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三峽新能源啟動風機類專項備品備件集中采購項目重新招標,項目涉及18個省份區域,超39個風電場。實際上我看了一下風電場的名稱和區域,也就是說這一次是三峽新能源旗下全國范圍內所有的風電場備品備件打捆招標,不解的是,這輪招標實際上是兩個標段是二次掛網招標。
2021:運維后市場開始爆發
實際上,這種售后市場備品備件和吊裝的打捆招標已經成為業界常態,僅2021年至今為止,已經有多家央企風電運行商進行了集中框架招標:
2021年1月8日:龍源電力發布《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風電機組葉片維修長協公開招標項目招標公告》。招標項目覆蓋龍源所屬26個區域公司,共175座風電場(不含海上項目)所有風電機組的葉片檢查、維修作業。招標服務期限為三年。預計維修次為2000臺次以上;
2021年1月28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物資供應中心(江蘇、吉林區域)2021年度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框架采購招標,采購數量共614項,包括3個標段:2021年度江蘇區域風電場生產備件集中統供、2021年度吉林區域金風等6類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2021年度吉林區域華銳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這也是華能在執行精益運維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建設物資集中儲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實施庫存共存共享,優化庫存結構,降低庫存總量;
2021年3月1日:華電集團甘肅分公司進行了六家風電場風電機組大部件(主軸、齒輪箱、發電機、葉輪、偏航輪、機艙等)更換吊裝框架招標,標框架范圍的風電機組共719臺;
2021年3月4日:龍源電力部分區域吊裝長協采購項目框架招標,項目覆蓋龍源所屬(吉林、江蘇、黑龍江、蒙西、河北)共5個區域公司,共近50座風電場,包括葉輪、齒輪箱、發電機、機艙、塔筒等大部件吊裝作業。其中我注意到中標人的一項責任:若發生進場道路平整、吊裝平臺修整、臨時占地、青苗補償等情況,產生費用均由中標人負責。
2021年3月10日:國華投資呼倫貝爾風電等四家單位東汽1.5MW風機大部件吊裝更換工程框架協議采購公開招標,項目涉及旗下4個風電場132臺風機的傳動鏈、發電機吊裝更換工程
框招已成為很多風電運營企業運維降本的重要手段
很顯然,隨著各大央企的風電投運規模擴大,早期風電場出質保越來越多,更加要命的是早期風電場都是已經運行5-10年以上,早期產業鏈系統的各種系統故障頻發也逐漸凸顯,其中我們注意到大部件吊裝長協已經成為各大業主的通病,為此不得不采取框招的模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服務商的邊際成本,以此降低更換大部件的費用。
據初步了解,以云南為例,云南最大的風機吊裝企業大理德成,其旗下的主要吊裝設備基本滿負荷的為區域內近6000臺風機進行售后運維服務,無暇顧及外部的大規模新建吊裝市場業務。大家都清楚售后的這種單臺風機的運維吊裝服務毛利率高,而且要求時間方面較快,為了減少發電損失,不得不付出超出常規市場價格的成本來調用吊裝設備。
當然,備品備件隨著風電場出質保期后,由風電場業主自行采購,但早期的風電場的風機機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根據我最近統計近十年的風機市場占有率數據來看,風機供應商廠家接近30家(包括早期國外的品牌,現已退出),如此多的風機廠家,部分廠家早已退出行業,備品備件如何采購,確實除了框招這個手段,實際上也別無他法。
有些運維服務框招是不是就是真的就能降本呢?
