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電動汽車換電技術得到了從政府到企業的高度重視。工業和信息化部多次明確表示,支持各地創建車電分離模式發展試點,鼓勵企業根據使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動員地方制定相關政策,創建試點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多家汽車企業、運營企業甚至是資本機構也行動起來,投身換電領域。
其中一個原因在于,近幾年車載充電方式頻繁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充電時間長、低溫下充電以及充電槍不合理等導致的安全隱患。我們調研分析也發現,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與車載充電有關,即充電方式不合理。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主管部門、科研單位、企業甚至金融機構,一直在不斷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換電是各方集思廣益后得出的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
換電很好但小貴
換電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與充電也并不矛盾,廣義而言,它是充電模式的一種補充或者延伸,可以解決如下六大問題。
一是安全性問題。一方面換電補電速度快,換下來的電池也是在專業的換電站里進行充電,充電環境可控;另一方面,換電站是24小時服務,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遇到問題,會有專業人員及時處理。
二是能量補充問題。可以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極大方便,根據個人需求隨用隨換。
三是里程焦慮問題。采用換電模式后,可以大大降低電動汽車用戶的里程擔憂,改善其使用體驗。
四是成本問題。可以降低用戶車輛購置成本,進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
五是殘值評估問題。現在市場上的二手電動汽車價格非常便宜,主要是買家擔心二手電動汽車的電池狀態無法保證,改用換電模式可以解決買家這方面的顧慮。
六是電池壽命問題。雖然一般情況下,動力電池有幾千次滿充滿放的壽命,但車載充電會使電池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
盡管換電模式如此美好,但也并非沒有問題。換電的含義是將動力電池換下來充電,它比充電多了一個環節,成本必然也會增加。
從具體應用來看,以廣州的電動出租車運營測算為例,其基于充電模式的運營成本只要0.15元/千米,換電模式的成本則需要0.33元/千米。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因為成本問題、工作特點和使用場景等因素,換電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商業運營領域,也就是俗稱的B(Business)端。
在換電站運營方面,一般而言單個換電站的投入為300萬元左右,如需電力增容,投入會更大一些,而且由于各地的電價、地價等都不盡相同,更是增加了換電站實現盈利的難度。換電運營商在電池梯級利用方面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化,也就無法反哺動力電池的購買成本。
行業共識待達成
在實際推廣中,目前換電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阻礙,主要原因在于行業共識尚未形成。換電站需要大量備用電池,也需要更多資產支撐。與目前匹配度較高的充電樁相比,換電站需要統一規格、型號的電池,統一電池標準,也是當前換電市場存在的最大障礙之一。
目前各個主機廠的整車技術和電池標準千差萬別,而企業之間不愿共享技術標準,換電企業間仍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對應更換的電池卻不盡相同。
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爭論哪種模式更好,而是要形成共識,勁往一處使,統一標準。在標準方面,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20年第5號公告文件,《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鎖止機構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冷卻接口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工程施工和竣工驗收規范》和《純電動乘用車底盤式電池更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5項換電領域的行業標準已于2020年10月23日獲批發布,將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從集裝箱運輸對物流業的推動作用,或許能為在電動汽車領域推廣換電模式提供些許參考借鑒。集裝箱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極大促進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其發展并沒有特別高深的技術,只有關鍵的兩點:一是標準化,二是打通產業鏈。集裝箱的應用使得運輸行業在短短數天就可以組織開展遠洋運輸,且使整個物流成本降低90%,這90%的空間使得產業鏈上的企業和用戶都有受益。在換電問題上也是如此,產業鏈上各方要緊緊圍繞打通產業鏈和制定標準這兩個抓手來發展,而不是爭論誰的模式更好、哪家技術更強。下一步,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后,要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需要用戶、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充電樁企業等往一個方向努力,直到各方都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電池實現標準化之后,整車企業的優勢就會弱化,所以整車企業尤其要有轉變觀念的意識。一個好消息是,今年9月,在由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主辦的構建車電分離模式生態圈研討會上,一汽、上汽、東風、北汽、蔚來等汽車企業,以及寧德時代、東軟睿馳、華鼎國聯、華鼎資本、潤暉投資等共計20家單位簽署《構建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模式生態圈聯合聲明》,換電產業生態圈已經初見其形。
在理念統一、共識達成之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解決經濟掣肘,以及動力電池資產如何運營。電池的壽命遠高于電動汽車,若能把電池的價值充分挖掘利用好,可以顯著降低前端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動力電池價值的挖掘可以參考集裝箱運營行業經驗:集裝箱并不歸海運公司,而是海運公司從集裝箱公司租賃而來。同樣的,加油站也是單獨運作,需要跟石油公司去結賬。
