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ETF俱樂部再添兩位新成員。根據交易所數據,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515790.OF)和華寶中證銀行ETF(512800.OF)基金規模均于1月5日突破百億,躋身百億ETF俱樂部。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1年1月5日,市場上百億規模ETF已達20只,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下簡稱“光伏ETF”)基金規模為104.72億元,華寶中證銀行ETF(簡稱“銀行ETF”)基金規模為100.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ETF于2020年12月18日上市,從上市到規模突破百億,僅過去12個交易日。光伏ETF是市場上首只跟蹤光伏細分主題的ETF,跟蹤目標為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截至1月5日,該指數前十大成分股總市值達11350億,合計權重占比為64.10%,包含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先導智能等光伏概念股。
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賽道迎來一波結構性牛市行情,行情火爆。iFinD數據顯示,1月5日,申萬三級行業指數中光伏設備指數盤中一度達到23608.10點歷史新高。從個股走勢看,近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多只光伏概念股走勢強勁,屢創新高。
火爆行情助力下,光伏ETF備受熱捧。iFinD數據顯示,光伏ETF首發募集規模17.19億元;上市僅四天,成交量已經排到了全市場所有A股股票型ETF的第四位,規模飆升至近50億元;上市12個交易日后,基金規模突破百億。
光伏ETF的規模增長主要由份額增長驅動。截至1月5日,光伏ETF單位凈值為1.1992元,較上市首日上漲約16 %;基金份額則從上市首日17.18億份增長到87.32億份,翻了5倍。
然而,火爆行情背后,光伏行業擴產猛烈、技術迭代的情況不容忽視。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家光伏企業進行二級市場融資或再融資,目的普遍都是新建項目擴充產能。例如2020年10月29日,晶澳科技公告定增52億元,主要用于年產 5GW 高效電池和 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12月3日,錦浪科技公告定增7.24億元,主要用于年產40萬臺組串式并網及儲能逆變器新建項目;12月9日,通威股份公告定增60億元,主要用于年產 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和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等;12月15日,固德威公告將公司部分募集資金向全資子公司增資,增資金額2.10億元,用于實施“固德威電源科技(廣德)有限公司智能光伏逆變器等能源管理系統產品生產項目(二期)”。
對于光伏賽道上猛烈擴產的現象,匯豐晉信低碳先鋒的基金經理陸彬就曾在采訪中提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已經有大量的公司在通過二級市場再融資,這說明他們有巨大的資本開支計劃,到了2021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各個環節的供給會迅速爬坡。而在需求相對確定的情況下,超預期的供給會對行業盈利產生巨大沖擊。
而在技術迭代方面,目前光伏市場上主要存在硅片尺寸爭議和電池技術迭代兩方面,二者的目的都是為降低度電成本。
硅片尺寸方面,目前存在以隆基股份為首的182陣營和以天合光能為首的210陣營。硅片尺寸不同,對應的適配輔材不同,硅片尺寸不統一容易造成產業鏈配套環節制造成本的上升,影響度電成本。
電池技術則關系到光電轉化效率,目前業內一致看好HJT電池取代PERC成為主流。光伏行業智庫Solarzoom創始人劉昶表示:“目前的主流技術是PERC,但我們預期HJT(異質結)會在未來三年內成為主流技術。”中金公司張梓丁預計,2021至2022年,HJT有望進行中規模的量產;2023年之后,HJT將進入大規模替換時代,市場空間有望達到2020年PERC投資高峰的2倍以上。電池技術的迭代會使依賴原有技術的企業面臨挑戰。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1年1月5日,市場上百億規模ETF已達20只,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下簡稱“光伏ETF”)基金規模為104.72億元,華寶中證銀行ETF(簡稱“銀行ETF”)基金規模為100.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ETF于2020年12月18日上市,從上市到規模突破百億,僅過去12個交易日。光伏ETF是市場上首只跟蹤光伏細分主題的ETF,跟蹤目標為中證光伏產業指數,截至1月5日,該指數前十大成分股總市值達11350億,合計權重占比為64.10%,包含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先導智能等光伏概念股。
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賽道迎來一波結構性牛市行情,行情火爆。iFinD數據顯示,1月5日,申萬三級行業指數中光伏設備指數盤中一度達到23608.10點歷史新高。從個股走勢看,近期,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等多只光伏概念股走勢強勁,屢創新高。
火爆行情助力下,光伏ETF備受熱捧。iFinD數據顯示,光伏ETF首發募集規模17.19億元;上市僅四天,成交量已經排到了全市場所有A股股票型ETF的第四位,規模飆升至近50億元;上市12個交易日后,基金規模突破百億。
光伏ETF的規模增長主要由份額增長驅動。截至1月5日,光伏ETF單位凈值為1.1992元,較上市首日上漲約16 %;基金份額則從上市首日17.18億份增長到87.32億份,翻了5倍。
然而,火爆行情背后,光伏行業擴產猛烈、技術迭代的情況不容忽視。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家光伏企業進行二級市場融資或再融資,目的普遍都是新建項目擴充產能。例如2020年10月29日,晶澳科技公告定增52億元,主要用于年產 5GW 高效電池和 10GW高效組件及配套項目;12月3日,錦浪科技公告定增7.24億元,主要用于年產40萬臺組串式并網及儲能逆變器新建項目;12月9日,通威股份公告定增60億元,主要用于年產 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工廠項目和年產7.5GW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智能互聯工廠項目等;12月15日,固德威公告將公司部分募集資金向全資子公司增資,增資金額2.10億元,用于實施“固德威電源科技(廣德)有限公司智能光伏逆變器等能源管理系統產品生產項目(二期)”。
對于光伏賽道上猛烈擴產的現象,匯豐晉信低碳先鋒的基金經理陸彬就曾在采訪中提示,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已經有大量的公司在通過二級市場再融資,這說明他們有巨大的資本開支計劃,到了2021年尤其是二季度以后,各個環節的供給會迅速爬坡。而在需求相對確定的情況下,超預期的供給會對行業盈利產生巨大沖擊。
而在技術迭代方面,目前光伏市場上主要存在硅片尺寸爭議和電池技術迭代兩方面,二者的目的都是為降低度電成本。
硅片尺寸方面,目前存在以隆基股份為首的182陣營和以天合光能為首的210陣營。硅片尺寸不同,對應的適配輔材不同,硅片尺寸不統一容易造成產業鏈配套環節制造成本的上升,影響度電成本。
電池技術則關系到光電轉化效率,目前業內一致看好HJT電池取代PERC成為主流。光伏行業智庫Solarzoom創始人劉昶表示:“目前的主流技術是PERC,但我們預期HJT(異質結)會在未來三年內成為主流技術。”中金公司張梓丁預計,2021至2022年,HJT有望進行中規模的量產;2023年之后,HJT將進入大規模替換時代,市場空間有望達到2020年PERC投資高峰的2倍以上。電池技術的迭代會使依賴原有技術的企業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