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8年,我們的新能源開發企業,在某地開發一個新能源項目,與某地政府簽署了5-10萬千瓦風電或光伏的投資協議,那絕對是一個大新聞,投資規模幾個億,對當地政府也是一個大的投資。但是,從2020年開始,如果說沒有百萬千瓦級別的新能源投資規模,都不好意思上新聞,如果說哪個新聞媒體還去關注某個企業簽署了幾萬千瓦的新能源開發協議,估計實在是沒有新聞素材才去寫一下。
當然,這也要歸功于我們風電裝備企業,設計院以及開發企業在過去十多年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同樣的資源,十年前可能利用效率只有今天技術的幾分之一,技術進步也推動了新能源的市場規模擴大。同時,我沒有否定各地政府能源規劃部門的技術能力。
但朔州市5年干2300萬的新能源的新聞確實讓我驚訝:
3月8日,朔州市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實施千億級新能源一體化產業行動計劃的通知》,根據新聞介紹,朔州市“十四五”期間新能源項目總建設規模為2318.5萬千瓦,僅獨立儲能電站就250MW/700MWh,項目規劃37個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項目,24個新能源基地項目,其中:
光伏項目13個,項目總規模7020MW;
風電項目2個,項目總規模1100MW;
融合發展項目14個;項目總規模7100MW;
風電電+光伏項目3個,項目總規模7000MW;
風光農牧互補+儲能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2040MW;
光伏+儲能項目2個,項目總規模400MW;
風光互補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75MW;
農村能源革命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200MW。
說實話,這個宏偉規劃,我相信是經過了設計院,開發企業和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的深入調研和詳細研究設計得出來的結果,但這個結果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幾百億的規模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的胃口了。
我們再看看朔州市的基本情況:
朔州市是山西省的一個地級市,下轄2區1市2縣,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臨忻州,北接大同,西北與內蒙古交界。東西寬約145千米,南北長約為133千米 ,全市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同時,我百度了一下朔州的其他經濟情況數據,2017年人口177萬千瓦,2017年的GDP是984億元,按每年6.5%的增速,2020年的GDP應該在1200億元左右(具體數據百度不給力,沒有查到)。
按照朔州市的這個千億級新能源發展規劃,每年要產生25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按照1:2的經濟拉動,新能源每年貢獻500億元以上的GDP,占到地方經濟的30%以上(按每年持續6.5%經濟增長),按此數據,過去是煤炭經濟,一下轉型成為新能源經濟,從這個角度分析也是一種創新。
我還注意到兩個數據:
地形地貌:朔州山地面積為281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6.5%;丘陵面積364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4.3%;平原面積416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9.2%。
礦產資源:朔州境內已探明礦產有35種,主要有煤炭、石灰巖、鋁土礦、耐火粘土、鐵礬土、云母、石墨、石英、高嶺土、沸石、長石、鐵礦以及一定儲量的金、銅、稀土等。各類礦產資源潛在價值25870億元,占山西省17%,位居山西省第一
土地和電網及消納能滿足和配套嗎?
根據規劃數據,除了710萬融合項目,20萬農村能源革命項目外,其他都是風光新能源項目,差不多1600萬千萬,需要的土地絕對不是一個小數。3060新能源發展最大的幾個障礙就是土地和電網,根據資料顯示,朔州是煤炭資源型經濟模式,電源裝機規模已經達到1779萬千瓦,火電為主,同時新能源裝機比例達到1/3,未來每年平均新增的裝機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土地供給能不能滿足,電網建設配套能不能及時,電力外送能不能達標。我簡單按5:5的風光比例,用地指標需要5萬畝左右(每年300萬的裝機規模)。
朔州市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碳減排的壓力很大,規劃這么大的新能源我想也是情理之中,但朔州也就200萬人左右,并非工業型城市,這么大的電源裝機,賣電肯定是毋庸置疑,問題在于電力外送不是一個簡單的線路問題。不過朔州確實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礦區后續治理的光伏可能是個潛在的發展方向。
新能源發展,需要產業協同,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3060的目標頒布僅僅過去4個月,朔州頒布了如此大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對我們行業來說,絕對是件好事,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不是在規劃的區域里把風機樹立好,光伏板安裝好就結束了,還要電源的接入,電源的送出和消納,電網的規劃等其他產業鏈的下游協同配套才能做到,我也相信朔州有這么多資源,問題是能實施不?
