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華能的第二批集中招標結果公布,價格已經成為競爭的次要因素,這個說法估計有很多人不相信,因為價格是主導風電主機招標中標的最重要的參數。但是隨著3060利好消息,就是要大干新能源,問題是這些新能源項目從哪里來?十四五新能源的企業層面規劃再度加碼。根據我最近的了解,各大電力央企的項目十四五及2021年的開發計劃,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認知:
國家電投2021年新開發規模1500萬千萬
國電龍源十四五4000萬千萬,每年800萬千瓦,而國家能源還有國電電力,各個省公司;
三峽新能源重新調整新能源發展目標,十四五5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每年平均1000萬千萬
華能已經升級到十四五平均每年1500萬千瓦的開發建設目標;
中廣核新能源已經提出了十四五3000萬千萬的發展目標;
僅從這幾個開發商的十四五規劃來看,2021年的年度計劃就已經6000萬千萬,問題還是那個問題:資源怎么獲取?
全員開發新能源資源,競爭加劇
多管齊下,滿足開發目標需求。新能源開發企業一方面自行開發,另外一方面就是和主機廠資源合作開發,此前我也介紹過,金風,遠景都和中廣核,三峽新能源提出十四五每年50-100萬資源合作的方案,電力企業對于資源的渴求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極致的狀態。
據了解,部分電力企業,都已經實施了萬馬奔騰計劃,全員資源開發,跨區域開發,不在就本省市范圍限制開發,誰有本事誰開發,無論是你干火電的,還是干水電的,還是干新能源的,都找資源,目前電力企業內部已經形成了內部競爭。作為集團層面,為了完成3060任務,也是無可奈何的做法。因時而變,因時而動。
作為研發生產風機的主機廠,已經從制造商變成了一個資源服務供應商,除了給客戶-新能源開發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風機外,還得有更多的合作籌碼,那就是風光資源。基本上,現在各大風機主機企業都是全力加速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從風到光,只要是新能源,拿到籃子里都是菜。過去光伏未納入風電主機企業的開發范圍,而現在,無論風光都是資源合作籌碼,這無疑對傳統光伏企業也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風電主機企業的資源開發籌碼-產業裝備投資
其實,大家都清楚,風機主機廠主業還是研發制造主機,很多風機主機企業,尤其是國企央企的主機企業,在這方面吃了很多虧,投資很多地方,未學會民企去獲取一定的資源配置,導致后續資源合作被動。資源開發的商業模式發生改變:資源優勢要變為產業優勢。早期風機主機廠是不考慮多處投資,隨著行業競爭和降本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逐漸意識到資源的優勢,為什么不能變為產業優勢呢?自此后,各地政府在開發風光新能源都要求一定的裝備產業投資,而主機廠因為要在各地投資風電裝備產業就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資源,如此就得到了我題目所談到的主機競爭:資源合作,加上產業裝備投資,將是未來風機裝備企業的競爭最重要的籌碼。
實際上,先在我們統計分析一下全國各地的上百個風電裝備基地,基本上都是前幾名風電主機企業的投資,而且是你在這里,我在那里。過去拼價格的時代已經不是主要競爭因素了,而是要資源加投資方能更勝一籌。
隨著資源開發的規模逐步加大,裝備本地化已經成為當前資源開發的一個潛規則-基本上都是采用本地化的風機主機。從目前廣東,山東,內蒙,云南,廣西等省市區的操作來看,已經約定俗成,這個做法是無可厚非,但前提必須是物美價廉,真金白銀,公平共贏的局面,政府和投資商要實現雙方滿意,雙方獲利,這才是投資的目的,否則強買強賣,對于資源開發企業而言,這是一種變相的利益侵犯。
當然,需要解釋的是,并不是價格不重要,而是價格低已經是風機裝備企業必須做到的,因為度電成本和單位千瓦的造價決定了風機和投資價格,從華能,華電開來了的兩次大規模招標就能看出,除了少數個別廠家投標價格高一點外,基本大家的價格都在50-100元/kw的范圍內浮動,甚至有時候還有同一個價格同一個標,印證了英雄所見略同。
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投資是講投資回報率的,不能干三兩年就跑,這對地方政府也不負責任。其實這也意味著未來風機裝備企業的競爭是一個長跑運動,沒有一點實力,建議有些企業還真的不要隨便到哪里去投資。投資到一個新的地方,不是隨意決策,那是需要對市場,對成本要有極大的管控能力才行,這也是對行業企業的一次新的挑戰與整合。
奔跑吧,風電裝備企業的兄弟們,資源需開發,投資需謹慎。
國家電投2021年新開發規模1500萬千萬
國電龍源十四五4000萬千萬,每年800萬千瓦,而國家能源還有國電電力,各個省公司;
三峽新能源重新調整新能源發展目標,十四五50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每年平均1000萬千萬
華能已經升級到十四五平均每年1500萬千瓦的開發建設目標;
中廣核新能源已經提出了十四五3000萬千萬的發展目標;
僅從這幾個開發商的十四五規劃來看,2021年的年度計劃就已經6000萬千萬,問題還是那個問題:資源怎么獲取?