早在過去幾年,就已經有行業的企業對中國風電運維后市場進行了市場規模的評估,有專家指出,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平均每年的市場規模也在幾百億之多,這么大的市場,早就有無數家企業進入,包括主機廠自身,業主自身,產業鏈企業以及外來專業企業,本來是剛剛開始的行業,一片藍海,結果轉瞬就成為紅海汪洋。
從業務類型而言,吊裝的框招確實通過規模招標,中標服務商可以針對服務提供專用的吊裝設備進行服務,而且業務區域范圍集中的話,盡管毛利低,但不至于賠本。但是備品備件這是個諱莫如深的市場,作為簡單的商品交易,如此大規模的框架協議招標,其實就是簡單的拼價格,而且標段的規模根據招標的公開信息來看,單個標段規模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價格拼刺刀的競爭模式。從三峽這次兩個標段重新招標來看,就可見端倪(猜測),部分中小專業服務商為了中標,不惜價格血拼,甚至虧本。
從華能的做法來看,已經開始精益生產的模式,要求中標供應商保證正常穩定最低庫存。備品備件根據實際生產,用多少結算多少。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風電場后續備品備件的一個方向,通過精益運維,降本作用應該是有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風機種類如此之多,供應商怎么保證幾百項備品備件能盈利,確實給供應商提出了巨大挑戰。一方面不報出低價格,無法中標,報出高價格企業無生存空間,從總體來看風機的備品備件大多數不是快速消費品,除了油品外。
后市場提質增效:需要高水平和系統的運維服務商
沒有利潤,就不可能持續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產品,這是一句箴言。
作為企業,要長期發展,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業務和利潤提供支撐。很多企業未能和風電產業一路走來,原因就在于沒有持續的利潤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運維市場的框架招標部分業務是可以降低成本,但類似技改,備品備件的框招如果簡單采用價格血拼形式,對于風電場的后續運行實際上是不利的。
以備品備件為例:低價格中標的備品備件必然要在質量和性能上打折扣,企業是不可能做賠本買賣的(當然不是批判招標企業就肯定買 最差的最低價的產品與服務)。
以技改為例: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硬件成本那是固定的,但改造效果,需要專業的企業從事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當然,并不是我們的風電場業主就會選擇水平差價格低的服務商,但是專業的高水平服務商可能也為因為價格降低服務水平和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技改效果。
作為未來風電產業鏈重要的一個市場蛋糕,運維后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會持續,但需要提醒進入的服務商的是,沒有你的金剛鉆,別攬他的瓷器活,必須有你的技術服務競爭力和產品性價比競爭力,否則一旦進入就會被拍死在前浪的沙灘上。
2021:運維后市場開始爆發
實際上,這種售后市場備品備件和吊裝的打捆招標已經成為業界常態,僅2021年至今為止,已經有多家央企風電運行商進行了集中框架招標:
2021年1月8日:龍源電力發布《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風電機組葉片維修長協公開招標項目招標公告》。招標項目覆蓋龍源所屬26個區域公司,共175座風電場(不含海上項目)所有風電機組的葉片檢查、維修作業。招標服務期限為三年。預計維修次為2000臺次以上;
2021年1月28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物資供應中心(江蘇、吉林區域)2021年度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框架采購招標,采購數量共614項,包括3個標段:2021年度江蘇區域風電場生產備件集中統供、2021年度吉林區域金風等6類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2021年度吉林區域華銳風電主機備件集中統供。這也是華能在執行精益運維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通過建設物資集中儲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實施庫存共存共享,優化庫存結構,降低庫存總量;
2021年3月1日:華電集團甘肅分公司進行了六家風電場風電機組大部件(主軸、齒輪箱、發電機、葉輪、偏航輪、機艙等)更換吊裝框架招標,標框架范圍的風電機組共719臺;
