,然后才有資本與韓國企業打價格戰。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日本鋰電池企業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并不容易。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憑借其創新的產品及雄厚的實力,逐漸開始走向國際化競爭。而在2018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的排行榜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三。兩家公司宣布進入日本市場,表明其已經具有和松下等巨頭正面剛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