全員開發新能源資源,競爭加劇
多管齊下,滿足開發目標需求。新能源開發企業一方面自行開發,另外一方面就是和主機廠資源合作開發,此前我也介紹過,金風,遠景都和中廣核,三峽新能源提出十四五每年50-100萬資源合作的方案,電力企業對于資源的渴求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極致的狀態。
據了解,部分電力企業,都已經實施了萬馬奔騰計劃,全員資源開發,跨區域開發,不在就本省市范圍限制開發,誰有本事誰開發,無論是你干火電的,還是干水電的,還是干新能源的,都找資源,目前電力企業內部已經形成了內部競爭。作為集團層面,為了完成3060任務,也是無可奈何的做法。因時而變,因時而動。
作為研發生產風機的主機廠,已經從制造商變成了一個資源服務供應商,除了給客戶-新能源開發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風機外,還得有更多的合作籌碼,那就是風光資源。基本上,現在各大風機主機企業都是全力加速加大資源開發力度,從風到光,只要是新能源,拿到籃子里都是菜。過去光伏未納入風電主機企業的開發范圍,而現在,無論風光都是資源合作籌碼,這無疑對傳統光伏企業也形成了一定的競爭。風電主機企業的資源開發籌碼-產業裝備投資
其實,大家都清楚,風機主機廠主業還是研發制造主機,很多風機主機企業,尤其是國企央企的主機企業,在這方面吃了很多虧,投資很多地方,未學會民企去獲取一定的資源配置,導致后續資源合作被動。資源開發的商業模式發生改變:資源優勢要變為產業優勢。早期風機主機廠是不考慮多處投資,隨著行業競爭和降本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各地政府逐漸意識到資源的優勢,為什么不能變為產業優勢呢?自此后,各地政府在開發風光新能源都要求一定的裝備產業投資,而主機廠因為要在各地投資風電裝備產業就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資源,如此就得到了我題目所談到的主機競爭:資源合作,加上產業裝備投資,將是未來風機裝備企業的競爭最重要的籌碼。
實際上,先在我們統計分析一下全國各地的上百個風電裝備基地,基本上都是前幾名風電主機企業的投資,而且是你在這里,我在那里。過去拼價格的時代已經不是主要競爭因素了,而是要資源加投資方能更勝一籌。
隨著資源開發的規模逐步加大,裝備本地化已經成為當前資源開發的一個潛規則-基本上都是采用本地化的風機主機。從目前廣東,山東,內蒙,云南,廣西等省市區的操作來看,已經約定俗成,這個做法是無可厚非,但前提必須是物美價廉,真金白銀,公平共贏的局面,政府和投資商要實現雙方滿意,雙方獲利,這才是投資的目的,否則強買強賣,對于資源開發企業而言,這是一種變相的利益侵犯。
當然,需要解釋的是,并不是價格不重要,而是價格低已經是風機裝備企業必須做到的,因為度電成本和單位千瓦的造價決定了風機和投資價格,從華能,華電開來了的兩次大規模招標就能看出,除了少數個別廠家投標價格高一點外,基本大家的價格都在50-100元/kw的范圍內浮動,甚至有時候還有同一個價格同一個標,印證了英雄所見略同。
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投資是講投資回報率的,不能干三兩年就跑,這對地方政府也不負責任。其實這也意味著未來風機裝備企業的競爭是一個長跑運動,沒有一點實力,建議有些企業還真的不要隨便到哪里去投資。投資到一個新的地方,不是隨意決策,那是需要對市場,對成本要有極大的管控能力才行,這也是對行業企業的一次新的挑戰與整合。
奔跑吧,風電裝備企業的兄弟們,資源需開發,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