2021年3月4日:龍源電力部分區域吊裝長協采購項目框架招標,項目覆蓋龍源所屬(吉林、江蘇、黑龍江、蒙西、河北)共5個區域公司,共近50座風電場,包括葉輪、齒輪箱、發電機、機艙、塔筒等大部件吊裝作業。其中我注意到中標人的一項責任:若發生進場道路平整、吊裝平臺修整、臨時占地、青苗補償等情況,產生費用均由中標人負責。
2021年3月10日:國華投資呼倫貝爾風電等四家單位東汽1.5MW風機大部件吊裝更換工程框架協議采購公開招標,項目涉及旗下4個風電場132臺風機的傳動鏈、發電機吊裝更換工程
框招已成為很多風電運營企業運維降本的重要手段
很顯然,隨著各大央企的風電投運規模擴大,早期風電場出質保越來越多,更加要命的是早期風電場都是已經運行5-10年以上,早期產業鏈系統的各種系統故障頻發也逐漸凸顯,其中我們注意到大部件吊裝長協已經成為各大業主的通病,為此不得不采取框招的模式,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服務商的邊際成本,以此降低更換大部件的費用。
據初步了解,以云南為例,云南最大的風機吊裝企業大理德成,其旗下的主要吊裝設備基本滿負荷的為區域內近6000臺風機進行售后運維服務,無暇顧及外部的大規模新建吊裝市場業務。大家都清楚售后的這種單臺風機的運維吊裝服務毛利率高,而且要求時間方面較快,為了減少發電損失,不得不付出超出常規市場價格的成本來調用吊裝設備。
當然,備品備件隨著風電場出質保期后,由風電場業主自行采購,但早期的風電場的風機機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根據我最近統計近十年的風機市場占有率數據來看,風機供應商廠家接近30家(包括早期國外的品牌,現已退出),如此多的風機廠家,部分廠家早已退出行業,備品備件如何采購,確實除了框招這個手段,實際上也別無他法。
有些運維服務框招是不是就是真的就能降本呢?
早在過去幾年,就已經有行業的企業對中國風電運維后市場進行了市場規模的評估,有專家指出,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平均每年的市場規模也在幾百億之多,這么大的市場,早就有無數家企業進入,包括主機廠自身,業主自身,產業鏈企業以及外來專業企業,本來是剛剛開始的行業,一片藍海,結果轉瞬就成為紅海汪洋。
從業務類型而言,吊裝的框招確實通過規模招標,中標服務商可以針對服務提供專用的吊裝設備進行服務,而且業務區域范圍集中的話,盡管毛利低,但不至于賠本。但是備品備件這是個諱莫如深的市場,作為簡單的商品交易,如此大規模的框架協議招標,其實就是簡單的拼價格,而且標段的規模根據招標的公開信息來看,單個標段規模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價格拼刺刀的競爭模式。從三峽這次兩個標段重新招標來看,就可見端倪(猜測),部分中小專業服務商為了中標,不惜價格血拼,甚至虧本。
從華能的做法來看,已經開始精益生產的模式,要求中標供應商保證正常穩定最低庫存。備品備件根據實際生產,用多少結算多少。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風電場后續備品備件的一個方向,通過精益運維,降本作用應該是有效果的。需要注意的是,風機種類如此之多,供應商怎么保證幾百項備品備件能盈利,確實給供應商提出了巨大挑戰。一方面不報出低價格,無法中標,報出高價格企業無生存空間,從總體來看風機的備品備件大多數不是快速消費品,除了油品外。
后市場提質增效:需要高水平和系統的運維服務商
沒有利潤,就不可能持續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與產品,這是一句箴言。
作為企業,要長期發展,必須有源源不斷的業務和利潤提供支撐。很多企業未能和風電產業一路走來,原因就在于沒有持續的利潤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與發展。運維市場的框架招標部分業務是可以降低成本,但類似技改,備品備件的框招如果簡單采用價格血拼形式,對于風電場的后續運行實際上是不利的。
以備品備件為例:低價格中標的備品備件必然要在質量和性能上打折扣,企業是不可能做賠本買賣的(當然不是批判招標企業就肯定買 最差的最低價的產品與服務)。
以技改為例: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硬件成本那是固定的,但改造效果,需要專業的企業從事才能達到預期目標,當然,并不是我們的風電場業主就會選擇水平差價格低的服務商,但是專業的高水平服務商可能也為因為價格降低服務水平和質量,達不到預期的技改效果。
作為未來風電產業鏈重要的一個市場蛋糕,運維后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還會持續,但需要提醒進入的服務商的是,沒有你的金剛鉆,別攬他的瓷器活,必須有你的技術服務競爭力和產品性價比競爭力,否則一旦進入就會被拍死在前浪的沙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