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總統2月31日發布2萬億美元的10年經濟振興和就業計劃,其中2740元涉及能源,包括電動汽車、電網等領域:
——美國插電式電動汽車(EV)銷售市場份額僅為中國EV市場規模的三分之一,美國需要投資1740億美元推動電動汽車市場,建設從原材料到零部件的國內供應鏈,以參與全球競爭。給予消費者購買美國制造的電動汽車的銷售點退稅和稅收優惠,同時確保所有家庭都能負擔得起這些汽車。在2030年前建立一個由50萬臺電動汽車充電樁組成的全國網絡。替換50000輛柴油校車,讓至少20%的黃色校車車隊電氣化。這些投資將使美國實現100%公交車電氣化,包括美國郵政的車隊。
——投資1000億美元建立更具彈性的電力傳輸系統,通過對電網的投資,把更便宜、更清潔的電力傳輸到最需要的地方。能源部將建立一個新的電網主管機構,更好地利用現有的公路和鐵路用地,并支持創新的融資工具,以推動高壓輸電線路建設。
——擴大直接支付投資稅收抵免和清潔能源發電和儲存生產稅收抵免的期限延長十年。為了確保充分利用電力部門現代化帶來的機遇,美國將制定一項能源效率和清潔電力標準(EECES),旨在削減電費和電力污染,增加市場競爭,鼓勵更有效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并繼續利用現有能源(如核能和水電)提供的無碳污染能源,并在2035年實現100%無碳排放發電。
——能源工業致力于清理廢棄的油井和礦井,立即進行160億美元的前期投資,這將使數十萬人投入工作,封堵油氣井,恢復和回收廢棄的煤炭、硬巖和鈾礦。除了在受災嚴重的社區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外,這項投資還將減少這些油井泄漏的甲烷。
——在貧困社區建設下一代產業,通過將對貧困社區15個脫碳氫示范項目的投資與新的生產稅收抵免相結合,可以刺激資本項目改造和安裝,以行業脫碳。建立10個示范設施,示范大型鋼鐵、水泥和化工生產設施的碳捕獲改造,支持大規模的碳封存工作。為了加快負責任的碳捕獲部署并確保永久儲存,計劃改革并擴大稅收抵免,用于難以脫碳領域的工業應用、直接空氣捕獲和現有電廠的改造。
——將美國確立為氣候科學、創新和研發領域的領導者。投資350億美元,以實現應對氣候危機的技術突破,并將美國定位為清潔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就業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還將投資150億美元用于氣候研發重點的示范項目,包括公用事業規模的儲能、碳捕獲和儲存、氫氣、先進核能、稀土元素分離、海上漂浮風電、生物燃料/生物產品。
——通過聯邦采購啟動清潔能源制造,推動創新和清潔能源生產,以及支持高質量的工作。為了實現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美國將需要更多的電動汽車、充電端口和用于住宅供暖和商業建筑的電熱泵。以460億美元的聯邦采購,推動在美國制造汽車、港口、水泵和清潔材料,以及先進核反應堆和燃料等關鍵技術,創造高薪就業機會,重振地方經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經濟。
——投資1000億美元建立更具彈性的電力傳輸系統,通過對電網的投資,把更便宜、更清潔的電力傳輸到最需要的地方。能源部將建立一個新的電網主管機構,更好地利用現有的公路和鐵路用地,并支持創新的融資工具,以推動高壓輸電線路建設。
——擴大直接支付投資稅收抵免和清潔能源發電和儲存生產稅收抵免的期限延長十年。為了確保充分利用電力部門現代化帶來的機遇,美國將制定一項能源效率和清潔電力標準(EECES),旨在削減電費和電力污染,增加市場競爭,鼓勵更有效地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并繼續利用現有能源(如核能和水電)提供的無碳污染能源,并在2035年實現100%無碳排放發電。
——能源工業致力于清理廢棄的油井和礦井,立即進行160億美元的前期投資,這將使數十萬人投入工作,封堵油氣井,恢復和回收廢棄的煤炭、硬巖和鈾礦。除了在受災嚴重的社區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外,這項投資還將減少這些油井泄漏的甲烷。
——在貧困社區建設下一代產業,通過將對貧困社區15個脫碳氫示范項目的投資與新的生產稅收抵免相結合,可以刺激資本項目改造和安裝,以行業脫碳。建立10個示范設施,示范大型鋼鐵、水泥和化工生產設施的碳捕獲改造,支持大規模的碳封存工作。為了加快負責任的碳捕獲部署并確保永久儲存,計劃改革并擴大稅收抵免,用于難以脫碳領域的工業應用、直接空氣捕獲和現有電廠的改造。
——將美國確立為氣候科學、創新和研發領域的領導者。投資350億美元,以實現應對氣候危機的技術突破,并將美國定位為清潔能源技術和清潔能源就業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還將投資150億美元用于氣候研發重點的示范項目,包括公用事業規模的儲能、碳捕獲和儲存、氫氣、先進核能、稀土元素分離、海上漂浮風電、生物燃料/生物產品。
——通過聯邦采購啟動清潔能源制造,推動創新和清潔能源生產,以及支持高質量的工作。為了實現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美國將需要更多的電動汽車、充電端口和用于住宅供暖和商業建筑的電熱泵。以460億美元的聯邦采購,推動在美國制造汽車、港口、水泵和清潔材料,以及先進核反應堆和燃料等關鍵技術,創造高薪就業機會,重振地方經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經濟。