科學規劃,理性發展,新能源才能健康發展,我相信過去風機曬太陽的問題不可能再現,即使3060的發展壓力再大。各地新能源的規劃肯定隨著3060的考核壓力大規模增長,但壓力再大也需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土地、電網、消納等合理規劃,否則一屆政府之后,留下一地雞毛,對地方經濟的傷害是巨大的。
當然,這也要歸功于我們風電裝備企業,設計院以及開發企業在過去十多年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同樣的資源,十年前可能利用效率只有今天技術的幾分之一,技術進步也推動了新能源的市場規模擴大。同時,我沒有否定各地政府能源規劃部門的技術能力。
但朔州市5年干2300萬的新能源的新聞確實讓我驚訝:
3月8日,朔州市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實施千億級新能源一體化產業行動計劃的通知》,根據新聞介紹,朔州市“十四五”期間新能源項目總建設規模為2318.5萬千瓦,僅獨立儲能電站就250MW/700MWh,項目規劃37個可再生能源規劃建設項目,24個新能源基地項目,其中:
光伏項目13個,項目總規模7020MW;
風電項目2個,項目總規模1100MW;
融合發展項目14個;項目總規模7100MW;
風電電+光伏項目3個,項目總規模7000MW;
風光農牧互補+儲能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2040MW;
光伏+儲能項目2個,項目總規模400MW;
風光互補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75MW;
農村能源革命項目1個,項目總規模200MW。
說實話,這個宏偉規劃,我相信是經過了設計院,開發企業和地方政府能源管理部門的深入調研和詳細研究設計得出來的結果,但這個結果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期,幾百億的規模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的胃口了。
我們再看看朔州市的基本情況:
朔州市是山西省的一個地級市,下轄2區1市2縣,位于山西省的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南臨忻州,北接大同,西北與內蒙古交界。東西寬約145千米,南北長約為133千米 ,全市面積約1.07萬平方公里;同時,我百度了一下朔州的其他經濟情況數據,2017年人口177萬千瓦,2017年的GDP是984億元,按每年6.5%的增速,2020年的GDP應該在1200億元左右(具體數據百度不給力,沒有查到)。
按照朔州市的這個千億級新能源發展規劃,每年要產生250億元以上的投資規模,按照1:2的經濟拉動,新能源每年貢獻500億元以上的GDP,占到地方經濟的30%以上(按每年持續6.5%經濟增長),按此數據,過去是煤炭經濟,一下轉型成為新能源經濟,從這個角度分析也是一種創新。
我還注意到兩個數據:
地形地貌:朔州山地面積為2816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6.5%;丘陵面積3648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4.3%;平原面積416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39.2%。
礦產資源:朔州境內已探明礦產有35種,主要有煤炭、石灰巖、鋁土礦、耐火粘土、鐵礬土、云母、石墨、石英、高嶺土、沸石、長石、鐵礦以及一定儲量的金、銅、稀土等。各類礦產資源潛在價值25870億元,占山西省17%,位居山西省第一
土地和電網及消納能滿足和配套嗎?
根據規劃數據,除了710萬融合項目,20萬農村能源革命項目外,其他都是風光新能源項目,差不多1600萬千萬,需要的土地絕對不是一個小數。3060新能源發展最大的幾個障礙就是土地和電網,根據資料顯示,朔州是煤炭資源型經濟模式,電源裝機規模已經達到1779萬千瓦,火電為主,同時新能源裝機比例達到1/3,未來每年平均新增的裝機規模超過300萬千瓦,土地供給能不能滿足,電網建設配套能不能及時,電力外送能不能達標。我簡單按5:5的風光比例,用地指標需要5萬畝左右(每年300萬的裝機規模)。
朔州市火電為主的電源結構,碳減排的壓力很大,規劃這么大的新能源我想也是情理之中,但朔州也就200萬人左右,并非工業型城市,這么大的電源裝機,賣電肯定是毋庸置疑,問題在于電力外送不是一個簡單的線路問題。不過朔州確實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礦區后續治理的光伏可能是個潛在的發展方向。
新能源發展,需要產業協同,才能走得更快更好
3060的目標頒布僅僅過去4個月,朔州頒布了如此大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對我們行業來說,絕對是件好事,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不是在規劃的區域里把風機樹立好,光伏板安裝好就結束了,還要電源的接入,電源的送出和消納,電網的規劃等其他產業鏈的下游協同配套才能做到,我也相信朔州有這么多資源,問題是能實施不?
科學規劃,理性發展,新能源才能健康發展,我相信過去風機曬太陽的問題不可能再現,即使3060的發展壓力再大。各地新能源的規劃肯定隨著3060的考核壓力大規模增長,但壓力再大也需要根據當地的資源、土地、電網、消納等合理規劃,否則一屆政府之后,留下一地雞毛,對地方經濟的傷害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