只要設法將“補電”變成一種有價值、可經營的“資產”,讓大家明白換電站也是資產,誰擁有電池資產,誰就掌握了電動汽車推廣的運營支撐渠道,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等各路資金就都會進來,去解決當下換電模式受經濟掣肘的問題,最終得到一個令各方均受益的結果。
需要牢牢記住的一點就是,無論是整車企業、換電運營企業,還是電池企業,在產業生態中生存下來,才是換電模式持續發展的關鍵。
其中一個原因在于,近幾年車載充電方式頻繁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充電時間長、低溫下充電以及充電槍不合理等導致的安全隱患。我們調研分析也發現,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與車載充電有關,即充電方式不合理。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主管部門、科研單位、企業甚至金融機構,一直在不斷探索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換電是各方集思廣益后得出的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之一。
換電很好但小貴
換電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它與充電也并不矛盾,廣義而言,它是充電模式的一種補充或者延伸,可以解決如下六大問題。
一是安全性問題。一方面換電補電速度快,換下來的電池也是在專業的換電站里進行充電,充電環境可控;另一方面,換電站是24小時服務,電池在充電過程中遇到問題,會有專業人員及時處理。
二是能量補充問題。可以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極大方便,根據個人需求隨用隨換。
三是里程焦慮問題。采用換電模式后,可以大大降低電動汽車用戶的里程擔憂,改善其使用體驗。
四是成本問題。可以降低用戶車輛購置成本,進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
五是殘值評估問題。現在市場上的二手電動汽車價格非常便宜,主要是買家擔心二手電動汽車的電池狀態無法保證,改用換電模式可以解決買家這方面的顧慮。
六是電池壽命問題。雖然一般情況下,動力電池有幾千次滿充滿放的壽命,但車載充電會使電池的使用壽命大大降低。
盡管換電模式如此美好,但也并非沒有問題。換電的含義是將動力電池換下來充電,它比充電多了一個環節,成本必然也會增加。
從具體應用來看,以廣州的電動出租車運營測算為例,其基于充電模式的運營成本只要0.15元/千米,換電模式的成本則需要0.33元/千米。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因為成本問題、工作特點和使用場景等因素,換電的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商業運營領域,也就是俗稱的B(Business)端。
在換電站運營方面,一般而言單個換電站的投入為300萬元左右,如需電力增容,投入會更大一些,而且由于各地的電價、地價等都不盡相同,更是增加了換電站實現盈利的難度。換電運營商在電池梯級利用方面的探索目前尚未形成規模化,也就無法反哺動力電池的購買成本。
行業共識待達成
在實際推廣中,目前換電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阻礙,主要原因在于行業共識尚未形成。換電站需要大量備用電池,也需要更多資產支撐。與目前匹配度較高的充電樁相比,換電站需要統一規格、型號的電池,統一電池標準,也是當前換電市場存在的最大障礙之一。
目前各個主機廠的整車技術和電池標準千差萬別,而企業之間不愿共享技術標準,換電企業間仍處于“各自為戰”的狀態。目前市場上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豐富,但對應更換的電池卻不盡相同。
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爭論哪種模式更好,而是要形成共識,勁往一處使,統一標準。在標準方面,國家能源局日前發布2020年第5號公告文件,《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鎖止機構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冷卻接口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快速更換電池箱通用技術要求》《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工程施工和竣工驗收規范》和《純電動乘用車底盤式電池更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5項換電領域的行業標準已于2020年10月23日獲批發布,將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實施。
從集裝箱運輸對物流業的推動作用,或許能為在電動汽車領域推廣換電模式提供些許參考借鑒。集裝箱在世界范圍內的普及極大促進了物流產業的發展,其發展并沒有特別高深的技術,只有關鍵的兩點:一是標準化,二是打通產業鏈。集裝箱的應用使得運輸行業在短短數天就可以組織開展遠洋運輸,且使整個物流成本降低90%,這90%的空間使得產業鏈上的企業和用戶都有受益。在換電問題上也是如此,產業鏈上各方要緊緊圍繞打通產業鏈和制定標準這兩個抓手來發展,而不是爭論誰的模式更好、哪家技術更強。下一步,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出后,要拉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需要用戶、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充電樁企業等往一個方向努力,直到各方都受益。
需要注意的是,電池實現標準化之后,整車企業的優勢就會弱化,所以整車企業尤其要有轉變觀念的意識。一個好消息是,今年9月,在由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主辦的構建車電分離模式生態圈研討會上,一汽、上汽、東風、北汽、蔚來等汽車企業,以及寧德時代、東軟睿馳、華鼎國聯、華鼎資本、潤暉投資等共計20家單位簽署《構建新能源汽車“車電分離”模式生態圈聯合聲明》,換電產業生態圈已經初見其形。
在理念統一、共識達成之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解決經濟掣肘,以及動力電池資產如何運營。電池的壽命遠高于電動汽車,若能把電池的價值充分挖掘利用好,可以顯著降低前端電動汽車的使用成本。動力電池價值的挖掘可以參考集裝箱運營行業經驗:集裝箱并不歸海運公司,而是海運公司從集裝箱公司租賃而來。同樣的,加油站也是單獨運作,需要跟石油公司去結賬。
只要設法將“補電”變成一種有價值、可經營的“資產”,讓大家明白換電站也是資產,誰擁有電池資產,誰就掌握了電動汽車推廣的運營支撐渠道,保險公司、投資基金等各路資金就都會進來,去解決當下換電模式受經濟掣肘的問題,最終得到一個令各方均受益的結果。
需要牢牢記住的一點就是,無論是整車企業、換電運營企業,還是電池企業,在產業生態中生存下來,才是換電模式持續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